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Local complications)和全身并发症(Systemic complications)。

局部并发症常见,对机体影响较小。

全身并发症少见,但对机体影响较大,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予高度重视。

本章主要讨论口腔局麻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型、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

一、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血肿(Hematoma)由注射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偶见于颏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若局部组织疏松,血肿较大,特别是刺破翼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大量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图1);若局部组织致密,如腭粘膜下,血肿较为局限。

血肿形成数日后,局部颜色变浅呈黄绿色,随后缓慢吸收、消失。

血肿处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和牙关紧闭。

图1 血肿的早期肿胀上牙槽神经注射过程中立即出现肿胀
图2 减少断针的风险保留足够长度针头可被看到,以减少断针风险,
或在断针时能有地方夹持。

临床处理:如发生断针,立即嘱病人保持张口状态,不要作下颌运动。

若有部分针体露出在组织外,可用有齿钳或持针器仔细夹住后取出。

若针已完全进入组织内,可将另一针在同一部位刺入作为标志,作X线定位检查,确定断针位置后,再行手术取出。

切勿盲目探查,以免断针向深部移位,更加难于取出。

(五)无意识自伤(Self-injury)主要是麻醉后局部感觉障碍所致。

患者在麻醉尚未消退或尚未完全消退前进食,容易咬伤没有知觉的唇、舌或颊黏膜(图3)。

此外,由于温度感知障碍,过热食物或过冷食物可以导致烫伤和冻伤。

图3 局部麻醉后的唇咬伤。

(十)局部组织坏死多见于硬腭黏膜,是由于麻醉剂注射过快或注入量过多,硬腭黏骨膜致密,麻药不易扩散,局部组织压力过大所致。

临床上表现为局部黏膜溃疡,溃疡周边黏膜略显苍白(图4)。

预防措施:避免采用1:50,000的肾上腺素,以减轻因血管收缩造成的局部供血障碍;避免进行长时间的表面麻醉;缓慢注射,控制剂量,避免组织内张力过大致表面黏膜苍白。

临床处理:告知患者预后,安抚病人;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并在餐前使用保护性药膜,减少对创口的刺激;必要时可使用消炎、镇痛药物,以减轻症状。

图4疱疹型阿复他溃疡腭部注射后的腭部阿复他溃疡。

(十一)暂时性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可见于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主要是由于麻醉药中的肾上腺素的作用,导致局部供血动脉收缩,组织血供暂时减少所致。

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在注射后迅速出现苍白,但仅局限在受累血管供血范围内,其它部位皮肤颜色保持正常。

预防措施:注意回抽,避免将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直接注射到血管内。

临床处理:告知患者病因及转归,安抚患者紧张情绪。

一般不需处理,肾上腺素随血液循环流走或作用消失后,局部皮肤颜色可很快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