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娱乐至死》有感

读《娱乐至死》有感

社交媒体:现代人们的精神“毒品”——读《娱乐至死》有感《娱乐至死》这本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有推荐过,不过当时由于这本书一开篇就是令人有些许头痛的晦涩难懂的文字,我在阅读它的时候就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

现在,当我再次拾起这本书,我透过那晦涩的文字,看到的是一个有深度思想的人对着读者发出的他对这个时代人们不再注重思考过程以及思考本身的哀叹。

他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愿意透过图像来了解一件事情,并且对这件事情本身不想再进行深入思考;他哀叹电视新闻的出现,让人们在能够接受更多外部信息的同时却也果断舍弃了对一件事情执着的思考方式,让自己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播音员给自己传达的那部分信息;他最大的哀叹就是在这个时代人们感受到痛苦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自己为什么笑以及自己为什么不再思考。

虽然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作者发出的声声哀叹却仍然可以完完全全移到现在这个被媒体轰炸的时代中来。

正如我在主标题所写的那样,以抖音为首的各大社交媒体软件正在逐渐地吞噬现代人的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在现在的生活中,是否有很多人一刷起抖音就停不下来了?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这类软件就像是毒品,起初看的时候不以为意,但是逐渐就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甚至每天刷抖音比每天钉钉打卡还及时。

一旦离开它,就会感觉自己的生活中缺少了一点什么会很不自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的奥妙也是因为这个软件设计的十分巧妙,一点开首页就会是一个视频,当你看第二个视频的时候就得用手去划一下。

在没用手滑动屏幕之前,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视频会是什么内容,这也就增强了神秘感,进而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因为这个平台上都是短视频,所以当人们看到这个视频比较好笑,哈哈哈笑完之后,就会期待第二个视频是否也会是这样。

就这样长此以往,人们在抖音上接受到信息,也就只是视频制作者想要让大众接受的信息,除此以外,不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的思考,因为这一个看完了,下一个又是另外一种风格,进而打断了人们对信息的思考,长此以往,人们对视频的发布者所传达的的信息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愈发的不会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无疑就是本书作者尼尔·波兹曼多担心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在微博等各种平台上,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能看到很多让人感到毫无逻辑的评论,很多都是为黑而黑,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娱乐板块,有的时候事态闹大了,甚至还会渗透到其他的板块。

对于我自己本人来说,阅读那些评论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从那些评论中我看到的只有用低幼的逻辑努力想要支撑起自己不堪一击观点的言语。

这让我感觉看来现在攻占评论区的年龄越来越低幼化了。

但是,这类评论的数量之大让我意识到了发出这类评论的人绝对不是单独的一个群体,而是社会公众中的很多一部分了。

这些网民根据他
们所看到的局部现象就果断地得出结论,这中间但凡有一点思考的过程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言语了。

他们,也就成为了躲在屏幕背后操控舆论的人的控评工具,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木偶师操纵支配。

这样的现象很可怕吧,是否让人冷汗直冒?一如赫胥黎所曾设想的那样,“文化变成了一场滑稽戏”,而缺乏思考能力的人,就成了失去灵魂的木偶,任人操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