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手足口病.ppt

儿童手足口病.ppt

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 以上的升高。
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 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周内,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 口病病例;
1周内,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 例;
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
1周内,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疾病监测
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 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重症病例,应在“重症患者”处选择“是”;实验室诊断 病例,在“实验室结果”处选择相应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 型信息。
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
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 病毒隐性感染明显多于显性感染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
流行特征
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易发生暴发 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
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 较大范围流行。
传播途径
以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为主
经口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 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 常接触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 毒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
口腔、舌、腭疱疹或溃疡
足掌出疹 手掌出疹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
发热。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
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 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 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 室检测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2010年一季度重庆疫情
构成比(%)

病例数
死亡 重症 实验室诊 数 数 断病例
EV71
Cox A16
其他肠 道病毒
09年 697 0 0
23
100
0
0
2082
10年
(3倍) (204)
59 (1) (2)
(5.37)
34 (8)
50 47.1 2.9 (25) (62.5)(12.5)
2010年一季度重庆市疫情
实验室确诊病例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 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 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 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 CVA16 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 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 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 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2010年一季度全国疫情
年份 病例数 09年 51848
重症数 329
实验室诊 断病例
构成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V71
Cox 其他肠道
A16
病毒
1909 61.29 17.65 21.06
10年
122372 (2.4倍)
1191 (3.6倍)
2104
49.71 34.41 15.87
普通型EV71构成低于去年同期,重症和死亡仍以EV71为主
要作用 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1、排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肠道(8周)、口咽 部(2周)
2、潜伏期可排毒 3、环境耐受力强 4、人-环境-人、人-人 广泛传播,呈周期性流行
流行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传染性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儿童为主,发病高峰为5-6月。
重庆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重庆市 发病数居第27位。
报告病例:9164例。重症病例14例,死亡4例
(3例实验室诊断、1例临床诊断)
发病率32.16/10万, 死亡率0.014/10万,病死率0.04% 发病数比08年(4692例)上升95.31%
病例数
09年居全国19位,日平均报告病例数8例 10年居全国15位,日平均报告病例数24例
500 400 300 200 100
0 1月上旬 1月中旬 1月下旬 2月上旬 2月中旬 2月下旬 3月上旬 3月中旬 3月下旬
09、10年第一季度发病时间比较
10年 09年
时间
全国流行提前 呈持续上升趋势
重庆疫情
沙坪坝区疫情
90
80
70 2008年 2009年
60 2010年
50
40
30
20
1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手足口病特点
发病率高,以轻症为主 存在大量隐形感染(70%),在基本传播中发挥了重
沙坪坝区儿童手足口病 防控要点
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敏
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重庆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
2008年报告4686例,死亡1例;比2007年上升 685.0%。
调查处理:聚集疫情12起,暴发疫情6起。 发现EV71病例68例。 流行特征:主城区为主,4岁以下儿童为主,散居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 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 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 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 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