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墩墩身混凝土养护方案说明

桥墩墩身混凝土养护方案说明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工程简介 (2)
2、工程气候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混凝土施工温控的重要性 (3)
1、混凝土的特点 (3)
2、气温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4)
3、夏季混凝土施工温控的重要性 (4)
四、桥墩墩身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 (4)
1、施工准备 (4)
2、控制夏季混凝土最佳浇筑时间 (4)
3、浇筑 (5)
4、拆模和养护 (5)
五、桥墩墩身混凝土养护工艺及要求 (7)
1、准备工作 (7)
2、混凝土养护 (7)
桥墩墩身混凝土养护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91+052.050,终点里程桩号为K97+870.000,全长6.835公里。

本合同段承担桥梁工程包括:特大桥3180m/2座,大桥1397m/3座,中桥44m/1座,其中55+100+55m 刚构连续梁2座。

Ф1.6m的双圆柱墩为7个、Ф1.8m的双圆柱墩29个、Ф1.8m的三圆柱墩2个、Ф2.0m的双圆柱墩26个、Ф2.2m的双圆柱墩18个、变截面矩形墩45个、薄壁空心墩68个,最大墩高达95.2m。

2、工程气候
惠兴高速公路沿线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5.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9℃,极低气温-6.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5.4℃,冬冷夏热。

热量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热量要求。

年降水量1378.9毫米,降水充沛。

每年四月进入雨季,十月结束,雨季开始早,春雨多余秋雨。

灾害天气有干旱、冰雹等。

雨季多集中于4~10月,此期间为汛期,河水受降水影响明显,水位陡涨陡落,一般11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为桥梁基础工程的良好施工期。

二、编制依据
1、贵州省从江至兴义高速公路惠水至兴仁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三、混凝土施工温控的重要性
1、混凝土的特点
1)混凝土时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小,拉伸变形也小。

2)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但
随着龄期增长温度下降,混凝土表面下降更为明显。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

3)由于混凝土长期裸露,表面与空气或水接触,易产生拉应力。

2、气温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在夏季,昼夜温差很大,中午在太阳照射下室外地面温度可达50~60℃,夜间温度在25~30℃。

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促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60℃以上,乃至更高。

因此,在夏季浇筑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易产生表面干缩裂缝。

随气候转变,气温日渐下降,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梯度大,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

3、夏季混凝土施工温控的重要性
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为贯穿、深层、表面三类。

如因结构物温差梯度过大而造成贯穿裂缝,将危及结构物整体性和稳定性,因此,做好夏季混凝土施工的温控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四、桥墩墩身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
1、施工准备
提前进行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经验,拟定原材料降温及成品保温措施。

并提交外加剂种类、数量等夏季施工材料需求计划。

准备砂石料降温棚及混凝土罐车包裹保温降温物资等,做好养护设备的配置,现场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定时洒水养护。

2、控制夏季混凝土最佳浇筑时间
合理安排夏季混凝土浇筑时间,最好安排在夜间浇筑混凝土,避免在当天的最高温期施工,以此控制混凝土内外以及与环境温差。

3、浇筑
1)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方量选择在夜间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在
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以及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

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

2)夏季浇筑混凝土前,做好充分施工准备,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
缩短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

3)钢模板拼装到位后,模板周围采取遮阳措施,防止钢模板被阳光
直射。

在浇筑之前,采用冷水淋洒降温。

4)钢筋绑扎完毕后,尽量避免在阳光下长期暴晒,在浇筑混凝土前,
采用冷水淋洒钢筋骨架,对非模板介质的接触面也彻底淋湿。

在浇筑时控制不能有附水。

这不仅能够使钢筋骨架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还能够使由吸收和蒸发引起的混凝土水蒸气的损失降到最低。

5)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于混凝土的裸露面,及时采取覆盖塑料
薄膜、覆盖土工布反复洒水保湿,并保持湿润,防止塑性裂纹的产生。

4、拆模和养护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时刻关注外界环境及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
化,控制好混凝土降温梯度,避免出现裂纹。

2)拆模前养护期间在膜拜外侧搭设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射模板。

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湿,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d,并做好养护过程的记录。

3)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如我标段主墩墩身混
凝土施工。

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控制一般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超过65℃,通过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控,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确保在拆除结构模板时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小于20℃及降温速率采用V≤1~1.5℃/d。

4)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可拆除模板,拆模前进行温度测量。

一般
情况,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进行拆模。

为防止气候骤然变化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除模板。

5)延缓温度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墩身采用覆盖薄膜保湿措施,
专人负责,覆盖于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做到前7d坚持洒水保持湿润,拆模后湿养不间断,确保不形成干湿循环。

停止养护时采取逐渐干燥的方法,这样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对温度及干缩应力起到“卸荷”作用,避免裂缝的发生。

在进行洒水保湿养护时严格控制养护水温,当混凝土表面温度较高时。

严禁用冷水直接浇洒混凝土表面。

6)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及时对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测
量,并做好测温记录;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
不得承受外荷载。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

7)混凝土夏季高温施工,除应留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外,还应制
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28d的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试件,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固试件,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

施工时,及时观测环境温度,采取相应措施,使之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确保其工程质量。

五、桥墩墩身混凝土养护工艺及要求
1、准备工作
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施工环境调查,包括水源、水质、电力设施、交通条件等情况。

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的形式和设计及规范要求等,结合现场条件,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养护方案,混凝土施工前组织材料和设备进场,同时安排好负责人员,制定养护制度和管理办法。

提前按养护方案敷设好有关线路,并检查是否畅通。

注意养护管线的标志和保护。

2、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混凝土浇筑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场,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
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2)混凝土养护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而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土工布、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3)混凝土自然养护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混凝土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取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塑料薄膜包覆,且保证包覆物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4)混凝土养护时间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可参照下表的规定执行。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
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