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木兰从军》是由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课文刚开始就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树立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女英雄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花木兰是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是人们学习的爱国典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努力围绕“女英雄”这个文眼出发,从分析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过程以及后果出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

①理解国之忧②理解家之忧;三、品析课文留白处,丰富人物形象;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瞻仰女英雄的风采;五、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中显本色;六、总结课文,深化文旨;七、延伸课外赞英雄。

从而是女英雄的形象更丰满,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木兰的壮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等词语的理解,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

3. 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1. 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创设战火连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抓住“紧急、焦急万分”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国将破家将亡的危急。

2. 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展小组讨论,说一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说服家人的?
3、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比较理解,感受女英雄花木兰的英勇顽强的伟大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家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花木兰身上爱国爱家、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

1、读课题,谈人物。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木兰从军》。

(齐读课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木兰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温习词语,清除“拦路虎”。

出示词语:
战袍理应父亲弟弟征兵朝廷胜利将士燕山将军渡河女扮男装赫赫战功焦急万分年老多病
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

过渡语:古代常有“从来便是女子不如男”的说法,人们都认为女子比较柔弱,应当整天呆在家里做刺绣类的轻巧的事,更不能经常抛头露面,此外,国家也规定女子不可以参军打仗了。

但是,木兰却要违背常理、违反国法去参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指名读)
①理解“理应”和“分忧”词义。

(“理应”的近义词是“应当、应该”,“分忧”可以从拆分字义再整合的方法,即分担忧愁)
②思考:何为国忧?何为家忧?
(一)理解国之忧
1、国之忧是什么?(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齐读本句
2、播放现在利比亚的战争片段,联系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伤痛。

3、理解“紧急”的意思,国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么“紧急”征兵文书啊?(快要打败仗了,敌人就要侵略国家,国土将要不保,人民将要过上痛苦的生活,伟大的祖国将要不复存在)
4、想一想:假如战争彻底失败了,将会有是什么后果?多请两个(国土被侵吞,老百姓流离失所)
5、小结:如果此时此刻,战场上没有我们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学生回答)真是国难当头呀!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颗保卫国家的忠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真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板书:爱国 )
(二)理解家之忧
过渡语:不仅如此,木兰还有更担忧的事,这就是她的“家之忧”。

1、指名读句子: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思考:此时,木兰担忧什么?(板书:爱家)
2、此刻她的心情怎么样?(出示:焦急万分)
3、理解“焦急万分”的意思(急得要死,心急如焚,急得像着了火),指名读。

(评价:你急了,你很急了,你真是焦急万分了!)
4、齐读“家之忧”段落。

5、小结: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懂事孝顺的木兰作为家里唯一一个适合参军的成年人,她更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于是,木兰毅然决定:出示读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三、品析课文留白处,丰富人物形象。

过渡: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于是木兰一一(引读)“说服了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呢?请大家扮演一下木兰,去说服家人。

1、出示说话训练:父亲说:木兰啊,还是让爹去吧,你还这么年轻,可不能去送死啊!木兰
说:。

母亲说:木兰啊,你可不能去啊,战场上都是男子,你怎么抵抗得了他们呢?
木兰说:。

弟弟说:姐姐,不要去,你去了,谁教我读书,谁陪我玩啊?木兰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分别请孩子和父亲、母亲、弟弟对话
4、花木兰就这样女扮男装去了战场,此时此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指名说,勇敢,孝顺,坚强)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瞻仰女英雄的风采。

过渡:就这样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

1、指名读第三节“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请学生圈画表示动作的词,再比较句子:“
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

” 思考:你觉得哪句话好?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要指名说说:为什么披战袍比穿战袍好?(披讲出了英姿飒爽)跨骏马(一气呵成,动作干练的形象)渡黄河(强调了速度快)“渡黄河”指过黄河的过程很艰难。

如此之难,花木兰有没有退缩?为什么是过燕山不是爬?指名读(过燕山)
4、小结:别看这四个字,却活生生地给我们展现了木兰勇敢顽强的女英雄形象,这就是我们语言的魅力。

6、思考: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结果怎么样啦?理解词语“赫赫战功” (取得很大的成功)
7、“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就是一个令男子都称赞的了不起的女英雄!
五、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中显本色。

1、呈现木兰“文静俊美”的图片,读句子: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2、想一想:将士们来看望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时,他们会有什么表情,又会有什么动作,还会说些什么呢?
3、男女生上台表演六、总结课文,深化文旨。

总结全文:是啊,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到木兰是名弱女子,然而就是这位弱女子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大使命,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人们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所以人们说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七、延伸课外赞英雄。

1、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木兰说些什么呢?
2、搜一搜:古往今来,女英雄可不止花木兰一个,还有穆桂英,梁红玉,江姐等,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女英雄的故事,将给大家听一听。

3、这些女英雄正如一段豫剧中所唱到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男》,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还可以加上你的动作。

播放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4、指导背诵:平时我们大家背书会采会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

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

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