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1]蝙蝠和雷达精品PPT课件
11[1]蝙蝠和雷达精品PPT课件
1、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查字典比较“试验”和“实验”。
试验:为了查查看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 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 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26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试)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 夜间飞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的 (实验),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27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 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制 造了哪些现代化的设备?
28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到动物特点的启 发而发明的?向同学作介绍。
29
鱼儿会游泳:发明了潜水艇。 鸟在天空飞翔:制造了各种飞行器。 蜜蜂造巢窝: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 板材。 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 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 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 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的坦克
30
鲸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 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 动31 时所受阻力最小。
32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尤其是萤光翼凤蝶, 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 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 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在二战期间,苏 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 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 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 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苏联 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恙。根据同样的原理,后 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 的伤亡。
8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 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 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 秘?
课文第4-6自然段写 了这个内容。
9
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 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 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 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 方法?结果怎样?(填写下 列表格)
10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第一次试验记录表。
试验条件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 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第三次试验 封住蝙蝠的 嘴
结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 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试验结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4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 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 怎样配合的呢?
读读第6自然段。
15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
13
三次试验的结论怎样?继续完成表格。
试验条件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 上系着许多铃铛。
第一次试验 蒙住蝙蝠的 眼睛
试 验
情 第二次试验 塞住蝙蝠的 耳朵
况
结果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 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结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 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 ? 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 启示。
5
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 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 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6
从哪 儿看出蝙蝠 的飞行本领 高超?划出 有关句子, 说说你的理 解。
7
夜间飞行能捕捉 极小的飞虫,从来不 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也能灵巧地避开。
biān
11 蝙蝠和雷达
1
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 2 什么联系呢?
边读边想: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
3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 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 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4
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 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结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 的到处乱撞,挂在绳 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12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第三次试验记录表。
试验条件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 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第 试三 验次 情试 况验
封住蝙蝠的
嘴 __________
结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 似的到处乱撞,挂 在绳子上的铃铛响 个不停。
结果
试第 验一 情次 况试
验
蒙住蝙蝠的
__眼___睛_____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 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 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11
读课文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 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试 验 情 况
第 二 次 试 验
塞住蝙蝠的
___耳____朵___
33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 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 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 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障碍物
它一边 ,一边 。这种声
音叫做 ,人的耳朵
,
蝙蝠的耳朵却 。
像
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
就
,传到蝙蝠的 里,
蝙蝠就立刻
。
19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嘴 )里发出( 超声波 ),遇到
( 障碍物 )就反射回来,传到 的它( 耳朵 )里,蝙蝠就立 刻( 改变飞行的方向 )。
20
21
22
23
障碍物
这个结论和书上的有什么不 同?哪一个更科学?
16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 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 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 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 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 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 ,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 的。 17
理解词语:证明
证明: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蝙蝠
嘴 超声 波
耳朵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24
障碍物
雷达
读课文第七小节,完成下列填空。
( 天线)
( )。
嘴
雷达的 ( 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 ( )。 超声波
( )荧光屏
( )。
耳朵
用“因为……所以……”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 的科学联系。
25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 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 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联系上下文找句子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 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 一根也没碰着。把蝙蝠的耳朵塞上,把蝙蝠的嘴封 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 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分别用 “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18
读课文第6小节,动手画画示意图,说说 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