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安顺市西秀区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浅谈安顺市西秀区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安顺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摘要浅谈安顺市西秀区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摘要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腹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是茶树生长较为适宜的地区。

其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产业发展良好。

本文从茶叶产业化现状、企业规模、科技人才等方面介绍了西秀区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西秀区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茶园规模小、不集中、标准化程度低,龙头带动力不强,品牌不成型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标准化建设茶园,提高品牌效应,建立健全茶业服务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安顺市西秀区茶叶产业现状发展思路ABSTRACT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in XixiuThe Anshun City Xixiu superior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central and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soil, climate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 growth of tea is more appropriate areas. The tea plantations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tea industry, firm size,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Xixiu tea industry;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the Xixiu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small-scale tea plantations, lack of concentration, 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leading the driving force is not strong brand molding;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 plantations, to improve the br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tea industry service system, improv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level, to support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industrial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ea culture activities, enhance the brand influence.Keywords: Xixiu DistrictofAnshunCity,status of tea industry,development ideas目录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西秀区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西秀区茶业发展自然条件与资源利用 (2)3.1 西秀区茶叶发展的自然条件 (2)3.2 西秀区茶叶发展的资源利用 (2)4 西秀区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3)4.1茶叶产业化的现状 (3)4.2 茶叶产业化企业规模 (3)4.3茶叶产业化的科技人才 (3)4.4 西秀区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题 (3)4.4.1茶园规模小、不集中、标准化程度低 (3)4.4.2 龙头带动力不强 (4)4.4.3 品牌不成型 (4)5 西秀区茶叶产业发展思路 (4)5.1 标准化建设茶园 (4)5.2提高品牌效应 (5)5.3 建立健全茶业服务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5)5.4 扶持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5)5.5 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6)6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1 引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产茶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历史记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从事茶叶生产.1979年,出口绿茶“珍眉”在上海名茶评比中一举斩获一等奖后,安顺茶叶在全国各大茶叶评比中屡获大奖,“安顺茶叶”闻名全国[1]。

茶业是西秀区主导产业之一,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西秀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但是,随着茶叶卫生质量管理标准及相关制度的出台,国家对茶叶的卫生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茶园规模小、不集中、标准化程度低,龙头带动力不强,品牌不成型等缺点逐步显露出来,严重制约着西秀茶叶的发展。

因此,西秀搞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迫不及待。

2 安顺市西秀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安顺市西秀区处于茶树原产地中心,生产和饮用茶叶有很长的历史,尤其是明朝洪武年间,大规模的“调北征南”的军屯、商屯活动,掀起了西秀区历史上茶叶的第一次发展高潮。

由于屯堡军民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西秀区茶叶在品种、种植、管理、加工技术上与上述地区有较大渊源,再由于西秀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造就了西秀区茶叶具有浓郁的熟板栗香、汤色碧绿明亮、耐泡回甘等独特品质,为贵州成为明王朝第二大贡茶生产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时,在大西桥有茶市,茶分粗细两种,细者以“雀舌”和“毛尖”为佳。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各级政府极为重视茶叶生产发展,安顺地区先后投资建成大大小小的茶场160多个,茶园面积3.8万余亩, 茶叶年总产量约150 万公斤,在五十、六十年代,安顺茶叶曾通过上海、广州口岸出口世界各地,1979年出口绿茶“珍眉”在上海口岸茶叶审评会上荣获一等奖。

由此,曾一度有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及贵州等地茶商云集安顺收购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于是,“安顺茶叶”闻名全国。

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多数社队茶场和乡镇茶园也相应推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叶生产销售逐步从计划和专业公司统派购包销,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加工市场时销对路产品,茶业生产加工相继得到发展。

进入到九十年代,茶业产业实行国家为主和个人集体承包,茶业生产、加工、流通机制合理,西秀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陆续研制开发出一批安顺地方名优茶:如“黄果树一级毛峰”和“黄果树二级毛峰”(现更名为“瀑布毛峰”),在1994年全国“中茶杯”247个优质名茶评比中,双双获特等奖;1995年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又被评为上海“中华杯”最佳推荐产品;同年获贵州省优质名茶称号。

1998年北京国际茶文化节,又被评为“98北京国际茶文化节最佳推荐产品”﹔安顺市西秀区茶叶站1993年研制的“顺峰碧毫”、“竹叶青”、“龙宫茶”等名茶品牌,在西部茶叶评比会上获得“陆羽杯”奖。

九十年代末,地方政府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茶业产业构想,相继新建茶园达4.75万亩,现全市新老茶园面积达8.55万亩,生产面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4]。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商家用其他植物的叶子或品质差的茶叶代替好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一时间安顺茶叶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一些原因,西秀区的很多茶场关闭,茶园荒废,只剩下国有八大茶场支撑着西秀茶业,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全区茶园面积仅有3.84万亩。

相当部份国有茶场经营也十分困难,安顺茶叶发展走入了低谷。

1999年,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为调整安顺茶叶产业发展和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并制定了安顺茶业未来发展规划。

2007年,在省委6号文件出台后,西秀区茶产业更是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3 西秀区茶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与资源利用3.1自然条件贵州省安顺市属于亚热带温和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15℃左右, 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在4000℃-4300℃之间,日均温在0℃以上的天数为350天左右, 年降雨量140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无霜期在260天以上,耕地主要分布在800m -1400m之间, 土壤大多为黄壤, 呈弱酸性, 土层厚, 有机质含量丰富。

总体来看,雨热同期,雨量充沛,雨雾天气多,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 是比较优越的种茶环境。

因此种植优质高档绿茶有明显的自然资源优势。

安顺茶叶拥有良好的自然种植环境又具有独特的品质,无论从任何方面,都是全国绿茶中的精品。

实与“高山云雾出好茶”息息相关。

3.2 西秀区茶叶发展的资源利用西秀区适宜种茶的耕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至少还有5余万亩荒山可利用开发,如果再把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的话,全区可以用于种植茶叶、果园的耕地就更多了。

发展茶叶产业,对于利用自然气候资源及开发耕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是种植茶叶可以防止地表水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二是种植茶叶可以增加农民的收人,帮助农民脱贫走上富裕的道路。

4 西秀区茶叶产业基本情况4.1茶叶产业化的现状西秀区现有茶园面积16.5万亩。

其中投产茶园12万亩,无公害茶园6000亩,绿色食品基地茶园3800亩,有机茶园1220亩,无性系茶园2万亩,机采茶园0.6万亩。

年总产量3000吨,年总产值8000万元。

全区有加工企业38家,其中,资产总额上百万的为8家,分布基本情况为:省直属场一个、市直属场四个、区直属场一个、乡(镇)、民营个体茶场四十个左右。

茶树品种以“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为主,兼有本地竹叶青茶。

产品种类有:毛峰、毛尖、翠芽、扁形茶、高绿茶、珠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日前西秀区已注册、较知名的品牌有﹕“明英钾”、“瀑布”﹑“正维”﹑“瀑珠”﹑“老落坡”、“轿鼎”﹑“浔江源”等并通过QS认证,其中“明英”﹑“瀑布”牌茶获绿色食品认证,贵州省著名商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