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墩双壁钢围堰精确定位和着床工艺

桥墩双壁钢围堰精确定位和着床工艺

桥墩双壁钢围堰精确定位和着床工艺
钢围堰精密定位和着落河床工作是一项受诸多项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细致工作,如水位、流速的变化、河床冲刷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冲刷后形成的河床面的高差状况,还有气象条件以及围堰的位置,刃尖标高的变化等,对这些相关因素,在着落河床前必须充分掌握其实测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后做出对策,以满足符合施工规程规定的偏差要求,使围堰顺利着落到设计位置。

一、概述
10#墩双壁钢围堰总高52m,共分10节,总重896.6t(含4%焊缝重)。

第一节(底节)高6m,经二至第六节各高5.6m,第七、第八节各高4 m,第九节4.8m,第十节高5.2m。

地质情况由上至下为:河床至-20m(黄海标高,下同)左右为粗砾砂层,-20m于-26m左右为中砾砂层,以下至岩面为细砾砂层。

目前水位+1.5m,墩位处实测河床-10.8m,预计二月上旬第五节围堰接高后,水位略有上升,估计一般冲刷完成70%为7m,此时水深约20m,围堰高28.4m,即进入临床阶段。

本工艺按以上假定编制着床时地质为中砂,现场施工人员应认真测量,收集水情及河床变化资料,特别是墩位附近河床的冲淤情况,供实际着床时研究使用。

二、着床前的准备工作
1、水中下沉时围堰定位在距10#墩中心上游3.0m处,第四节围堰接高后,每隔一定时间,应仔细测量围堰四周一定范围内及井壁内外的河床标高,并绘制出河床等高线图及上、下游剖面图。

2、围堰下沉,初步定位,使刃脚距河床约1.5m,同时围堰出水高度约5m左右,此时围堰位置应偏下游20厘米左右初步定位。

3、接高第五节围堰,下沉围堰至刃脚处河床面最高处距刃脚约0.5m高度,此时围堰出水高度大于9m。

之后进行围堰的精确定位。

4、围堰下沉和溜放,均应调整拉缆和兜缆的松紧,调整时应逐步渐进,顺序对称操作,不宜一次松紧太甚,造成受力不均发生意外。

5、着床前应准备好吸泥机、空压机、水泵、高压水泵等机具设备。

三、围堰的精确定位。

1、在围堰内脚手梁上标出围堰中心点,并竖立标杆,以供测量定位交会。

2、调整围堰顶柔性兜缆位置,并予以收紧,作好着床前准备。

3、调整井箱各隔舱内水位及围堰与前后定位船的兜缆,使围堰水平。

4、安装吸泥机、水泵等设备,使之能运转正常。

5、根据测量的河床最新资料,确定着床时对策,如上、下游高差
过大,可在围堰上游一定范围内抛投φ50—φ120 mm 的卵石,填高上游侧河床,以利于围堰着床平稳,必要时局部吸泥或射水。

6、以上工作完成后,利用三台经纬仪精确交会出围堰中心,并调整围堰到位。

7、受流水冲刷影响,围堰处河床一般上游低、下游高,围堰着床后下沉中,受下游土压力作用,会向上游移动,为此围堰精确定位位置应比设计位置偏下游,本工艺暂定为20cm,具体数值依当时实际河床情况再定。

测量交会时应注意此点。

8、围堰精确定位标准:
a、围堰倾斜度不大于1/100。

b、按围堰顶、底面中心与设计中心在平面纵横向的位移(包括因倾斜而产生的位移),均不得大于围堰高度的1/100。

着床定位时以偏下游的位置为准。

四、围堰着床
围堰精确定位后即可实施着床。

由于围堰在着床过程中须迅速使之下沉嵌入河床约5m后达到稳定深度,再行接高下一节,所以,此时围堰出水高度应大于9m .
1、围堰采用井箱内迅速注水加重的方法下沉,每个隔舱布置一台水泵,同时开动均匀注水,使围堰刃脚尽快落到河床上。

注水时注意
相邻隔舱水头差不得大于6.5m,井箱内外水头差不大于5.7m。

2、围堰刃脚局部着床后,暂停井箱内注水,开动1—2台吸泥机、局部吸泥,将刃脚处河床大致扫平。

之后,围堰内注水至江面以上5.7m高以内,围堰刃脚全部切入河床以后围堰主要依靠吸泥下沉。

3、吸泥时,首先使用吸泥机在泥面高的一侧吸泥,并逐步使围堰顶面调平,边下沉边测量,待围堰调平,倾斜率小于1%后,在井孔内再均衡吸泥,降低井孔内泥面高程,使围堰下沉。

4、吸泥管口一般距泥面20—50cm,过低易于堵塞,过高则吸泥效果差,故应随时升降吸泥机,并经常摇荡管身和移动位置,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吸泥机使用前应经组拼、一定要调直和试压,做上标尺,以便掌握吸泥时位置和标高。

停吸时,应先将吸泥机提升一定高度后,再关闭风阀。

5、按照围堰下沉工艺要求(芜工—007),做好各项施工测量和记录。

6、围堰下沉过程中,应有专人不断调整前后兜缆和柔性拉缆,以使围堰稳定,下沉顺利。

7、围堰进入覆盖层4m 后,刃脚处泥面不再深吸,使泥面稍高于刃尖,围堰中心可用φ420吸泥机深吸2—3m。

8、待沉井下沉稳定后,解除围堰前后下拉缆,柔性拉缆略为放松,
然后接高第六节围堰,完成围堰的定位着床工作。

9、围堰下沉着床,关系到围堰竣工位置,施工务必认真对待做到一次成功,万无一失。

如果位置不准必须抽水浮起重新着床。

五、注意事项
1、围堰定位时,测量交会的正确性,一定要有保证,务必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核正,决不能发生失误。

2、围堰一旦精确定位着床完成,下沉工作要一鼓作气,连续作业,使围堰尽快下沉,入土达到稳定,因此各项后续工作要准备充分,机具设备落实到位。

3、加强施工测量,做好施工记录。

施工记录要求及时完整可靠,每下沉一段,要及时测量沉井顶面标高、下沉量、顶面中心位移、倾斜度、泥面标高、内外水头差等数据,并上报有关单位,以便指导施工。

4、本段围堰内外未设连通管,吸泥时要及时向围堰内大量补水,并注意井箱内外水头不得超限。

特别是刃脚切入河床后初期吸泥时,此时由于围堰加重,井箱内水位已超出江面,一旦吸泥机开动,围堰内水位下降,易于使水头超限,可在吸泥前,预先向围堰内补水,抬高水位。

5、围堰下沉时,其与导向船、定位船以及吊机之间的连系,要随
时作相应的调整,防止结构超载。

6、围堰着床前,顶面出水高度较高,作业人员要穿带好安全防护用品,施工脚手、栏杆、安全网等安装齐全。

7、第六节围堰接高时,吸泥机应提升足够的高度(吸泥管口距泥面大于2m),只允许吊挂在内脚手梁端部。

8、其它未尽事宜,按《正桥10墩围堰下沉工艺(芜工—007)》执行。

9、本工艺可能根据河床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调整内容以后另行通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