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试题1990年中外文学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并各以一篇作品为例加以说明(每题不超过200字,40分)1、复调小说2、寻根文学3、黑色幽默4、魔幻现实主义5、朦胧诗二、举一例说明同一主题(如爱情与政治的矛盾,世界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等)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中得到表现,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诗歌、戏剧小说皆可作为例证)。
(30分)三、举一部布莱希特的戏剧为例,说明他的戏剧受到哪些中国戏剧的影响。
(30分)1990年中外文论试题一、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与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的文学并无共同之处,因此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中外文学的共同规律。
你对这种意见有何看法?试从事实和理论两方面加以论述。
(40分)二、试以对《红楼梦》主题的三种不同诠释为例说明接受美学的基本原理。
(30分)三、简释以下文论概念命题(每组以200字为限,30分)1、澄怀观道2、神用象通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4、原型分析5、互为主观6、阿伯拉姆斯的批评四要素。
1990年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请结合欧洲中心论的衰落,对这一论点进一步加以阐述。
40分二、诗和画着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异同和关联?中西文论家对这一问题的阐述,着重点是否有所不同?(各举一论点即可)30分三、下面四位文学大师对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有何论述?(各举一论点即可)30分1、鲁迅2、茅盾3、闻一多4、钱钟书1991年中外文学试题一、举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并简述其时代、地区和主要内容(每部作品不超过100字,40分):1、《沙恭达罗》2、《伊豆的舞女》3、《魔山》4、《局外人》5、《白轮船》6、《百年孤独》7、《麦田守望者》8、《国民公敌》9、《活动变人形》10、《只有一个太阳》二、在下列作家中任选一位,说明中国文学对他的影响。
(30分)1、伏尔泰(Voltaire)2、布莱希特(Brecht)3、庞德(Pound)4、谢阁兰(Segalen)三、有人认为今后二十年将是东西方文学互相参照、互相汲取的大好时机,试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理论各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30分)1991年中外文论试题一、解释以下名词或命题(每题不超过200字):(30分)1、巴罗克风格2、恋母情结3、陌生化4、心斋5、妙悟6、以意逆志二、有人认为传统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批评都在一定程度上,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脱离了作品本身,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你的论点。
(30分)三、中西诗学如何说明“什么是诗”这一问题?各举一例加以论述并略作比较。
(40分)1991年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马克思对保尔•拉法格说:“我是一个世界公民。
”试结合当前世界形势,从比较文学角度对这一论断加以阐述。
(30分)二、以外来文学理论研究本土文学现象是否可行?举例说明这种研究的成果和局限性。
(30分)三、举例说明自然科学观念的刷新如何影响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
(40分)1992年中外文学试题一、马克思在1861年7月22日就斐•拉萨尔《既得利益体系》一书致函作者本人,马克思在信中说:“你证明了罗马遗嘱法的袭用最初是建立在不正确的理解上的,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现代形式下的遗嘱法是不正确理解的罗马遗嘱法,否则就可以说,每一过去时期的任何成就,一被后来的时期所接受,都是不正确的古老东西。
例如,无疑地,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戏剧家从理论上所构想的三一律,是建立在希腊戏剧(和它的说明者亚里斯多德)的不正确理解上,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无疑地,他们是按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因而在达斯和其他的人向他们正确地解释亚里斯多德之后,还长久地固持着这种所谓的‘古典’戏剧……不正确理解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并且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适合于普遍使用的形式。
”请结合世界诸民族文学相互传递的实际势态,特别是中外文学相互流动的文化形势,阐述你对马克思这一论断的理解。
二、请在下列作家中选择一位谈谈在他的创作思想(含作品)中所表现的关于东西方文化(包括文学)的基本观点:1、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2、钱钟书3、克洛代尔(Claudel)4、罗曼•罗兰(Ronain Rolland)5冈仓天心三、解释下列名词(100字之内)1、(中国)“三吏三别”2、(中国)“临川四梦”3、(中国)《剪灯新话》4、(日本)“记纪神话”5、(印度)《罗摩衍那》6、(希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7、(意大利)《神曲》8、(德国)《浮士德》9、(法国)《悲惨世界》10、(挪威)《玩偶之家》1992年中外文论试题一、评述“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本质。
二、说明阿布拉姆斯(M•H•Abrams)“艺术四要素”的基本内容,并从中国古代文论的角度作一比较。
三、注明下列著作的时代与著者。
1、《典论•论文》2、《文赋》3、《文心雕龙》4、《诗品》5、《二十四诗品》6、《苕溪渔隐丛话》7、《艺苑卮言》8、《艺概》9、《人间词话》10、《文镜秘府论》四、解释下列名词:1、新批评派2、接受美学3、诠释学4、叙述学5、结构主义1992年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请阐述你对于“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总体认识。
二、解释下列名词:1、翻译(translation)2、模仿(imitation)3、借用(borrowing)4、出源(source)三、在下列各组中任选一组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比较文学研究札记(选择的角度与方法,由考生自定)1、卜伽丘《十日谈》与冯梦龙《三言》;2、伏尔泰《中国孤儿》与纪君祥《赵氏孤儿》;3、上田秋成《雨月物语》中《蛇性之淫》与《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999年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术语解释1、文类(genre)2、母题(motive)3、他者(the other)4、双向阐发5、Eurocentrism二,简答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的条件和标志?2,何谓异质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3,影响研究的价值与局限?4,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三,论述1、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阐释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句:“啊!我多么希望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
”2、试举一位曾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外国作家,并对其创作中的外来影响加以分析。
2003年中外文学试题一、填空:1、《诗经》又叫什么名字?2、“纪传体”由哪几部分组成?3、亚洲三位获诺贝尔奖的作家及获奖作品。
二、简答:1、根据王维的一首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谈中国诗歌语言美学特征。
2、《原野》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1、鲁迅对传统文学的评价。
2、“浮士德精神”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3、如何理解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2003年中外文论试题一、填空: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品。
本雅明、巴赫金、福科、王骥德……二、名词解释:三一律三、简答: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话(就是那段历史学和诗学一为描述已发生的事,一为描述可能发生的事那段)2、给出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作解释。
(是汉儒关于“思无邪”的认识。
)四、论述:外国文论对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影响。
2004年中外文学试题1、通过分析中国古代伏羲女娲传说,日本创世神话和朝鲜“檀君”神话,分析东亚文明神话(形成?)的特征。
(可从神话人类学……等诸多方面选择一切入点论述)2、试述《格列佛游记》的主题。
3、通过莎士比亚的戏剧,分析福斯塔夫性格。
4、分析《围城》中的人物形象。
5、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并以此论述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2004年中外文论试题1、诗品序中的一段话(“诗有三义……”),标点,翻译,简述。
2、给了一段毛诗大序和一段古今和歌真名集序的原文,通过以上引言论述中国和日本古典诗歌“美意识”的异同。
3、分析亚理士多德《诗学》中“诗”的涵义(范畴?)。
4、论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联系。
5、结合中外文论史实,谈谈对“理解的确定性”这一范畴的认识。
2005年中外文学试题1、分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修辞特征。
(10分)2、谈谈江西诗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0分)3、分析歌德《浮士德》悲剧中靡非斯特的形象及意义。
(30分)4、谈谈东亚文学中“假名文学”、“谚文文学”、“字喃文学”的基本语文特征。
(10分)5、分析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的主题。
(30分)6、试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本土的复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举例分析(50分)2005年中外文论试题一、简述隐喻的诗学内涵(10分)。
二、简述尼采《悲剧的诞生》中“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关系。
(20分)三、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是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日本作家,请简要阐述他们的文学意识的最基本的差异。
(10分)四、标点并分析下文(30分)。
芜词庸响语意不贯而藉口寄托遥深关系重大名之诗史尊以诗教毋乃类国家不克自立而依借外力以存济乎尽舍诗中所言而别求诗外之物不屑眉睫之间而上穷碧落下及黄泉以冀弋获此可以考史可以说教然而非谈艺之当务也。
(《管锥编》第一册“毛诗正义•狡童”,中华书局,1979年,第110页)五、结合作品,解释何谓“全知视角”。
(30分)六、从比较诗学的立场试论“诗言志”(50分)2006年比较文学试题中外文学(1)简述达达主义的主要内容10分(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论述其中的时空意识20分(3)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文学角度出发,谈谈中国古代“中国文学”与“汉文学”的区别15分(4)谈谈《镜花缘》的异域想象及其意义25分(5)举例分析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征30分(6)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50分中外文论(1)试述“春秋笔法”的修辞内涵10分(2)古希腊“摹仿说”和浪漫主义“表现说”的区别20分(3)为下段文字标点,并对其进行评价25分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