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开题报告

书法开题报告

《书法本科教育特色比较研究》开题报告学生姚登魁指导老师周德聪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周德聪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拟定。

2.研究目的和意义2.1研究目的书法本科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综合型大学,师范院校,纯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书法本科教育。

他们在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人才规格上各具特色。

针对他们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研究,从而能够全面了解本科书法教育的得与失,并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交流,以探求一条真正适合各类院校未来发展的道路。

2.2 研究意义2.2.2而当代的书法本科教育也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持续升温。

随着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纯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抑或理工科大学都有开设书法专业或者方向,而在目前专业培养模式以及方案、课程设置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因专业的不对口让他们无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

2.2.3另外,如果把书法本科教育置身于中国教育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尊重招收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合理保质培养——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规律。

这一方面有利于书法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决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真所谓两全其美。

最后,书法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书法专业的向前发展,也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加之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又不到位,而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上述几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对比比较,分别探求符合各类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发展的道路和方案才是当务之急。

3.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3.1阅读的主要文献及文献综述《书法学》(上、下)陈振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3 《书法教育学》陈振濂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6 《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陈振濂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12 《书法学概论》陈振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 《二十世纪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史》张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9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12 《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7 《文字书写与书法学科刍议》周德聪《中华书画家》2010.10总第12期86—87页《湖北美术学院本科书法专业方向创立前后》叶军《学院美术》2010第一期总第48期56—57页《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祝遂之《中国书法》杂志2000年——2010年中国书法杂志社《书法》杂志 2005——2010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观察》2005——2010美术观察杂志社《艺术教育》2005——2010艺术教育杂志社文献综述《书法学》提出了书法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应具备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用学科立场去进行思考。

尤其是针对书法教育层次的不完善,书法界在社会上的辐射面较小,高等书法教育的水准太低,对一个大学本科书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素质缺乏相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谈到了建立书法学科的意义《书法教育学》阐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书法教育存在缺乏体系与要求系统化,缺乏教学法与要求科学教学,没有教材与迫切需要教材许多现实矛盾,这就决定了书法更加应该确立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有《书法学》与《书法教育学》等书法教育理论专著在书法界和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书法教育也逐步走向规范,高等书法教育也已渐具规模。

而《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横跨创作与理论两大领域,又兼顾临摹与创作,还囊括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法,这既丰富了理论知识部分,又为技法的掌握铸造了一个学习平台与相对标准,更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一套相对严谨的方法论。

周德聪先生在《文字书写与书法学科刍议》中指出,各个高校在学术背景的不同,师资力量的差异,目标设置的有别的基础上开办的“书法专业”放在美术学学科之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其去争取在教育部的专业地位,还不如把美术学科下的“书法方向”办好。

3.2 国内外学术动态随着高等书法教育的风行,一系列问题也纷纷而来,如“重技轻道”,学科归属不明确,学科地位不独立,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等等。

针对诸多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三次举办或承办了高等书法教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学者都陷入了对高等书法教育的未来思考。

3.1.1 2004年9月25日至27日“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一是总结了40年高等书法教育成功的经验与不足的教训;二是思考高等书法教育在当代教育体制中的学科定位、建设与发展前景;三是探讨高等书法教育与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关系;四是寻求建立更广泛的国内国际高等书法教育交流、互补与融合的机制。

3.1.2 2005年9月12日《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师范学院举行,有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思考,有本科书法教育模式的研究,也有海峡两岸大学书法教育之比较以及整个书法学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3.1.3 “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2010年12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行,进一步谈到了高等书法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也涉及到了国学与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关系;也深入到了高等书法教育的若干教学问题以及海外高等书法教育,如韩国、日本等;最后也回归到了高等书法教育与人才培养本身。

3.3 本课题主攻方向本课题着眼于本科书法教育的“特色”二字,这就要求寻找代表性的院校,针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各自在未来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可行方案。

篇二:颜真卿行书研究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三:书法教育开题报告硕士学位论文(预)开题报告书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培养单位开题日期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1 - - 2 - - 3 - - 4 - 篇四: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文章作者:万晓晔发布时间:2013-11-221:42:51 阅读次数:244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2012.9.13课题名称: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书法一直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没有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的了。

热爱书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国务院颁发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要继续把写好规范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写字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同时也陪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人格品质,提升文化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课程专门设置的写字课,还是其它涉及到的写字教学环节,都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却欲罢不能。

写字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育人和实用功效。

教师不愿上写字课,总觉的教不得法不成体系;学生也不愿意学,枯燥乏味没有新意。

写字教学总是虎头蛇尾,雁过无声,没能起到应有的实效。

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写了十多年的汉字,他们的书写能力并未达到较高的水平。

是我们的老师教的不用心、学生学得的不上心吗?当然不是,查阅各类报刊杂志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致力于提高写字教学的研究,如范钦华老师的读写、范写、摹写、默写“四部曲”,相辅相成,虚实相济,缺一不可。

在写字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巧妙组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眼、耳、口、手、脑并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写字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题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方面,探讨通过书法艺术促进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老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提升学生的书写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

(二)概念的界定书法当属艺术范畴,含有艺术价值及丰厚的美学底蕴,是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们所涉猎的。

写字则不然,是一般人所为,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一种技能,是大众化的。

要想写好字,必须懂得书法艺术。

“书”有写字的意思;“法”就是方法、技法、法则,也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按新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写铅笔字,三年级以上写钢笔或圆珠笔。

写字要有法,这个法就是借鉴“书法”中的法。

依法求型,依法造型,字就能写得美观,具有观赏性。

只有让学生掌握写字的技法,写的得法,才能写出一手规范的,具有美感的字体。

所以书法艺术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起决定性作用。

二、相关课题研究与现状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

古人倾向于把“书法”看成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而不是较为纯粹的“艺术”,与书写相关的内容几乎都在“书学”之列。

其中的识字与习字呈平行关系,并具有极强的辅助功能和工具作用。

古代书法教育起源很早,至少从商代起,书法就已成为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书”即识字与习字。

古人通过“以书为教”的方式,把识字与写字教育结合在一起。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美观”。

可见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

书法教育通过识字、写字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祖国的传统文化渗透。

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从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普及书法的教育气氛。

特别是作为书法教学主阵地的学校,书法教学薄弱。

甚至应当纳入课堂教学的写字教学环节,也很难真正落实发挥效应。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会出现书法课与写字教学各不相干“两张皮”的现象,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很难兼容,各自为政。

因而造成书法课没有系统,写字教学又不得法等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