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作韩非子介绍
文章原文把“立功者不足於力,親近者不足 於信,成名者不足於勢。近者已親而遠者不 結,則名不稱實者也。”分成兩大句,中間 加句號。這樣,我們可以試著把這幾句翻譯 成“建立功業的人在力量上不足夠,只親近 周圍的人在信用上不充分,成就功名的人在 勢力上不足夠。周圍的人已經親近而遠處的 人還沒有結交,那麼已有的聲譽不符合實際 的需要。”句子之間意義不能貫通。
綜合上述理由,這幾句可以合成調整為一大 句: “立功者不足於力,成名者不足於勢, 親近者不足於信,則名不稱實者也。”是說: “如果建立功業的人在力量上不足夠,成就 功名的人在勢力上不足夠,只親近周圍的人 在信用上不充分,那麼已有的聲譽就不能符 合實際的需要。”所以要建立功業名聲就要 有足夠的勢力,取得百姓充分的信任。
功名
——《韩非子· 功名》 第一段思考題 1.從學過的篇章中找出所有包含“所以……” 和 “所以……者” 格式的句子,總結其意义 類型。 2.什么是“天時”,什么是“人心”,什么 是“技能”?
第一段思考題參考答案
1.從學過的篇章中找出所有包含“所以……” 和 “所以……者” 格式的句子,總結其意义 類型。 2. “天時”指上天賦予的機會, “人心”指百 姓的意愿, “技能”在《韓非子》中並非只 技藝才能,而是指駕馭臣民的權謀手段。
宋人有酤酒者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第一段思考題 1.“宋人有酤酒者”中的“酤”与“沽”有怎 样的关系?
2.注解④ 把“縣幟甚高”解說成:“縣,同 懸。幟,旗幟,指酒旗”,這個註釋是否合 適?
1.從來源上說,“酤”的最古形式是“賈”, 泛指交易活動。後來買賣活動獨立出來寫作 “沽”,特指買賣酒則寫成“酤”,而在交 易活動中評定物之所值則寫成“價”。其意 義引申的路徑是: 價 賈 買酒 沽——酤 賣酒
『 韩 非 子 』
韩非介紹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死于秦王政十四年 (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是战国末期韩 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介紹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 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 字,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 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 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 根据。
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 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 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 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 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 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 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韩非子》的版本较多,其中陈奇猷《韩非 子集释》校注详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 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 浅出,功力深厚。
2.注解④ 的解說:“縣,同懸。”這個註釋 不對。 “縣”字的本義就是懸掛,這是一個 比形像事式的字,後來字形被《單子論陳必 亡》“縣無施舍”的“縣”借用,爲了在字形 上區別,就另造了“懸”字表示“懸掛”義。 所以“縣”應該是“懸”的古字。 古代有關旗幟的詞有三個:旗、幟、幡。其 中,“幟”是旗幟的通稱,酒旗也是一種旗, 當然可以稱作“幟”。“旗”最初是等級、 團體的標誌,幡是一種長條的、繫在桿上的 旗子。
第二段思考題參考答案 1.堯是公認的聖人,所以“堯為匹夫,不能 正三家”是一種假設,是說“假使堯是平民 百姓,那麼即便三戶人家也治理不好。” 2.“調”的意思是“轉動”,“山牙”的意思是 “山谷”,所以,“千鈞調山牙則浮,錙銖失 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 也。”的意思是“重達千鈞的東西在山穀中 轉動也只會浮在山谷的表面,只有錙銖那麼 輕的東西從船中落入水裡也會沉入水中,這 當然不是因為重達千鈞的東西輕而只有錙銖 那麼輕的東西重,是因為有地位還是沒有地 位的原因造成的呀。”用以說明地位的重要 性。 Nhomakorabea
第二段思考題 1.“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是說“因為堯是平民百 姓,所以不能治理三戶人家”嗎? 2.什麽是“千鈞調山牙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 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 3.注解⑩把“名實相持而成”的“持”解釋成“抱 持,結合”解釋得通么? 4.注解⒂把“(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技若 車,事若馬。”解釋成“君主如鼓槌,臣下如鼓, 技能如車載之便,成事如奔馬之疾。”你怎麼理解? 5.“立功者不足於力,親近者不足於信,成名者不足 於勢。近者已親而遠者不結,則名不稱實者也。” 幾句應該怎麼理解?
3.注解⑩把“名實相持而成”的“持”解釋 成“抱持,結合”還沒有解釋到位,“名實 相持”就是“名稱與對象相對應”。 4. 把“君若桴,臣若鼓”解釋成“君主如鼓 槌,臣下如鼓”合適,而把“技若車,事若 馬”解釋成“技能如車載之便,成事如奔馬 之疾”是對原意沒有很好的理解。車是運輸 工具,所以“技若車”是說權謀是駕馭臣民 的手段。馬是車運行的動力,所以“事若馬” 是說:要建功立言,就要做事,用活動“事” 作為驅動力“馬”來帶動事業;不去做事, 不開展活動,勢、時、權謀都無法展現。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這几句话在典籍流傳過 程中出現了錯簡和竄入的現象。 “親近者不足於信” 就是“近者已親而遠者 不結”二者語義重複,所以“近者已親而遠 者不結”應該是後人對“親近者不足於信” 解釋,流傳過程中誤入正文。 中國人在敘述時常把“立功”和“成名”相 對,把“力”和“勢”相對,所以“立功者 不足於力”與“成名者不足於勢”兩句應該 更加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