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棠栽培技术

海棠栽培技术

海棠栽植技术一、海棠概述海棠,属蔷薇科植物,叶片为椭圆形,花瓣呈倒卵形,既有草本也有木本。

主要品种有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四季海棠等多种。

海棠一般进行地栽,也可以盆栽制作盆景。

海棠果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营养价值。

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花语为游子思乡、离愁别绪之意。

海棠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在园林景观中运用广泛。

二、海棠主要特性(1)生长习性:喜光,不耐阴,宜植于南向之地。

对严寒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其耐干旱力也很强。

多数种类在干燥的向阳地带最宜生长,有些种类还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地,但以土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至中性黏壤中生长最盛。

忌水涝,萌蘖力强。

(2)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

树皮灰褐色,光滑。

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

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

梨果球形,黄绿色。

(3)观赏特性:观花、观果为我国着名的观赏花木之一,不仅花色艳丽,其果实也玲珑可观。

(4)园林用途:|独赏树|花木类|林丛类海棠花棠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

海棠花是制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装饰之用。

海棠花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矿区绿化。

此外,有的海棠果实,可供食用、药用。

花含密汁,是很好的密源植物。

三、海棠的品种(一)品种海棠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各品种间观赏特性差异很大,分别属于苹果属和木瓜属。

苹果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35种,我国是其分布中心,约有25种,而食用的苹果品种及观赏的木本花卉--海棠品种不尽其数。

国际上通常习惯将此属植物中的栽培品种,按其果实大小划分为苹果与海棠两大类,果实大于5厘米的为苹果,果实小于5厘米的为海棠。

由于海棠花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后来人们发现了与它花形相似的植物,往往就以海棠来命名,如秋海棠、四季海棠,丽格海棠等等。

所以目前在全世界各苗圃目录中记录的海棠品种已达一千七百余种。

(二)最具代表品种最具代表品种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1、西府海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被黄白西府海棠的果实(海棠果)色绒毛。

喜光,也耐半阴。

适应性强,耐寒、耐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在排水良好之地均能栽培,但忌低洼、盐碱地。

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

西府海棠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

西府海棠,每到暮春季节,朵朵海棠迎风俏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使名园胜景增色不少。

2、垂丝海棠落叶乔木,高可达8米。

树冠开展,树皮灰褐色、光滑。

幼枝紫褐色,有疏生短柔毛。

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锯齿细小而钝。

伞形总状花序,着花4朵-7朵,花梗细长,下垂,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花。

花期3--4月。

梨果倒卵形,黄绿色,稍带紫色,果熟期9月-10月。

垂丝海棠树冠疏散,树姿婆娑,花梗细长,花蕾嫣红,向上生长,开放时则下垂,花粉红色,好似抹上一层粉脂,宜植于小径两旁,或孤植、丛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边。

犹如佳人照碧池,另外垂丝海棠还可制桩景。

果实红黄相间、玲珑可爱,主要用于观赏,也可食用。

3、贴梗海棠落叶灌木,枝干丛生,高达2m,有刺。

小枝平滑,无毛。

叶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不规则锐齿,长,先端渐尖,表面无毛,有光泽。

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无梗,猩红色、朱红色、桔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期3-5月。

果卵形至球形,黄色或黄绿色,芳香,几无梗,8-9月成熟。

贴梗海棠的花色红黄杂揉,相映成趣,“占尽春色最风流”,是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

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也供作绿篱的材料,可孤植或与迎春、连翘丛植。

也常用作盆景,盆栽庭院观赏的优良花木朵鲜润丰腴、绚烂耀目。

4、木瓜海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无枝刺;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着。

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厘米,被黄白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

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黄色,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

花期4月,果期9-10月。

四、海棠的水肥管理种植,则应根据时间的早晚来确定浇水次数。

一般来说,如是在10月下旬种植则应浇足三水,即栽种后马上浇头水,三天后浇二水,五天后浇三水;11月上中旬可以浇两次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一次水即可。

但无论浇几次水,每次水都应该浇足浇透。

初春种植必须浇三水,当年4、5、6、9月还应视土壤墒情来确定是否浇水,7、8两月雨水较为丰沛,可停止浇水,大雨后还应及时排水。

在以后的两年内也应于3、4、5、6、9、11月中各浇一次透水,利于植株成活后恢复树势、增强长势。

从第四年起只需在3月初和11月中、下旬各浇一次透水,即所谓的“封冻水”和“解冻水”,这两次水必须适时浇,且浇足浇透,其它时间若不是过于干旱,则可以不浇水,靠自然降水生长即可。

海棠花喜肥,种植时穴底应施入几锹腐熟发酵的圈肥做基肥,此后可每年的7-8月在花芽分化集中期施一些氮、磷、钾复合肥,以花芽多而饱满,初冬结合浇冻水再施一次有机肥,以芝麻酱渣和烘干鸡粪为好,可使植株花开繁茂,枝粗叶壮。

五、海棠的繁殖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也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

用嫁接所得苗木,开花可以提早,而且能保持原有优良特性。

(一)播种法实生苗虽生长较慢,但常产生变异,故为获得大量砧木或杂交育种时,仍采用播种法。

在播种前,必须经过30-100天低温层积处理。

充分层积的种子,出苗快、整齐,而且出苗率高;不层积的种子不能发芽,或极少发芽。

也可在秋季采果、去肉、稍晾后即播种在沙床上,让种子自然后熟。

覆土深度约1厘米,上覆塑料膜保墒,出苗后掀去塑料膜,及时撒施一层疏松肥土,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当年晚秋便可移栽。

(二)嫁接法以播种繁殖的实生苗为砧木,进行枝接或芽接。

进行枝接或芽接。

春季树液流动发芽前行枝接,秋季(7-9月间)可以芽接。

枝接可用切接、劈接等法。

接穗选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取其中段(有2个以上饱满的芽),接后上细土盖住接穗,芽接多用“T”字接法,接后10天左右,凡芽新鲜,叶柄一角即落者为接活之证明,数日后即可去除扎缚物。

当苗高80-100厘米时,冬季掉,养成骨干枝,嗣后只修剪过密枝、内向枝、重叠枝、保持圆整树冠。

(三)分株法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进行,挖取从根际萌生的蘖条,分切成若干单株,或将2-3条带根的萌条为一簇,进行移栽。

分栽后要及时浇透,注意保墒,必要时予以遮萌。

旱时浇水。

不久即可从残根的断口处生出新枝,秋后落叶或来春未萌芽前掘出移栽,即成一独立新株。

(四)压条和根插均在春季进行。

小苗可攀枝着地,压入土中,大苗用高压法,压泥处均用利刀割伤,不论地压或高压都要保持土壤湿润,待发根后割离母株分栽。

根插主要在移栽挖苗时进行,将过长较粗的主根,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浅埋土中,上面盖草保湿,易于成活。

六、病虫害防治(一)褐斑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褐斑病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呈褐色病斑,边缘不清晰,此后逐渐扩展增大,颜色也逐渐变为灰褐色,中部颜色较暗,边缘颜色较浅;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并着生有色颗粒,最终导致叶枯黄脱落。

此病为半知菌类真菌感染所致,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和浇水传播。

在密不通风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8-10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注意树体的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冬季休眠期对植株喷一次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如有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000 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二)溃疡病。

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主要侵染枝条。

发病初期呈红褐色的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边缘隆起,病斑产生裂纹,在湿度较大时,裂纹周围会产生白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斑会干燥脱落,木质部会裸露,四周会产生隆起的愈合组织。

病菌以菌丝体在染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和浇水传播,从伤口入侵,落叶前后是主要侵染期。

防治方法:栽植地势、土壤条件要符合海棠花的生态习性要求;水肥管理要及时到位,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利刀将病斑刮除,并用10石硫合剂对伤口进行消毒。

(三)绿刺蛾幼虫防治方法:1、秋冬季人工挖虫茧烧毁。

幼虫群集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

2、在成虫发生期,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苦烟乳油800至 1000倍液等。

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20%速灭杀丁2000至3000倍液、%敌杀死1500至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3、保护天敌,如刺蛾紫姬蜂、螳螂、蝽等。

(四)天牛防治方法:成虫羽化前期,喷施8%绿色威雷300至400倍液,杀灭成虫。

在树干下距地面5至10厘米处打洞,洞径至厘米,深至厘米,洞口稍高,以防止药剂流出。

每株按每胸径1厘米注入药量为1亳升,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或6%吡虫啉乳剂,然后用泥封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