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ppt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ppt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严红梅 2011.4.9
肝脏位置及功能
代谢功能 ➢ 糖代谢 ➢ 蛋白质代谢 ➢ 脂肪代谢 ➢ 维生素代谢 ➢ 激素代谢
胆汁生成和排泄 解毒作用 免疫功能 凝血功能 其它
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 变为主的法定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主要有5型(甲、乙、丙、丁和 戊)
慢性肝炎的治疗
抗病毒 调整免疫 保护肝细胞 抗纤维化 心理治疗
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 无特效药物,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人
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等) 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对传染源的预防 对传染途径预防 对易感人群预防
管理传染源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有乙肝的人可以结婚生育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生育 急性乙肝治愈并稳定6个月以上;慢性乙肝患者
经过正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 可以结婚生育 乙肝预防全面而成功,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预防, 可有效防止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丙肝平时做什么检查?
持续肝功能正常者:至少每6个月检测病毒、肝功 能、甲胎蛋白(AFP)和超声显像
甲型和戊型为急性肝炎 乙、丙、丁型主要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细胞癌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甲肝 乙肝 丙肝 戊肝
1988上海暴发 流行
病毒携带1亿
3000万
威胁老人和孕 妇
发病数万人,死亡47人, 损失约10亿
乙肝病人3000万,1/4病情 进展
急性50%--70%转为慢性, 20%病情进展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正确认识乙肝 科学防治乙肝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乙肝病毒
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 其它措施预防
经过20余年的乙肝疫苗免疫接 种,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 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 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 到1%以下,减少乙肝病毒感染 者约1900万人
病毒性肝炎咨询
肝硬化 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
戊型肝炎的特点
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较甲肝 慢
易于发生淤胆,使黄疸居高不下 戊肝严重威胁老人和孕妇 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妇女罹患戊型肝炎时往往
后果严重,死亡率可达20%—30% 无预防型疫苗,无患病后终身免疫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营养 护肝治疗:选用1~2种药物即可 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
为重型
甲型肝炎的特点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患病主要为儿童 冬春季节是发病的高峰 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乙型肝炎的特点
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 传染源: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 5岁以下小儿感染乙肝后大部分无临床症状,易
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 急性乙肝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一部分
乙肝、丁肝和丙肝主要传播途径 ✓ 输血及血制品 ✓ 母婴传播 ✓ 性接触 ✓ 不洁注射器的使用 ✓ 生活密切接触 ✓ 其他Fra bibliotek肝炎的症状
全身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上
腹部不适等 尿黄 少数可有关节痛、皮疹等血清病样表现 无症状感染常见,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少数
传染病的前三位(肺结核、肝炎和梅毒 ) 每年死于肝病30多万人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300~500亿元,是因 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毒性肝炎由五种肝炎病毒引起
传播途径
经口途径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途径 ➢ 食物和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爆
发流行 ➢ 生活密切接触可引起散发病

传播途径
胃肠道外途径
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的特点
临床上症状、体征常不显著 以单项ALT升高就诊者为数不少 慢性化率高,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达50%-60% 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 丙型肝炎尚无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丁型肝炎的特点
只能感染乙肝阳性的病人 我国丁肝感染率1.6%-5% 乙肝患者感染丁肝易发展成为重型肝炎、
甲肝 隔离期不少于30天 幼托机构隔离40天 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4-6周
戊肝 隔离期不少于21天 幼托机构隔离40天 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6-9周
切断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
切断传播途径
乙、丙、丁型肝炎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刺的针具) 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最有效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 AFP和腹部超声显像 (必要时作CT或MRI),以早期 发现肝癌
肝癌高危患者 (>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 或已有AFP增高者)每3-6个月检测
乙肝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吗?
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并非不会传播 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有粘膜破 损的消化道是会引起传染的。 携带者和易感者都有口腔溃疡的话,被 血液污染的唾液进入破损的口腔消化道 粘膜会引起传染
也应严格消毒 安全用血及血制品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
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甲肝、乙肝可以接种疫苗
乙型肝苗:易感者均可接种,新 生儿应进行普种(出生后24 h内)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 按照0、1、6个月程序
对乙肝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4 h 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和乙肝疫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