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第4课时
七记住如何从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出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教学
点评
一、学习15.20.10高效课堂模式,抓住要领,吸取精华掌握本质,熟练运用。
二、其本质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当中,只有学生的身心完全地沉浸在课堂学习中,才能产生高效。
三、这一方法的关键,是模式的第一阶段——预习,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老师最感兴趣,最需探索的问题。
读课本第2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通过学习阅读、填绘和运用地图的方法以及应用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
教学重点
1,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导入: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备人:钱启明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 2,会说出5种地形类型。3,能绘制和阅读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2,能说出5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3,能绘制和阅读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这一高效模式实现了素质教学与应试教学的高度相容。以素质教学实现高分高能的目标。
五让学生品味到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越性。
教后
反思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结果怎样?
预习:阅读书本P26-----28页。
完成预习题:
书本P28页
“活动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类型
第1,第2题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我们要通过地形分层设色图来反映哪些内容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0米以下用蓝色,表示海洋
陆地表面有5种地形类型: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说出它们的特点。
书本P28页“活动”
绘制地形剖面图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三、预习和展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终身可享受的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学。
四、预习和展示中,时刻不能忘记培养兴趣,有了兴趣,不可能学不好,不可能不高效。
五、预习和展示中,重视挫折教育,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保持原有的兴趣继续努力。
六模式的第三阶段是达标检测,检测本教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公布答案,及时纠错,弥补不足,实现高效。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练习活动三: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普通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问: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
(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作业
《填充图册》P12页,第2(2)题
P13页,第3题
P14页,第3题
教案
设计
意图
一、布置预习题是最有效的手段,怎样布置预习题应当做到:
1、结合材料,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
2、同时反映出该教时的线索
3、有梯度,引导学生克服难点;
4、因人而异,对习题难度有分类。
二、模式的第二阶段是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
当堂检测题:
1,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叫做__________________图。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
3陆地表面的5种地形类型是
山地,_____ _______ ,_______,平原
4平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