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概要:该论文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也对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同时对包豪斯设计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作概论性探讨。

论文大篇幅引用中外原著的原文,文末虽列出部分参考书目,但未能尽数。

包豪斯这个名字对于学过工业设计概论的人来说耳熟能详。

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年4月1日成立于德国的魏玛,是第一所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机构,虽然包豪斯的历史只有14年,但是它的诞生却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不论是它的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设计艺术教学体系及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包豪斯,现代设计,设计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设计行业的兴起。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因此,设计教育也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国内外的许多设计院系都开设了相关的设计课程,这些设计课程都借鉴了包豪斯设计艺术教学体系的课程,并且他们都在学习和应用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等。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构成、设计思想、艺术教学体系和师资制度、专业课程设置。

一、学校的构成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德国包豪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佩斯斯建立。

十几年的时间,包豪斯设计学院成为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在1933年被强行关闭,但是学院创始人格罗佩斯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却影响了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并且使所有的设计师意识到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设计才是设计的真正目的。

受到包豪斯的影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设计院系都开展设计教育的课程,有的院校开始培养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设计人员。

二、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

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三、包豪斯教学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

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

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

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

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

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

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

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

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四、包豪斯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⑴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的设计思想的影响罗佩斯斯是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了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设计。

而不仅仅局限于少部分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主张设计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如建筑与设计的合作关系,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就会有艺术与建筑相融合的教育方式。

⑵包豪斯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强调美学要与技术相结合,设计师要了解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为大众服务②提倡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③强调运用最简洁的几何形态为工业化大生产服务,强调理性主义设计原则④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该设计给现代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⑤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化的设计原则,使现代设计对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重新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载体,使载体多功能化,对材料、造型、使用环境等诸要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包豪斯的发展是坎坷的、短暂的,但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吸收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应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将科学探索精神及现代审美意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五、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①、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②、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③、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④、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⑤、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

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

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

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

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

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包豪斯" 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

"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

"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

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

"六、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

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

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

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