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环境政策和目标安全健康环境政策和目标1、安全健康环境政策本项目坚决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健康、环境的法律法规,与各方携手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本项目视安全健康环境与质量、进度、成本同等重要,在制订工作计划时优先考虑安全的工作方法。
本项目所有人员都要对安全健康环境负责,必须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一同参与安全健康环境管理工作,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安全健康环境条件。
本项目在施工中要配备4-5名专职安全员以及大量的兼职安全员,从项目部决策层到施工班组均设置有安全负责人,使安全工作真正的落实到每个人。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月千人负伤率控制在0.5 ‰定期对从事登高作业、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具)的配备率、使用率达100%。
争创省市级文明工地。
职业病发病率为零。
4、环境管理目标增强全员环保意识,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
施工现场噪声排放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不出现重大违规投诉事件。
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及时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无环境污染(粉尘、噪声、毒物)事件;噪声排放小于75dB施工污水排放达到二级标准固体废弃物集中管理达到80%以上。
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实施细则一、危险因素调查1、危险因素调查表备注:控制方法有①目标、指标;②管理方案(实施细则);③运行程序;④规章制度;⑤监督、检查2、重大危险因素(源)表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施细则(W-1)(W-2)(W-3)(W-4)(W-5)(W-6)(W-7)一、识别环境影响因素清单及应对措施因为在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只是一些建筑垃圾以及部分资源的使用,故在此第二节个人防护用品的安全使用一、安全帽:1、安全帽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帽》(GB2800)的规定。
2、施工工地宜佩带塑料或玻璃钢制安全帽,不得使用竹或柳条制安全帽。
3、安全帽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破损的安全帽不得使用。
安全帽上不得挂金属标签,不得钻眼或油漆。
4、所有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办公区、休息室不需戴安全帽。
5、司机驾驶汽车时可不戴安全帽。
二、安全眼镜和面罩:1、作业人员应根据施工环境的不同要求佩戴适合的眼镜和面罩。
2、安全眼镜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破损的安全眼镜应及时更换。
三、手套:进入施工工地,应根据施工环境的不同要求佩戴适合的手套。
四、安全鞋:1、进入施工工地必须穿好适合作业环境的安全鞋,安全鞋一般应具体防砸防穿刺低压绝缘功能。
2、架子工、彩钢板安装工人可穿软底鞋作业。
3、司机驾驶汽车时可不穿安全鞋。
4、穿高跟随鞋、凉鞋、拖鞋、布鞋禁止进入施工工地。
五、安全带:1、高处作业有坠落危险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2、安全带的构造形式和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带》(GB6095-80)的规定。
3、安全带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外观,破损的安全带不得使用。
4、使用时应高挂低用,防止摆碰撞,绳子不能打结,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
5、安全带应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强碱或尖锐物体。
六、工作服:所有分包商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工地必须穿统一的工作服。
穿短裤、短袖、无袖衬衫、裙子或赤膊禁止进入施工工地。
七、作业许可证1、严格执行业主的作业许可证制度。
没有业主的批准,不得在厂区内进行作业。
2、进场作业人员应提前12小时按照作业许可证的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第三节施工现场安全用电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遵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执行。
2、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提业主批准。
3、定期对临时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所有电气设备接线、维护、修理工作必须由电工进行,非电工不得动电。
4、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工箱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做出分路标记。
5、配电箱、开关箱应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处。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作业的空间。
6、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穿越建(构)筑物、道路及易受损伤的场所须另加保护套管。
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时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用金属裸线作绑扎。
固定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
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7、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米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大于36V。
在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大于12V。
8、在可能存在爆炸、燃烧隐患的地点(特别是密闭/限制空间)作业时,应采取防爆型电气设备。
9、检查、维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4、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
第四节高空、吊装等危险作业安全操作制度一、脚手架作业1、、脚手架的材料①施工现场搭设脚手架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或门式钢管脚手架,木、竹杆件脚手架禁止使用,不得钢、竹、木混搭。
②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安全员必须认真检查,符合质量要求。
⒉、脚手架的搭设①脚手架搭设前,编制搭设方案提交业主审核,批准后搭设。
②由架子工按方案搭设脚手架。
架子搭设完毕,须经过安全员和业主检查验收,悬挂“脚手架检查合格”标志,使用中的脚手架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检查不合格不得使用。
③脚手架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
④立于土地面之上的立杆底部应加设宽度≥200mm,厚度≥50mm的垫木、垫板或其它刚性垫块,每根立杆的支垫面积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0.15m2。
⑤双排结构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2m。
⑥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0m的脚手架,作业层铺板的宽度不小于:外脚手架为750mm,里脚手架500mm。
铺板边缘与墙面的间隙≯300mm,与档脚板的间距≯100mm。
⑦脚手架必须合理设置连墙点。
⑧木脚手板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脚手板应铺平稳,绑扎牢固。
不得留有探头板,同时在操作层下方至少保留一层脚手板。
⑨脚手架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搭设斜道、设置安全网,搭设防护栏杆,临道路一侧必须采取全封闭。
3、脚手架的使用①脚手架上堆放物料不得超过其设计荷载。
②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
确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得到安全员的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成后,及时予以恢复。
4、脚手架的拆除脚手架拆除必须得到安全员批准,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
二、起重作业1、起重机械的选择①依据工作内容和作业条件选择适当的起重机。
起重机械进场前应接受起重工、安全员和业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
②起重机械进场时,向业主提交起重机年检合格证、操作说明书、灭火器,同时提交起重司机、起重工、起重指挥上岗证。
2、安全操作要求起重作业应有足够的工作场地,工作地面应平坦坚实。
遇有6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吊装作业。
起重臂起落和回转半径内无障碍物。
与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吊装作业场地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作业时,严禁所有人员在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停留或行走。
严禁超载作业和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体。
汽车、轮胎式起重机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支脚并加设垫木,支腿有定位销的必须插上,底盘为弹性悬挂的起重机在放支腿前应先收紧稳定器,车身应调整至水平。
作业中发现支腿沉陷、起重机倾斜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放下重物进行调整。
所有移动式起重机停止使用时,必须将回转和刹车刹死,锁好驾驶室。
所有起重作业必须由起重指挥作业,大型设备的吊装作业编制吊装作业方案,批准后组织实施。
起重指挥必须按规定的指挥信号(手势、旗语和哨声)进行指挥。
起重机在场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做到出车前、工作中、收车后的例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例保。
所有施工机具(电葫芦、卷扬机)索具、钢丝绳等进场前,由起重工、安全员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
所有起重作业先进行试吊,确保安全后进行正式吊装。
每天对所使用的绳索和吊具进行目测检查,所有的绳索、钢丝绳和吊索必须按有效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所有破坏的绳索、钢丝绳和吊具不能降级使用,立即更换并销毁。
三、电焊、气割作业1、所有电焊机、氧气瓶进场前,都要经过专门检查,确保进场电焊机、氧气瓶在检验有效期内。
2、焊工必须持证上岗,视需要进行培训。
3、电焊作业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穿上工作服、使用焊接面罩;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必须戴护目镜。
清除焊渣时必须戴面罩或护目镜。
4、焊接设备应有完整的保护外壳,一、二次接线柱外应有防护罩。
5、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电焊机应设单独开关、焊钳和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
6、在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有可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备有消防设备。
7、焊接铜、铝、锌、锡、铅等有色金属时,焊接作业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8、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切断电源,焊接储存过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的容器和管道时,应先清洗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在潮湿地点施焊时,应站在绝缘板或木板上。
9、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设置隔光板。
10、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电焊作业。
11、氧气瓶、乙炔气瓶必须单独设库存放。
气瓶不能爆晒。
运输时,气瓶必须有安全帽和防震胶圈。
运输气瓶时必须有专用小车,一瓶一车,禁止抛、滚、碰撞。
12、乙炔气瓶必须设有减压阀、回火阻火器。
检验漏气应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
13、氧气表和割焊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氩气减压阀、管接头不得沾油脂。
14、焊接、切割作业地点必须有灭火器材。
焊接作业完成后,应切断焊机电源。
15、切割作业完成后,应将气瓶阀门关紧,拧上安全帽。
焊接、切割作业结束后应检查作业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16、氧气瓶、乙炔气瓶与焊接、切割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应直立固定放置,防止倾倒,且不得倒放。
17、高处焊接、切割作业时,应使用防火布,避免火花溅落。
18、电焊作业每天完工后,要将电焊把线整齐摆放到指定位置。
遇到雨天,对电焊机要进行遮盖。
四、高处作业1、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高处作业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人员坠落事件。
3、作业前,项目部应编制高处作业安全措施提交业主审核。
4、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坠落事故发生。
5、高处作业应使用防护设施完备的脚手架或作业平台。
6、深度超过2.0米的基坑、沟槽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拦板的平台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面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7、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