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教学用书中班 上册(部分)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教学用书中班 上册(部分)

活动二:圆圆和圈圈目标1:愿意欣赏儿童诗歌,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准备:大小不一的圆圈若干、幼儿每人一圆形纸。

过程:1.欣赏儿童诗《圆圆和圈圈》。

①教师运用教具朗诵诗歌,引导幼儿注意倾听。

②通过提问、复述,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诗歌中圈圈的动作。

③教师复述诗歌,鼓励幼儿想象诗歌中的场景。

2.谈话。

①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圈圈还可以变成什么和圆圆玩,他们圈圈眨眨眼还能变成什么等。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

②教师可以用快速绘图的方式把幼儿的创意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③幼儿没人一圆形纸,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建议:在美工区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进行绘画。

活动六:我和风婆婆做游戏目标1:对天气现象感兴趣,初步体验季节变化与动植物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目标2:与他人分享观察、探索的乐趣。

准备:谜语、扇子、吹风机、风车、记录表。

过程:1.猜谜语。

①你们猜是什么?②你们在哪儿感受到风?2.通过猜想、验证探究风是怎么产生的。

①幼儿猜想怎样才能够产生风并记录。

②幼儿根据猜想寻找材料进行验证并记录。

③小朋友之间交流探究结果,教师总结概括。

3.游戏。

组织幼儿到户外玩风车。

活动三:过马路目标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丰富社会常识。

目标2:儿童交通安全录像片、红绿灯图片、汽车道标志、人行横道标志、地下通道标志。

过程:1.讲述小红过马路的情景,引发幼儿帮助小红过马路的愿望。

一天,小红放学回家,他走到路边准备过马路,马路上车多人多,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开得很快,刚想过去,却被开得飞快的汽车吓了回来。

他害怕的哭了起来,不知道怎样才能安全的穿过马路。

提问:谁能想出好办法,怎样帮助小红安全的过马路?2.分别出示交通标志图片,认识交通标志并知道其作用。

①出示人行横道图片:认识人行横道及作用,知道小红可以走人行横道过马路。

②出示过街天桥图片:认识过街天桥及作用,知道小红可以走过街天桥过马路。

③出示地下通道图片:认识地下通道及作用,知道小红可以走地下通道过马路。

④出示红绿灯图片:认识红绿灯及作用,知道小红绿灯时才能过马路。

⑤出示汽车通道图片:知道小红不能走汽车道,那样很危险。

⑥出示自行车道图片:知道小红不能走自行车车道,那样很危险。

3.小结:知道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地过马路。

另外,小朋友过马路要有大人陪伴,不要在马路上跑,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七:歌曲--猪八戒吃西瓜目标1:能创造性地尝试创编歌曲。

目标2:能够基本准确地唱歌八度围(c¹~c²)的五声音调歌曲。

目标3:体验歌曲的其本情绪和情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目标4:乐于模仿舞蹈动作,激发表演的兴趣,表现音乐的情感。

准备:西瓜一个;教师可根据歌曲自己设计图片或故事课件。

过程:1.幼儿看图片或课件,理解歌词容。

①教师出示图一,指导语:猪八戒怎么了?请你学一学馋的样子。

(饿了,馋的口水直流。

)②教师出示图二,指导语:猪八戒找到了什么?(找到了大西瓜。

)③教师出示图三,学习象声词部分。

2.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①教师唱歌曲,同时指着与歌词对应的图片,让幼儿感知歌词的顺序,倾听歌曲。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唱歌。

③重点指导幼儿唱好附点及象声词。

可采用重点示的方法,引导幼儿唱准音调。

④教师用“猪八戒吃西瓜不够吃”的情境,引导幼儿多次演唱歌曲。

3.创造性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①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进行创编动作表演唱。

②幼儿仿编并有感情地唱出歌曲中的象声词部分,如小鸡吃西瓜,叽叽叽叽。

③幼儿用同样的方法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律动:切西瓜。

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弹奏歌曲,幼儿随音乐的强弱模仿不同力度的切西瓜的动作。

建议:将歌曲磁带、头饰和图片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演唱并表演歌曲。

活动七:丰富的色彩目标1.对颜色会变的神奇现象感兴趣。

2.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并进行排序。

过程1.猜颜色。

①教师把一件玩具藏在身后,描绘玩具的颜色,如:它的颜色像太阳。

请幼儿猜出玩具的颜色。

先猜出者做下一轮游戏的出题者。

2.颜色配对。

①教师把一种颜色,幼儿要挑选相同颜色的物品与相配。

②要注意逐渐加大难度,如:颜色逐渐由幼儿熟悉得到不熟悉的,逐渐由单一颜色到混合色。

3.颜色排序。

①和幼儿一起把班里的玩具,按颜色的深浅排序,每个人有不同的意见,展开讨论,看谁能说服别人。

4.用多种颜色看外界。

①用颜色的糖纸看外界,发现外界的颜色变成了糖纸的颜色,使幼儿感到新奇。

②请幼儿把两种颜色的糖纸重叠起来再看外界,引导幼儿发现外界变成了第三种颜色,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

5.会变的颜色。

①玩调色游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发现变成了另一种颜色,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②鼓励幼儿大胆调色,在调色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色彩的兴趣。

建议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辨色能力。

②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吹画、印章画等多种认色、配色的材料,以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认识颜色、辨别颜色的能力。

③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认识颜色的图卡与图书,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颜色。

④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科学》第7页“闪亮橙色”、第8页“神秘紫色”和第9页“青春绿色”。

活动五:做客解析热情、慷慨是礼貌待客之道。

此活动,既能尝试作为主人是怎样热情慷慨待客的,又能体验作为客人的心情。

亲身感受热情慷慨的含义,从而系的礼貌行为。

目标初步学习热情、慷慨接待客人的方法,知道这种方法会给客人带来愉悦。

过程1.观看表演。

①敢看情景表演《做客》。

容大意为:小猫接待前来做客的小狗,热情的为她开门、问好,并请他坐在沙发上。

然后端上茶水,大方的拿出小狗爱吃的肉骨头,边热情的请小狗吃、喝,边陪她聊天,中途还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玩。

小狗非常感小猫的热情接待。

客人要走时,猫热情的挽留,并把小狗送到门外。

小狗出门后,猫礼貌地对她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2.组织讨论。

①小猫是怎样接待小狗的?进门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坐下以后是怎么做的?离开时又是怎么做的?②小猫的接待你喜欢吗?如果是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接待你心里会感觉怎样?3.分组表演。

①既然我们这么喜欢小猫的热情接待,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吧!②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形成若干小组,分配好角色。

③分组排练表演。

(以娃娃家为背景)妈妈不在家,现在你就是小主人,“当!当!当!有客人来啦”④给大家表演,进行评议,提出优点、不足及怎样改正,为以后表演做准备。

建议1.此活动可在活动区进行,教师多给予关注,利用活动后的讲评,逐步提高幼儿热情、礼貌、大方待客的能力。

2.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社会》6-7页“做客”。

定时排便身体好目标1.学说儿歌,了解定时排便的好处。

2.学习每天做排便记录,提高自主健康的意识和养护身体的能力。

过程1.说儿歌。

①谈谈大便,小便,说说大便干燥和小便发黄是怎么回事?②朗诵儿歌《定时排便身体好》。

③回忆儿歌的容,结合儿歌容,说说大便、小便与健康的关系。

2.谈一谈。

①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话。

②小便发黄了,应该怎么办?怎样预防?③大便干燥了,应该怎么办?怎样预防?④拉稀了,应该怎么办?怎样预防?3.相关的认识。

①出示人体消化道解剖图,介绍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排泄的过程。

②说说相关的良好习惯,知道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4.排便记录。

①出示“每日排便记录表”,引发幼儿的兴趣,了解记录的目的及排便物是否正常的标准。

②大家共同制定记录的方法,可以用约定的标志记录。

鼓励幼儿每天记录排便情况。

建议1.展示幼儿的排便记录,进行交流、鼓励有良好习惯的幼儿。

2.与家长配合培养幼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可动员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相关的健康信息,介绍给大家,与同伴一起分享。

4.使用幼儿操作材料《健康》第6-7页“定时排便身体好”。

附1定时排便身体好定时排便很重要,去毒除害身体好。

大便小便不能愁,一定及时排泄掉。

大便成球是干燥,小便黄黄河水少。

身体不爽及时说,要让大人早知道。

小朋友们要记住,定时排便身体好。

活动一:我会这样走目标1.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走步的基本动作,走步时步幅放开,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2.体验多种行走姿势的乐趣,养成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

准备:大场地、球若干、教师创编的儿歌。

过程1.做体育准备活动。

2.体验多种行走的快乐。

①进行游戏“我会这样走”。

老实说:走、走、走走走、大老虎是怎样走?孩子回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大老虎大步走。

而后学小山羊小步走,毛毛虫蹲着走,小螃蟹横着走,小鸡脚尖对鞋跟走。

②请小朋友创新多种走法,共同分享。

3.“火球走”游戏。

幼儿分成四个队,相邻的两个队小朋友面对面,相互扶着对面小朋友的肩膀,使劲拽住对方。

然后,老师会把球放在两个人中间,夹住球,分别站在自己跑道起点。

每队的第一组小朋友准备好后,听到口令,沿着自己队伍的跑道夹着球出发,绕过对面的小椅子,回到起点。

游戏反复进行。

教师提示:如果球中途掉下来,应拾起来放好再走。

行走中,不能用手、头等来挑着球走。

教师进行方法补充,如“夹球走”的不同方式:横走或竖走。

重点:引导幼儿体验多种行走姿势的乐趣。

4.做体育整理活动。

建议从幼儿自发没有的韵律的说走方式,逐步引导为边说儿歌边按照节奏走。

我是中国人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认识并尊重国旗、国徽。

准备1、国旗、国徽实物图片。

2、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视频。

3、国歌录音带、录音机。

过程1、朗诵诗歌:《我们的妈妈是中国》。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认识国旗和尊重国旗。

①认识国旗。

(1)认识:国旗的颜色、形状、图案。

(2)介绍:国旗的象征意义--国旗代表中国。

(3)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4)体会:升国旗的时候行注目礼。

(5)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

②认识国徽,尊重国徽。

(1)观察:国徽上面有什么图案。

(2)介绍国徽的象征意义:国徽代表中国。

(3)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国徽?(4)懂得:尊重和爱护国徽。

3、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情景视频,行注目礼,感受庄严。

建议1、幼儿园:结合每周的升旗活动,加强幼儿尊重国旗的意识。

2、家庭:家长给孩子做出表率,尊重国旗和国徽。

欣赏、制作彩花瓶1、喜欢用雕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彩花瓶的印象,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2、感受彩花瓶的美感特点,初步了解泥塑作品的表现方法。

3、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成手工艺品,美化自己生活。

4、喜欢展示自己的作品,能相互欣赏和爱护同伴作品,感受个人表现风格的不同。

准备1、制作材料(如彩泥、黄泥、纸浆、颜料)和工具(如泥工板、泥工刀、模具、毛笔)。

2、民间彩工艺品花瓶,相匹配的古筝音乐(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

过程1、感知欣赏。

①出示彩花瓶,引导幼儿欣赏。

②提问设计:这些花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知识点:造型美、色彩美、图案美等)这些花瓶的装饰特点是什么样的?(知识点:色彩与线条的对比、呼应、夸、和谐等)2、幼儿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