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了解情况。

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有着特定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教案为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个人兴趣不同,身体素质各异的学生,他们对课堂教学所安排的身体练习内容有着不同的兴趣与要求。

因此,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身体练习的不断完善和学生掌握动作熟练程度等因素上,会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颖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
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

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
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
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

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

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
相应的教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
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运动技能教学
运动心理学家鲁吉克指出:”学生要正确地进行这个对他来说是新颖的示范动作,必须善于将这个动作已获得的视觉形象和他相应的运动冲动联合起来因为在他过去的经验中,还没有这样的运动冲动,而不应当和他的习惯动作混淆起来。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受教师年龄增长,体能下降等影响,往往在某些运动项目的示范会力不从心,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示范不规范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学好动作技术带来困难。

②在某些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模糊,甚至错误。

每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常会感到无奈又无策,而多媒体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工具,利用其灵活地动静、快慢、连间、重分等变换功能,可以把我们讲了半天还不一定讲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几秒钟内即可得到解决。

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形象,由微观变“宏观”,既使学生正确的领悟动作要领,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如在篮球跳投技术的教学中,虽经教师极力诱导,但学生还是很难感悟:跳与投的秩序,往往出现投跳或跳投同步的错误。

由于教师的示范转眼即逝,学生很难观察仔细,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可以化文字为形象、化动为静、化快为慢,把技术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一一展现出来,全方位地展示重点,剖析难点,再加上教师
声情并茂的解说点拨,学生便能心领神会,为学生学好跳投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可弥补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的难点和重点。

这样教学动作技术不仅准确、规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这是一种“直线式教学”。

应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

对此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

如:在进行排球项目的球感的训练时,可放弃普通的垫球和对墙练习,尝试使用排球来进行篮球比赛,通过篮球比赛的形式锻炼排球的手感,这看似是篮球的练习,其实是对排球球感的锻炼。

“曲线式教学”影响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

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自主性体育活动,给学生留了活动的自主空间,没有强制,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

但对有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就等于放弃了活动的机会。

因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的参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竞赛具有的欣赏能力,在体育活动课中,有计划地安排具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无疑能起到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欢运动却喜欢观赏运动的学生参与,或对本不欣赏但却在激情奔放的叫好声、助威声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参与观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赏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对象。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学的情况如何?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做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

俗话说:“口动百遍,不如手动一遍”。

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在教学法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比如在准备活动
中,每节课有一组的体育值日小组长带做准备活动,这一组的每个同学带做一节徒手操,并要求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整容帮过的内容。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同学以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体育课教学应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好动的天性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合理安排,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学习和创造的环境。

比如说,在教学中,让动作掌握好的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同时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掌握动作的心得体会。

这样一来,既给了一些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激励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只要你认真练习,同样也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课堂教学中,要了解情况。

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重要方面。

另外还要了解同时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情况,体育课前后课程性质及其它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练习密度,提高预计课练习密度的准确性。

要钻研教材。

教师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运动负荷,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定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以便适时调整。

对此,要认真考虑教学内容、要求、步骤、教学条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组织教法等措施,提高课堂的组织水平,尽量
减少不必要的措施,调动队伍迅速合理,场地布置便于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练,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