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漳州中山桥

漳州中山桥


老中山桥
经过建设者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重建中山桥 工程即将告竣。这座见证了漳州悠久历史、 承载人们深厚感情的建筑将以崭新的面貌呈 现在公众面前,引发漳州父老乡亲对它的温 馨回忆:它是九龙江上的第一座桥,曾经为 民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山桥,成为漳州这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骄傲。
中山桥全景
漳州中山桥
中山桥防洪堤(旧石堤)闸门入口
中山桥纪念亭
中山桥纪念亭的重修中山桥碑文
烧灰巷与防洪堤间的河道已填平,原 来的桥洞成了堆放物品的场所
建设中的新中山桥(步行桥)
中国首座中山桥
旧中山桥前身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初为浮桥,宋嘉定 元年(1208年),漳州郡守薛扬祖首创以石建桥,命名为“通津桥”, 俗称南桥,美称薛公桥。明成化十年(1474年),桥遭水击而垮,而后 多次修四年(1925年),漳州的商贾士绅捐资改建旧桥,成立改建董事 会,孙宗蔡任董事长,董事有林在衡、许多金等多人,工程师王弼卿, 旧桥开始重建,桥墩采用古老的石基,桥面采用现代钢筋水泥。 次年秋,大桥落成,当时恰逢北伐军入漳,为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 就定名为“中山桥”。20世纪20至80年代,为闽粤交通要桥。 中国最著名的中山桥是号称 “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兰州中山桥,为纪念 孙中山先生于1942年而改名为“中山桥”,比漳州的旧中山桥晚了整整 16年,漳州旧中山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中山桥。
中山桥前
漳州旧中山桥建造者后裔呼吁:留下中国首座中山桥
东南网-海峡导报3月2日讯(本网记者 苏演卿/文 张炎妍/图)最近一段时间,旧 中山桥要拆除的消息牵动着许多老百姓的心,几天前,本报漳州记者站接到了漳 州旧中山桥建造者孙宗蔡全体后裔的联名信呼吁,希望能够留下旧中山桥。而在 2月28日、3月1日,政协委员曹阳、杨丽华分别提交了 《关于慎重选择中山桥保 留与否的建议》、《关于切实保护中山桥遗迹的建议》。 他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保护这一漳州历史上第一座横跨九龙江的石桥、中国首 座以孙中山命名的桥梁。
呼吁 建桥者后裔联名护旧桥
然而,此前漳州市政府关于旧中山桥保护的论证会上,曾决定保留旧 中山桥南北各一跨,再保留中山桥亭和挨着的石堤闸门,使三者成为旧 中山桥的遗迹,其他的部分拆掉。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原因是旧中山桥已成为危桥,早在2005 年就被全面封锁、严禁通行。而去年,在上游50米处已建成的新中山桥 也已投入使用。考虑到旧中山桥桥身低、桥墩阻止排洪能力,因此有关 部门建议拆掉旧中山桥,只留作为纪念的部分。 此消息被桥梁建造者、漳州清末民国初期的知名人士孙宗蔡的后人 知道后,几百名孙氏后裔联名写信给漳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希望保留 这座桥。终于,这个希望没有落空。 据悉,前不久漳州市主要领导专程前往现场调研,要求有关部门加 紧保护修缮中山桥,使之成为江滨公园的一处重点人文景观。虽然旧中 山桥将不通行,但以后将在桥两边修建景观墙,修缮路面及桥体两侧栏 杆等,目前修建方案已经上报漳州市政府。
谷歌卫星云图
中山桥
中山桥原北与澄观道交汇并与香港路连接连接,南与蜈蚣山路、双庵路 交汇。因澄观道拆迁改造为江滨大道,并在旧防洪堤内新建钢筋水泥防 洪堤,香港路已退在新防洪堤北,现中山桥仅与江滨大道交汇。 中山桥从北至南原有烧灰巷、待御巷、船寮三个江中洲及民居,现烧灰 巷与防洪堤间之已填平,房屋基本拆除;待御巷因阻碍行洪,已全洲铲 除;船寮因与江岸的河道最先淤塞,与江岸连成一片,得以存在。 中山桥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初为浮桥,宋嘉定元年 (1208年)改建为石桥,几经修葺,1925年始用钢筋水泥改造,初拟名 “南薰桥”,次年秋落成,适北伐军入漳州,改名为“中山桥”,并建 桥亭。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桥并禁止通行。现于西侧重新建一座步行桥。 中山桥“文革”期间为红卫兵桥,民国时期及清代为南桥\旧桥;烧灰 巷“文革”期间为红卫兵桥1巷;待御巷“文革”期间为红卫兵桥2巷
没用了,就要拆? 没用了,就要拆? !
80多岁的漳州旧中山桥,是中国第一座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 桥梁,堪比中国第一座中山公园。她见证的是那个时代的漳 州人民对孙中山北伐事业的支持。 旧中山桥好比一个老人,已经瘫痪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可 是我们都不会决定,把这个老人送去火葬场。 我们之所以不会这么做,除了孝以外,老人让人觉得珍贵的 是,她清晰地记着你已经遗忘了的和未经历的许许多多事情, 你跟老人聊聊,她会清晰地告诉你以前的事情。80多年的漳 州旧中山桥,如果不拆除掉,她会永远记着漳州这个日新月 貌的新城市的一段往事。 她就安静地峙立在九龙江里,等着你有空找她聊聊。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旧城老街巷—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旧城老街巷 —中山桥 中山桥
历史
漳州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从在市郊莲 花池山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开辟 这块土地。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式建州置郡,因州治临漳江而称 漳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保留有地方历史特色的城市风貌和格局使漳 州成为国务院第二批颁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漳州特有的文化景观,也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建筑进行拆迁改造,甚 至于整片旧街区完全消失,当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时,也意味着有着多 年历史沉淀的老街巷灰飞烟灭。 逝者如斯夫! 当一座美丽的新城日新月异,蓬勃兴起时,古老的旧城正悄然退去,渐 行渐远。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回想起那昔日的风景时,只能从文字与图 片里,才能找到那早已不在的风光。
中山桥现状
现状: 危桥影响正常防洪 记者从漳州市建设局获悉,中山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改建于1925年到1926年间,长466.7米,宽8.87米。 昨天,记者来到中山桥时,看到桥头已经砌了一道墙堵 住。从边上看过去,桥面破损非常严重,坎坷不平,铁栏杆 也生锈了,一些钢筋甚至都暴露了出来。据专业人士介绍, 目前桥墩基础已严重淘空,几个桥墩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已属危桥。2005年,中山桥开始禁止行人通行。 另外,由于九龙江水域变化,这座桥已经成了漳州市区 江面阻水力最大的桥梁,影响防洪。 每天百人冒险穿行 虽然封桥已久,但很多市民照样翻墙,或者钻边上栏杆 的洞上桥,屡禁不止。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在现场就看到 一位老人从桥上经过。附近居民说,为图方便,每天至少有 上百人次从桥上经过,其中老人占了很大部分。 居民黄女士说:“我们去对岸的香港路、台湾路一带买 东西,走桥15分钟能到,绕战备大桥起码要多走1里路,多花 15分钟。”64岁的刘阿婆说:“很多老人从那边过来南山寺 烧香,或者这边的老人要过去中山公园,几十年了,都习惯 过桥了。”而住在桥南的环卫工人老林,每天要从桥上往返 三次,他觉得,只要车辆不开上去,人走在桥上应该是没有 问题的。
中山桥的环境和造型在当时被赞为现代化造型和古老风格的完美结合,而且成为中国第 一座中山桥。 居家养老 仍在关心中山桥 然而,通桥不久,1927年,因有胃病又轻信算卦,担心自己来日不多,孙宗蔡辞去 了汽车公司总经理职位,居家养老。 已经退休的孙以兴,是孙宗蔡四子孙绍年的儿子,据他回忆,当时下沙的大房子有三 进,分前、中、后,每年初一的时候,都要去爷爷房间拜年,拿红包。 “我听父亲讲,每次下大雨爷爷都要亲自到两座桥上去查看、巡逻,是否有断桥危 险。”孙以兴说。虽然已经居家养老,但是孙宗蔡一直牵挂着中山桥。 而在此后,每遇洪水,孙宗蔡便命令次子孙绍源、四子孙绍年到中山桥查看,回家汇 报中山桥的情况,此后中山桥也逐渐成为闽粤交通要道。 忧伤病故 家族逐渐没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据《芗城区志》记载,1938年2月24日,3架日机轰炸漳州, 而中山桥亦有损伤,由政府修复。为躲避战乱,孙宗蔡前往石亭镇高坑一带居家,此后 漳州军政当局自行炸断中山桥以防日寇入侵。 紧接着次子孙绍源被捕坐牢,为了营救儿子,孙宗蔡变卖家业,接着 “椿记”倒闭。 入股漳龙汽车公司的长子孙绍武随公司内迁龙岩,1941年,孙绍武被日机轰炸身亡。 孙宗蔡忧伤过度,双目失明卧病不起。 1947年,孙宗蔡病故,随着他去世,家族更显破落。三子孙绍深因吸食鸦片,去世 也比较早,小儿子孙绍智生前是个司机,解放后不久病故。 家族遗风 后人大力保护中山桥 解放以后,漳州人民政府修复中山桥。 孙以兴回忆,之后,二伯父孙绍源当过旅行汽车公司经理,经营运输业务,而父亲孙 绍年则一生记账,“帮公家、私人记账,相当于现在的会计”。 绍源、绍年依旧遵从父命一直在保护中山桥,依然是每逢洪水,到东新桥、中山桥巡 逻。1960年,有一次特大洪水,中山桥的栏杆被冲破了,政府组织修补。接过使命的 孙以兴,同样开始巡逻、关注中山桥。最近写呼吁保留的信,第四代人也参与了签名。 文革时期,东新桥被更名为“工农兵桥”,中山桥被更名为“红卫兵桥”,但是依然 在使用。 2002年,东新桥被沙船撞击成危桥,不久拆除。2002年,中山桥也成为危桥,3年之 后被封闭,孙以兴一直在关注着这座桥,他希望:“留下这座桥,别拆!”
就在今年漳州两会召开前夕, 旧中山桥建造者孙宗蔡全体后裔联名 给本报寄来了名为《文化遗产不可再 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的一封信,信 中呼吁能够留下旧中山桥,而他们的 信同时也寄往省里、市里。“已经80 多年的旧中山桥,是先辈遗留给漳州 人民可贵的精神财富,如今还健在, 遗风犹存,何苦要人为拆掉它。”信 中写道。 孙以兴是孙宗蔡的孙子,已经退休, 但一直在关注着旧中山桥。他告诉导 报记者,旧中山桥封闭之后不久,他 写信建议政府部门在北端保留3-4个桥 墩、桥面维修加固、维修中山桥纪念 亭、安置中山桥建造者石像等,部分 得到采纳。而之后听说旧中山桥要全 桥拆毁,孙以兴再次写信建议保留, 他说孙家四代人一直在保护旧中山桥。 导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住在老街、 旧中山桥南岸的多数老百姓,都希望 旧中山桥能够保留。
1952年漳州市中山桥的繁华景象
保留 首座以孙中山命名的桥梁
漳州中山桥是第一座横跨于九龙江之上的石桥,也是中国首 座以孙中山命名的桥梁,有识之士提议要保护好。 昨日,记者采访长期关注旧中山桥的漳州文管办负责人 杨丽华。她说以“中山”命名的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桥梁, 全国只有三座,目前仅存两座,而漳州中山桥不仅是中国最 早的中山桥,还是当年国民党政要何应钦命名并亲自撰写碑 记的,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尽力保护。 漳州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局的曹阳也认为,漳州旧中山 桥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 通价值,且与新桥遥相呼应,也与最近开放的江滨公园浑然 一体,成为九龙江上见证漳州历史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对旧中山桥保留与否应慎重考虑,以免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