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

长郡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

考试
参考人数物理平均分长郡参考人数长郡平均分2020届一 联
5303654.0890781.38
2019届高 考
21189343.67/47.378632016届高 考20085945.45/47.91/44.9285482.10(一)
整体分析
(二) 分题剖析
题号满分最高分最低分长郡知识为主能力为主14 3.61 2.4 3.61是
244 3.63 3.99是
34 3.96 3.03 3.96是
44 3.77 2.27 3.77是
54 3.61 2.23 3.61是
640.460.060.11
74 3.51 1.60 3.51是84 2.57 1.48 2.57是94 2.890.59 2.89是104 2.190.92 2.19是114 3.07 1.24 2.98是1240.790.400.79
(二) 分题剖析
题号满分最高分最低分长郡知识为主能力为主136 3.94 2.32 3.94是149 6.85 2.41 6.85是15109.59 6.869.59是
162213.27 5.0313.27是171511.57 3.6711.45是
181513.83 5.5013.83是
(三) 试卷分析
1. 全卷整体来说选题较好,原创成分较高,基础性突出,知识点分布广,对读题、审题的要求高。

部分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考出了新意;另外一部分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又考查了高考对学生的五种能力要求。

2. 整卷的阅读量、计算量、思维量均为正常范围。

3. 全卷有四点瑕疵(纯属个人看法,不对请忽略):
一是没有按正常的题量标准出题,少出了一个计算题,致使物理单科考试与理综考试物理试题相比仅仅多了4个选择题,时间却多了近30分钟,而且造成了分值与高考的不相称。

二是出现了个别争议较大的问题,比如第6题、第12题,致使试题的区分度和信度明显下降。

三是个别题条件有点牵强,比如第15题,电场力只有1N,而重力有10N却要忽略。

四是考试的难点分布过于集中在圆周运动及其拓展上(第16题的拓展超纲),没有照顾到高频考查的其它情景,比如板块模型、连接体、电磁感应、磁场中粒子的运动等。

(四) 复习建议
1. 回归教材,强化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

2. 二轮复习注意知识、方法相结合,串联各板 块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查漏补缺、优化 解题方法。

3. 三轮突破常见模型,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 生的解题能力。

(一) 加强研讨
(二) 科学规划
(三) 夯实课堂
(四) 充分训练
(五) 狠抓规范
(一) 加强研讨
1. 备课组研讨
周四备课活动制定下周复习计划,本周教与学问题汇总,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资料、模型资料、练习题和测试题的编写以及资料编写意图的详细介绍.
平时一课一研: 研课、交流学情、课后反思.
成绩分析
每个题的得分情况
得分率低的题目失分原因
同一系列不同班级成绩分析
不同学校成绩对比分析
考后研讨
2、理综组研讨
开展理综研讨的必要性:统一口径指导学生
理综工作如何开展
合卷考试交流共赢
理综研讨具体安排:•每周理综三科的备课组长要交流•每周教一个班的三科老师要交流•考试后高三理综全体老师要研讨
(二) 科学规划
二轮复习8大知识专题(4.04完成)9个方法专题(5.23完成)
三轮复习9块模型回味(6.15完成)
2类应试训练
理综训练(6.10完成)
小题训练(6.25完成)2步回归教材
知识宝典(7.04完成)
习题精选(6.25完成)
高三物理二轮方法专题复习计划
一、巧选研究对象、参考系、坐标系和零势点罗振科
二、极限、特值分析法及应用李龙军
三、补偿法、微元分割法及应用徐天星
四、对称法、可逆性及应用彭立秋
五、类比法、等效法及应用张文波
六、图解法及应用刘辉
七、多解性问题张湛
八、临界法及应用瞿成建
九、中学物理STS问题彭小亮
高三物理三轮经典模型回味复习计划
1、静力学徐天星
2、运动学、动力学刘辉
3、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彭小亮
4、功和能瞿成建
5、动量张文波
6、电场李龙军
7、磁场彭立秋
8、电路、电磁感应、交流张湛
9、3-5、3-4罗振科
“宝典”目录:
目录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扫描 (1)
高中物理学史 (11)
选修3-5读书指导 (13)
选修3-4读书指导 (16)
物理必考内容68个知识点 (20)
《万有引力》中需要记忆的数据 (39)
(三) 夯实课堂
(1) 精选
(2) 精讲
(3) 精练
(4) 精评
(1)
讲什么?
(2) 怎么讲?
(5) 为什么这样讲? (4) 老师讲还是学生讲?
(3) 什么时机讲?
精 讲
①讲基础
②讲审题
⑤讲规范
④讲过程
③讲方法
精 讲
精 评
上好试卷讲评课
教师的准备:①数据统计;
②分析比较;
③确定重点。

学生的准备:①自行订正;
②总结反思。

上好试卷讲评课
讲评的方法和策略:
①重点讲典型问题;
②透彻讲难点问题;
③讲解题规范和技巧;
④善于互动合作;
⑤变式拓展延伸。

(四) 充分训练
精选习题,加强训练,快速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训练选题要体现下面几个方面:
新—得到广泛认可的新变化
准—高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核心素养和能力度—难度适合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
悔—查找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疏漏
乐—学生乐于参与
(五) 狠抓规范
四个方面
生活习惯的规范上




















书写表达的规范培养措施
1. 教师规范引领
2. 考试、练习卷都印答题纸
3. 考试阅卷引导
4. 考试印制详细的答案及评分标准,考后发情况通报
2.23理综考试物理答题情况通报
各位同学,前段时间我们物理学科狠抓答题规范,现已初见成效,在不能得满分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多得分。

但这次考试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尽管并不是很严重,但面还比较广,看了还是挺心疼的!如:
1.实验题不看后面的括号。

如不注意有效数字,算了一大堆,就因为有效数位错了就全没了;要“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却填器材符号;要填“a”或“b”却填了“左”、“右”等等!
2.不写原始式。

如弹性碰撞不写动量守恒和动能不变的表达式,直接写什么“速度交换”;完全非弹性碰撞不写动量守恒式,而直接写什么“据动量守恒得:v=v0/2”等。

使得结果错了就一分都得不到!其实每一个动量守恒式和能量关系式都有2分!加起来有上10分!
3.写综合式,不写分立式。

有的同学总喜欢把好几个独立的表达式写在一个式子里面,好像显得自己好聪明的样子!显得比别人反应快的样子!显得比别人看得远的样子!结果因为综合式中一丁点儿的错误酿成了所有式子没分!本该只要扣一丁点儿分的!我多次强调:“高考评分,综合式、连等式中任何错误都会造成所有式子计0分!”
4. 不养成很好的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功能分析的习惯。

如24题,如此老旧而又清晰的运动,我们做过、讲过多次,依然有不少人不是丢这里就是丢那里,或者想当然认为是一个简单的往返而算什么“2倍时间”! 25题很多同学功能关系一塌糊涂!左右、正负乱搞!
5.不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结果不用提给的已知量和字母表示! 24题第1问求“q/m”,第2问结果里有“q、m”!25题第1问求“v0”,第2.3问结果里有“v0”!25题中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偏偏要代个“10”!已知“倾角θ=37°",最后偏偏用“θ”!
6. 临界极值分析没有全局观念。

34题(2),随便画一条光线就下结论,而不是抓两个边界,几十个人把圆环搞成了圆,至少丢5分!
实验题解答的规范
①实验作图题解答的规范
a.要用工具作图
b.要用规范符号
c.要求连线到位
②读数题解答的规范
a.有效数字是关键
b.读数范围有讲究
③开放性题解答的规范
多找主流,少找非主流
实物连线的规范
1. 开关要控制总电路
2. 所有的线都要连在接线柱上(不能连在滑片上、瓷管上、腿上);
3. 线不能交叉;
4. 注意量程、极性和变阻器滑片的初始位置;
5. 就近原则。

论述、计算题解答的规范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①要写用字母表达的方程, 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②要原始方程, 不要变形后的方程, 不要方程套方程
③要分步解答,切忌写综合式和连等式
④所列的方程式应与本题内容联系,如情景、物理量符号与本题题设一致;不能仅写基本公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