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居之我见

中国民居之我见

中国民居之我见
内容提要: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人口大国,在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建造了体系庞大的民间建筑,优秀的民间建筑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在今天,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优秀民间建筑破坏越加严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尤为迫切。

关键主题:
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
引言:“
“衣,食,住,行”中“住”排在了中国人生活中的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通过对中国民居建筑的了解,感受到中国民居建筑的风采的同时也为优秀传统住宅传承于与发展感到担忧,加强对优秀传统民间建筑的保护显的尤为必要和紧迫。

正文: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但是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地去破坏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建筑,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

现在的优秀传统建筑如珍品一样,不见一件就少一件。

加强对优秀的传统建筑的保护显得尤为必要。

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保护作用。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

之所以叫“四合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在院中赏心悦目,十分适合活动。

这就是它的有名之处。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图解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

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围龙屋围龙屋内景
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

以陕西的窑洞最为著名。

陕西窑洞窑洞内部
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各地发现的干栏式陶屋、陶囷以及栅居式陶屋,均代表了防潮湿的建筑形制,特别是仓廪建筑采用这种形制的用意更为明显。

直到今天东南亚一带还较盛行栅居,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

以广西的栏杆式建筑为代表。

广西栏杆式建筑广西栏杆式建筑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

它的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

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
云南一颗印
这些优秀的民间建筑都是广大民间工匠的智慧结晶,有我们的生活情结。

生活在这些传统的民居中我们会觉得很亲切,有感情的寄托,有思想智慧的光芒。

所以我们要保护传统的中国民居,传统的中国民居让我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可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对传统的中国民居关注力度远远不够。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经济发展起来了,其他的各种问题也接着出现了。

各项民生问题的出现有其的根本原因。

变迁性成因,这是我国当前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民生问题与社会变迁有着必然的联系。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社会结构因素长期并存,引起社会结构的震荡及不稳定,民生问题也就因此产生。

这类问题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往往与本国的政治、经济问题扭结在一起。

现在的住房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是导致住房紧张的根本原因。

所以国家实施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们只好不断地扩建房子。

这样带来的却实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破坏。

面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的破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传统民居。

保护传统民居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增强人民对传统民居的了解,提高对传统民居的重视力度。

只有对中国传统
民居了解的越多才能知道保护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性。

才能对保护的工作有所作为。

(二)颁布有关对中国优秀传统建筑的法律法规,这是对保护工作的根本保证。


有在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才能把保护落到实处。

(三)开展各项有关中国民居保护的活动和宣传会,发挥社会上的个人和团体的力
量,把保护工作推广开来。

(四)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修复工作,对有人文价值和历史底蕴的优秀传统民居进行
修复和还原,让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

在上面的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民居建筑的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一方面我们为祖国拥有如此优秀的传统民居建筑而自豪,另一方面又为人们对传统建筑的破坏而担忧。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民居的现状,明白了保护民居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资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我们应该为传统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优秀传统民居尽我们应有的责任去好好保护它,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参看文献: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者:汪之力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3月出版
《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共三卷)》著译者:赵新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10月出版
《北京四合院》作者:贾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5 月1日
姓名:谢国清
班级:建工1201班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