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财产刑执行初稿2

【精品】财产刑执行初稿2

第十九章财产刑的执行第一节财产刑执行的现状一、财产刑执行的定义界定现状关于财产刑的定义,目前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

韩玉胜教授把财产刑定义为“财产刑是国家对犯罪人适用的一种以剥夺犯罪人财产权益为内容的刑罚方法”.[1]王顺安教授把它定义为“财产刑是剥夺犯罪人部分或者全部财产的刑罚方法”.[2]陈兴良教授是这样来定义它的“财产刑是一种剥夺犯罪人的财产为内容的刑罚方法”.[3]结合查阅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和我们自己对财产刑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把财产刑定义为:财产刑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对犯罪分子的财产权益进行剥夺时所适用的刑罚方法。

因为财产刑是财产刑执行的根源,对财产刑的定义不统一,直接影响着对财产刑执行的定义.结合上述学者对财产刑的定义,来看看他们对财产刑执行是如[1]曾宪义、王利明.刑事执行法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88.[2]王顺安.刑事执行法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1:410.[3]陈兴良.个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06.何定义的.王顺安教授认为“财产刑执行,是指财产刑执行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对被判处财产刑的罪犯予以依法执行刑罚的活动.是使通过刑事审判而确定的经济处罚得以实施的法律措施。

”[1]韩玉胜教授对刑事执行的定义是“刑事执行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根据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已经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2]虽然他没有对财产刑的执行直接进行定义,但根据他对刑事执行的定义,可认为他对财产刑的执行的定义与王顺安教授有一定的区别。

所以说目前关于财产刑执行的定义学界并没有统一标准。

二、财产刑执行在法律规范上的现状1.在执行对象及地位上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刑法》中对财产刑种类及地位规定不一。

在日本,财产刑分为:罚金、科科、没收三种,其中罚金和科科为主刑,没收是附加刑。

[3][1]王顺安.刑事执行法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1:411.[2]韩玉胜.刑事执行法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3][日]山口厚著、付立庆译.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395.所以在日本,财产刑执行对象有罚金刑、科科刑、没收刑.韩国与日本的财产刑种类划分一样,也是由罚金、科科、没收组成。

[1]意大利的财产刑分为:罚金、罚款、法定禁治产三种,其中罚金与罚款是主刑,法定禁治是附加刑。

[2]所以在意大利财产刑执行的对象有罚金刑、罚款刑、法定禁治刑。

在法国,财产刑有:罚金、没收、其他形式,其中没收又分为一般没收和特别没收。

[3]我国的财产刑分为:罚金、没收财产,罚金和没收财产都是附加刑。

所以在我国,财产刑执行对象是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

2.在执行主体上的现状国内外的《刑事诉讼法典》关于财产刑的执行机关规定不一,直到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

日本的财产刑由检察官命令执行。

[4]韩国财产刑由作出裁判的法院对应的检察厅检事指挥执行。

[5]法国的财产刑由税务官以共和国检察官的名义进[1]郑军男译.韩国刑法总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712-718.[2]黄凤译.意大利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43.[3]罗结珍译.法国诉讼法精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91-497.[4]彭勃.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397.[5]马相哲译.韩国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122-126.行执行。

[1]而我国的财产刑执行与以上国家都不同,我国财产刑执行主要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裁判执行的机构执行,对没收财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3.财产刑执行法律依据上的现状我国《刑法》中约有150个条文规定了罚金刑,约有60个条文规定了没收财产刑,有200多个罪名单独或可选择适用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

但我国立法却对财产刑的执行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刑法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是对罚金刑执行的规定,第五十九条、六十条是对没收财产刑执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一条分别是对罚金减免和没收财产执行机关的规定。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也只有四百三十八条到四百四十七条,这10个条文是对财产刑的规定,这些仅是执行程序中很小的一部分内容,远远不能与刑法中关于财产刑的适用相匹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也仅有13个条文,虽然[1]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69.作出了较刑法、刑诉法较为详细的规定,如规定在依法适用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充分适用财产刑;对财产刑的执行方式上分主动缴纳和强制执行两种,法律明确规定无时限,随时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随时执行。

但在具体执行机构、执行对象、执行范围及执行程序等方面仍缺乏具体程序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三、司法实践中财产刑执行的现状在司法实践中我国财产刑执行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执行难”。

[1]下面就东营市黄河口区法院财产刑执行的情况来展现我国财产刑执行的实践现状。

黄河口区人民法院2005年度未执行财产刑案件93件,总额为253.57万元,执结案件率仅为47.2%;2006年度未执行财产刑案件109件,总额为210.7万元,执结案件率为40。

8%;2007年度未执行财产刑案件123件,总额为320。

1万元,执行结案件率为43.5%。

2008年1~8月份未执行财产刑案件99件,总额为260.8万元,执行结案件率为45.7%.[2]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财产刑执行完结数不到所要执行的案件数的一半,大部分财产刑案件都得不到执行。

我国现行司法实践面临着财产刑执行难的困扰,如何提高财产刑执行率是广大人民法院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

[1]黎宏、江伟.财产刑的执行现状和对策建言[M].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9:(5).[2]王丽.对近年来财产刑、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黄河口司法,[EB/OL]/public/detail.php?id=27869.第二节财产刑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产刑执行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1.由于我国立法对财产刑的规定较为笼统,现实操作弹性很大,法官具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不利于财产刑公正地执行.如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罚金数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这种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给法官带来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性,对于相同的犯罪事实,不同的法官就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

有时这种结果相差很大,不利于司法公正.刑法第五十三条是对罚金刑执行的规定。

[1]在这个立法规定中,有这样几个不确定的词语“任何时候、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任何时候”是指什么时间都可以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三十八条规定在任何时候,包括主刑执行完毕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3条规定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

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

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这体现了国家严格执行罚金刑的决心,但随时追缴制有待于完善.原因在于随时追缴制使得罚金刑的执行没有期限限制,既给罪犯无限期拖延带来借口,也不利于督促财产刑执行机关及时履行执行职责,导致法院无法彻底结案,影响办案效率。

而且随时追缴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即罪犯被交付执行自由刑后,原判法院对其失去了控制,刑满释放后,由于人口的流动、户籍管理等原因,法院既无能力,也无可能对其财产状况随时监控,使得随时追缴制成为一纸空文”。

[1]“任何时候"会给被执行人带来“司法袭击"的恐慌,也是对执行“人道主义”原则的违背。

如何去发现和界定“有可以执行的财产"也是一个问题。

因为现行法律既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授权那个机构对犯罪分子的财产实施动态监控。

这就造成财产刑执行无依据也无效率的局面,也使得该规定无适用价值。

对“确实有困难”的认定,现行法律规定的过于简单,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往往造成困难的没有免不困难的反而被免除,不利于司法公正。

“可酌情减少或免除”这一规定授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官个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是否执行,不利于实现实质的司法公正.这些不明确的法律规定还会造成不同法院有不同的做法,使得财产刑的执行处于混乱状态,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产刑执行难”的问题.[1]唐春燕财.产性执行的困境与出路.江苏法院网,[EB/OL]/llyj/xslw/2013/01/31171908294.html.2.现行法律对财产刑的执行范围规定模糊,不利于财产刑的执行.根据现行刑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1]财产刑只能以罪犯个人财产承担。

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结构,缺乏明确的个人财产观念,个人财产与家庭共有财产往往混为一体,对于一项财产往往无法区分是罪犯个人财产还是家庭财产。

个人财产的范围不清,使得财产刑很难有效地执行。

对于没收财产,分则中的规定更加简单,仅有可以并处和应当并处两种类型。

至于是没收部分财产还是全部财产,何种情况下没收部分、何种情况没收全部财产,没收部分财产的数量如何确定,对于一个共有的不可分割物如何处理等问题?均缺少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致使财产刑难以执行或无法执行。

3.财产刑执行机构不确定、不统一,执行程序不规范,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强制执行率为零。

目前全国各地法院财产刑的执行很不规范,主要体现在:[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没收财产的范围)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一是财产刑执行的主体混乱,各地法院做法不尽统一,有的由执行庭执行,有的由刑庭执行,有的由司法警察执行。

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对执行机构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

[1]所以在财产刑执行的过程中各地做法不一,有损司法权威。

由执行庭执行于法无据,由刑庭执行,违背了人民法院审执分离的原则,由司法警察执行也缺少法律规定。

此外由于工作繁重、审判和执行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法院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谁都可以管,但谁都没有真正管的情况.鉴于此种问题,我们认为我国立法急需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