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与微课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与微课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与微课教学
一、微课的缘起微课程又名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的,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

相比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深化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长度为5~10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片段,此外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的资源。

微课是基于脑的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和基于小班化教学,他强调的是学,即先学后教。

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短、少、小”,即教学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微课教学中,教师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学生学习欲望的唤醒者,唤醒并促进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帮助学生去质疑和批判。

虽然微课一般用于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但广大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微课的设计理念,不断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使微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微课教学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独立开展,也可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穿插其中。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
1、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成为真正的主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不良思想的影响,教师大多采取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形式,一味的让学生对考试重点
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以一种被动的形式去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做出思维实践活动,来得出相应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总结,最后再用规律去知道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往往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他的思想还在操场的游戏中。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有效的语文情境,先声夺人,一出场就要抓住学生,点燃学习兴趣,微课的出现,运用大量的图片,声情并茂,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习直观化,学习的开始免去了教师唇耕舌耘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2、将学习方式变得多元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比较单一,基本上为教师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通过学习来接受知
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动力会很低,进而学习成绩也难取得较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再知识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同时,学生在观看学习视频时,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向父母求助,还能通过网络工具在网上获得帮助,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3、微课简单高效,弥补语文教材资源的缺陷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始终带给学生惬意、温馨和灵动,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感悟。

但由于教材设计有时候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很大障碍,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如在学习《西湖》时,学生没有去过杭州,对杭州的山水兴致盎然,课本虽有插图,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就制作了一段“杭州西湖”的微课:投石问路,激起千层涟漪,学生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爆发出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课,简单高效,弥补了语文教材资源的不足,打造了自己品牌的高效课堂。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具体策略
1、对知识点进行准确挖掘,来设计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设计好微课,才能够开展“翻转课堂:正如我们所知,微课程主要是告诉学生挖掘什么知识以及在哪里进行挖掘,并监督学习这一过程。

因此,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要遵循教学的认知规律,要合理的对知识点进行选择,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如何修改病句”的专项练习中,由于病句的类型较多,修改的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学生很难在一节掌握得非常熟练。

教师就把病句的类型以及修改方法做成微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比简单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小,知识集中,符合小学生有效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收到很好的效果。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制作微课对于微课来说,学习时间比较短,主要是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起促进作用。

同时它大多是解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知识。

因此,在对微课进行制作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把握。

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书信”这一小节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书信格式的微视频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其能够正确把握。

教师在制作“书信格式”的微课时,首先要向学生具体讲解书信的五个重要步骤,让学生对其进行正确认识;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书信,学生通过阅读书信来对其格式进行判断;最后再告诉学生书信格式的口诀,来巩固学生对书信格式的口诀,来巩固学生对书信格式的记忆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四、通过翻转课堂,来应用微课翻转课堂是什么?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简单地说,翻转课堂主要是学生在家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完成学习内容的自学后,在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解答。

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巩固深化。

在听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

从小故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