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指导诵读诗句。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对于秋天的描写以及寄托的情感。
4.能够用通顺流利的语句,写出所见所思,体会习作的乐趣。
课 题
4古诗三首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突破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情感,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杜牧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寒( )山霜叶( )石径斜(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深秋时节,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却比二月花更红,更好看!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这四篇课文都向学生展示了秋天的景色的美好之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思乡、追忆朋友的时节。阅读学习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更多的知识。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五、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4古诗三首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对朋友的鼓励之情。
三、将《山行》背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个性设计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教学重点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诗意,抓住重点语句,读出诗人对朋友的鼓励之情。
突破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情感,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一、选词填空。
备课组
及成员
三年级语文组
主备人: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感受秋天
二次备课人:






本单元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通过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让学生们看到秋天的盛况,展现了落叶的美丽;《秋天的雨》讲述了秋天的雨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听听,秋的声音》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秋天独有的声音,让我们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请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橘子橙子荷花荷叶菊花花枝
秋末时节,虽然()凋谢,()枯萎;()开败,只剩下那傲寒斗霜的()。但是,这时节却正是()金黄和()青绿的时候。
二、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赠刘景文》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了诗人对()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之情。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个性设计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们继续学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看看秋天除了美景外,还能表达哪些情感。(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古诗三首




1.认识并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学习古诗(山行》,理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诗意,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突破方法
学生通过想象图画的式理解古诗内Leabharlann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 时
4课时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