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服装结构设计

第四章 服装结构设计


立姿、手臂下垂 用人体测高仪测量从肩峰点至尺骨茎突点的直线距离 立姿赤足 用测高仪在体侧测量从腰围点至地面的垂距 立姿、自然呼吸 用软卷尺测量经肩胛骨、腋窝和乳头所得的最大水平 围度 立姿或坐姿 立姿、手臂下垂 用软卷尺测量在第七颈椎处绕颈一周所得的围度 用软卷尺测量左右肩峰点间所得的水平弧长
立姿、自然呼吸 软卷尺测量在肋弓与髋嵴之间最细部所得的水平围度


人体各部位结构及表面形态

人体躯干由腰部将胸部与臀部相连接,胸部最高点 为胸高点、背部最高点为肩胛点。
人体颈部呈上细下粗不规则的圆台状,侧面看,向 前呈倾斜状。 上肢呈前后径较大、左右径较小的椭圆柱体,从上 至下逐渐由粗变细,下臂向前、向外略有倾斜。 下肢上粗下细,大腿肌肉丰满粗壮,小腿后侧形成 “腿肚”,大腿向内倾斜,小腿近于垂直状。
96
160 88
女子
女子5•4-5•2A系列
身高 腰围 胸围 72 76 80 84 88 92 96
150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58 62 66 70 74 78
155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58 62 66 70 74 78 82


服装号型系列及规格**

男女体型分类:

国家号型标准以胸腰差为依据将人体划分为Y、A、B、 C四种体型
男子:胸围-腰围 22~17 16~12 11~7 6~2 女子:胸围-腰围 24~19 18~14 13~9 8~4
体型分类代号 Y 瘦体 A 标准体 B 壮体 C 胖体
服装号型系列及规格**
打板、制板

服装样板与纸样
工业样板

工业样板:一套规格从小到大的系列化样 板。 推板:在一个规格的服装基础样板上推放 出整套不同规格的样板的过程。

排料图(排板图)

排料图:将设计、裁制好的样板按一定丝 缕、条格对位要求而顺序地排列到布坯上, 记录衣料辅料划样时样板套排情况的图。
工业排料图、单件制作排料图
第四章 服装结构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了解基本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本章内容要点

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 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 人体测量与服装规格设计、国家号型标准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平面结构设计法 立体结构设计法

服装工业样板制定
W
H N S BA.L L S.L C.F A.H
服装的腰围
服装的臀围 服装的领围 服装的总肩宽 服装的背面长 长度指标 服装的袖长 服装的袖口 服装的袖笼周 长
服装结构制图工具



软尺:150cm长,用于测体。 直尺 比例尺:用于绘制缩小或放大比例作图。 弯尺 滚轮:用于复制和拓画纸样线迹。 划粉:在衣料上绘制线条时用的片状粉笔。 样板纸:牛皮纸 ……
男子 4 3.2 2.8
女子 4 3.6 3.2
臂长 腰围高
服装号型系列及规格**

服装成品规格设计:确定服装各个控制部位的 尺寸规格。
服装控制部位规格=人体控制部位规格+放松度 服装控制部位:服装与人体曲面相吻合的部位


上装:衣长、袖长、胸围、总肩宽、领大等

下装:裤长、腰围、臀围、立裆长等
服装规格设计***
号型 G B W H N XS S M 160cm 84cm 68cm 90cm 36cm L XL
S
40cm
第三节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是按所选定的服装款式,在纸上运用一定的比例分配计算公式、
制图规则及结构变化原理,将立体造型的服装分解成平面结构图 的设计方法。优点是比较简便,缺点是准确度不够,纸样很难达



服装结构制图的符号
服装结构制图的符号
服装结构制图主要部位代号
序 号
1
部位
胸围
英文
Bust girth
代号
B
说明
服装的胸围
2
3 4 5 6 7 8 9 10
腰围
臀围 领围 总肩宽 背长 长度 袖长 袖口 袖癃周长
Waist girth
Hip girth Neck girth Shoulder Back Length Length Sleeve length Cuff Arm hole

排料图(排板图)
服装结构设计图的构成***

线

基础线 结构线:轮廓线和衣片内部的分割线 尺寸线 衣领(前后领)、肩线、袖片、袖窿、衣身 (前后片)、侧缝、腰节线、底边 腰头、裤或裙片(前后片)、臀围线

部位术语


服装结构设计图的构成***
服装结构设计 图的构成***
常见的工艺形式
160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58 62 66 70 74 78 82
165
170
175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62 66 70 74 78 82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66 70 74 78 82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70 74 78 82
人体控制部位档差
女子中间体:G:160cm,B:84cm,W: 68cm, H: 90cm,N:36cm,S:39.9cm
部位 身高 颈椎点高
坐姿颈椎点高
男子 5 4 2 1.5 3
女子 5 4 2 1.5 3
部位 胸围 颈围 肩宽
男子 4 1 1.2
女子 4 0.8 1
部位 腰围 YA臀围 BC臀围
160cm 84cm 68cm 90cm 36cm 39.9cm
根据规格尺寸用立裁的方法取得无放松量的、 完全贴体的布样原型(见图5和图6)
图3 女子原型前片
图4 女子原型后片
图5 前片立体裁剪图
图6 后片立体裁剪图
布样原型展开
图7 前片和后片的布样原型
将图7中的布样原型转化成平面纸样原型,然后测 量出原型各部位的尺寸。这些数字不仅反映出人体各 部位的尺寸,而且是设计应用型公式的依据(见图8)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

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



服装结构设计:是将款式、造型设计的构 思及形象思维形成的立体造型的服装转化 为多片组合的平面结构图的工作。 服装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继续和补充, 也是工艺设计的准备与基础。 服装结构设计的关键:二维与三维之间的 相互转化



人体体形差异及变化规律
部位 颈部 肩部 前胸与 后背 腰部 腹部 男性 粗、喉结明显 阔而平 扁圆形、背部 凹凸变化明显 女性 细 窄而薄、前倾 前胸隆起、背 部凹凸不明显 老人 细、皮肤松弛 薄、斜 扁平状、背部有 弯曲 幼儿 细而短 窄而薄、前倾 圆柱状、背部平 直且后倾 呈圆桶状,腰胸 差、腰臀差小 臀窄且外凸不明 显、无腹凸
款式设计图——单线墨稿
结构设计图
结构设计图


结构设计图:通过对服装进行平面结构设 计,用曲、直、斜、弧线等图线将服装立 体造型分解并展开成平面的能反映衣片结 构关系和尺寸的图。 1﹕5 ;1 ﹕1 结构制图
服装样板与纸样

将1 ﹕1结构设计图按一定缝制工艺要求、 内外结构关系分解为多片不重叠结构的图 形,并加入适当的缝头及贴边的量,就形 成了样板,俗称纸样。

运动影响服装结构设计的以下几方面:

围度设计:任何服装的最小围度不能小于人体 各部位的实际围度(净围度)与基本松度之和。 长度设计:适当考虑运动所需的松量 细部结构设计:如背宽大于胸宽 纱向选择:经纱向变形量最小

人体测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部位 身高 颈椎点高 坐姿颈椎 点高 全臂长 腰围高 胸围 颈围 总肩宽 腰围 被测者姿势 立姿赤足 立姿赤足 坐姿 测量方法 用人体测高仪测量从头顶至地面的垂距 用人体测高仪测量自第七颈椎点至地面的垂距 用人体测高仪测量自第七颈椎点至凳面的高度
图8 女子 中间 体原 型各 部位 的量 化数 据
根据图8中对原型各部位量化的数据和 规格尺寸设计出女子中间体的应用公式:
前领深 = 前袖窿深 前腰节 = 前领宽 = 前肩宽 = 前肩斜 = 前胸宽 = +4.9 前胸围 = 1/5N-1.7 = 2/10B+6.2 1/4G 1/5N-0.5 1/2S+2.5 1/20B+2.8 1.5/10B+3.4 1/4B+1 后领深 = 2.2 后袖窿深= 2/10B+6.2 后腰节 = 1/4G-1 后领宽 = 1/5N+0.5 后肩宽 = 1/2S+1 后肩斜 = 1/20B+1.1 后背宽 = 1.5/10B 后胸围 = 1/4B-1+0.8 后腰围 = 1/4W-1+3.3



常见的工艺形式

省:为适合人体及服装造型的需要,而将部分面料缝去, 作出衣片曲面状态的工艺形式。省由省尖、省边、省底组 成。 裥:为适合体形及服装造型的需要,将部分面料折叠熨烫 形成折缝的工艺形式。分为阳裥、阴裥、顺风裥。 褶:为适合人体和造型的需要,将部分面料缩缝而形成的 自然褶皱的工艺形式。 分割线:将衣身、袖、裙、裤等部位进行分割形成的缝。 衩:为服装穿脱和行走方便以及服装造型需要而设置的开 口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