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类生活习性
摘要:使人们了解认知蝉这种人们在夏天常见的昆虫。
对人们进行科普性教育。
对野外,或者城市里的鸣蝉进行观察,记录,搜索查找前人都蝉类生活习性的描述。
结合自己的看法,感情,让人们能更生动形象的了解蝉这种动物。
关键词:蝉,生活习性,鸣声
正文:蝉是一种我们夏天最为常见的一种昆虫,虽然我们有时看不见它,但我们总可以听闻其声。
就是这种我们最为常见的昆虫,我们了解它们吗?答案肯定大多数都是否定的。
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下蝉,这种昆虫吧。
狭义的蝉仅局限于蝉科的昆虫,广义的蝉则指蝉总科的所有昆虫(蝉总科有两个科:蝉科与螽蝉科)下面我们只对狭义的蝉做介绍。
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
这是百度百科,对其的解释。
也就是说蝉只有雄性才能“叫”,而雌的不发声。
蝉,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1500种,体长2.5公分,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
雄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多数北美蝉发出有节奏的滴答声或呜呜声,但某些种的声音甚动听。
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
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
蝉虽不算害虫,但雌虫数量多时,产卵行为会损坏树苗。
多分布热带,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
蝉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直接由幼虫(若虫)变为成虫,所以蝉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卵开始,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再变为蛹,蛹最后蜕化为成虫——就是我们看到的蝉。
蝉卵多产于树木嫩枝皮下组织内,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
幼虫长大后爬出来,在草地或树枝上脱去外壳,蜕皮羽化成蝉。
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高唱“知了”,与雌蝉交配,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蝉的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
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
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生活习性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
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
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
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
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
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
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
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并且无法发声。
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蝉在为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杆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了。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
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
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参考文献
法布尔.《蝉的故事》.华夏出版社.2013.02
蒋锦昌.《蝉的鸣声与发声》.地震出版社.2002
孙敏瑛.《蝉》.意林(少年版).2013
小宇.《周期蝉》.花卉.2013
李洁.《童年蝉味》.兰州晚报.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