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经济学第七章 旅游企业经营

旅游经济学第七章 旅游企业经营


1、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控制

由东道国政府引进 一个跨国企业会尽力垄断东道国市场,签订排他性合 同,阻止其他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地方企业的发展,如 地中海俱乐部或美国酒店连锁。 如果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经济中处于垄断地位,他们就 可能对东道国政府施加压力按照它们的需要规划未来 旅游业的发展,包括要求东道国投资基础设施。西班 牙
我国旅游企业“内向型”国际化的进 程

1978-1980,首次利用外来资本和生产要素,我 国单体饭店蓬勃发展 1981-1985,一批国际饭店集团相继登陆我国市 场,初步实现我国饭店业的企业化经营 1986-1991,学习国际饭店业发展经验,开始筹 建饭店集团,并推行星级饭店管理工作 1992年至今,国际饭店集团大量涌入我国,我国 饭店管理公司蓬勃发展,饭店业国际竞争国内化 出现端倪
主要问题



旅游企业行为分析 旅游企业一体化经营 旅游企业国际化经营

(一)旅游企业定价行为 两个层面意义: 企业与消 成本加价法、价格歧 费者间的 视 关系

企业间的 相互关系
限制竞争对手或将竞争 对手排挤出市场的价格 行为(限制性定价)
1、旅游企业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同样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 不同的顾客 旅游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 指对购买生产成本相同的同一服务的不同 旅游者或中间商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 同一旅游者或中间商的不同购买量以及不 同时间购买相同量收取不同的服务价格的 行为。
4、旅行经营和游轮跨国公司

一些早期的旅游跨国公司是那些远洋客轮公 司,它们必须至少在国外港口设立一个代理 处,因为它们需要:


在轮船所经国家出售船票给当地居民(也可能是 离岸国家) 在国外港口购买轮船所需物品和补充燃料 在国际范围内购买生产要素以获得最佳生产效益

许多游船公司也经营旅行和旅游其他部门的企业,如 酒店和度假村等。
(二)旅游企业促销行为(略)

广告将成为质量判断的替代指标 可以突出企业产品的关键属性及旅游者的评价标准

有助于形成旅游者的主观偏好,构筑有效进入壁垒
(三)旅游企业一体化行为(简)

获取特定的规模经济与横向一体化;“购买”还是 “生产”决策与纵向一体化;风险分散与混合一体 化 两种成长途径选择:内部成长与外部成长
“内向型”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影




意识和观念的转变 提高本土旅游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内向型”国际化有力地推动了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
旅游企业“外向型”国际化经营(表现形式)

初级形式
B国旅行社组团或散客
A国某旅游企业
A国旅游企业接待
B国客源
A国旅游企业境外招徕
A国某旅游企业
A国旅游企业接待
(二)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



横向兼并:两家或两家以上具有相同服务功能并且 相互独立的旅游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是由一 家占优势的旅游企业吸收一家或多家企业。 横向收购:是一家旅游企业通过购买股票或者股份, 取得与自己职能相同的另一家控制权或管理权,被 收购的企业不必消失,它只是由收购企业收购,成 为被收购的旅游企业。 横向联合:两家或两家以上旅游企业为了实现互利 的目的共同投资或分享信息和资源所结成的一种合 作关系。


(二)各类跨国旅游公司

1、跨国航空旅游公司

在旅游业所有类型的企业中,航空公司可 能在跨国经营中效益最明显,在一定程度 上投资效益也很明显。 跨国航空公司经营本身也受到诸多限制。 发展核心是:虽然各航空公司保持自己独 立的实体,但是在开展合作业务,占据市 场优势,从而获得生产优势。

(1)拥有酒店和其他旅游项目的航空公司
B国客源

过渡形式
A国某旅游企业 (饭店、旅行社 、景区等
某旅游企业在 B国设立旅游办事处
B国客源

中级形式
A国某旅游企业 (饭店、旅行社 、景区等
某旅游企业 与B国旅游合作 与B 国旅游企业合资
B国客源

高级形式
A国某旅游企业 (饭店、旅行社 、景区等
某旅游企业在B国 直接投资办企业
B国客源
时间价格歧视

旅游企业根据旅游需求的季节性以及需求 高峰和低谷的差距,将不同时间和季节进 行旅游活动的旅游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需 求市场,并实行不同的价格行为。
2、限制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和协调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暂时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非扩 大需求量;现实经济中不常发生,而以兼并为主 协调性定价的前提:面临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的需 求曲线;支付大量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成本

饭店业的横向一体化现象

饭店是面广链短的行业,应该更多横向一 体化 我国饭店横向一体化的异化现象:发生在 狭小地域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国内单体饭 店与国外著名饭店集团间

三、旅游企业跨国经营
(一)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
如果生产和出售每种商品都有利可图,那么利益最 大化者就倾向同时涉足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一个 航线。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包括两个或以上产品信息—特别 是航空旅行和住宿—拥有市场营销和供给储存优势。 旅游客源地的市场供应者可以根据游客的偏好和市 场趋势在本国投资,供应旅游地产品。

跨国经营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旅游零售业,而且也 适用于国际性的服务供给,或者出行前的目的地服务。

其他许多旅游服务业也需要进行跨国经营,包括汽车 租赁公司、饭店预定代表、医疗救助、旅行保险和信 用卡公司。有的是所有权跨国公司,有时以非投资管 理形式存在。
3、住宿跨国公司


A国饭店由A国企业所有的例子是很少见的,通常A国饭 店是B国控股公司的下属公司(利率可能比B国低), 并且通过管理合同由C国一家跨国公司经营。通过分散 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A 国土地和旅游资源 B 国资金 C 国企业管理技能 住宿业跨国公司的增长率在旅游业各部门中都居于前列。
后 向 客房用品供应 一 体 化
水平一体化
竞争产品 互补产品
产品/工艺 研究/开发 财 务
餐饮用品供应 运 输
饭店企业
前向一体化
旅行社 订房公司 订房网站 会展经销商
前向一体化案例: 1993年德国旅游经营商NUR购买了西班牙旅游代 理商伊比利亚的部分股权 1995年意大利旅游经营批发商Alpitour控股西班 牙第二大旅游代理商梅利亚公司 1999年德国第二大旅游经营商C&N旅游公司收购 了法国北方的Aquatour和Albatros两家旅行代 理商
某旅游企业在B国 应用组合方式 开展跨国经营
(四)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分成五部分: 控制旅游业的结构和发展,特别是那些旅游业的亚部门; 控制旅游市场和旅游流; 东道国旅游产品的价格; 旅游地生产要素和投入的价格; 与本地企业竞争,生产技术的示范效应。
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第一,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或者不存在竞争时, 导致信息不畅通,行为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 价格歧视 。 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类商品的需求弹性或者偏好 不同。 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 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 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
旅游价格歧视的三个等级

旅行社业的横向一体化现象 中青旅、中旅总社、广东中旅集团、 国旅总社、中旅国际等的横向一体化 行为

国际的横向一体化行为:运通为例


美国运通旅行社1993年- 1998年收购瑞典、 德国、比利时BBL旅行社、法国第二大旅游公司 哈瓦斯旅游集团的全部股份;其兼并范围涉及 到巴西、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哈瓦斯旅游集团拥有法国最大的旅游代理 销售网络,国内销售网点达632个(其中326个 是传统经营形式的旅游代理商,306个是专营商 务旅游的旅行代理商。
2、纵向一体化的优缺点

优点



1.可获得一体化的经济 2.开拓技术 3.使企业的竞争环境相对稳定 1.增加经营杠杆 2.较高的退出壁垒

缺点:

(三)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旅游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其 他经营同种业务或提供同种服务的企业而 进行的扩张。 横向兼并 横向收购 横向联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另外,旅游企业跨国发展并不仅仅是为了在整个旅游 市场上最大化拓展本公司业务,而且还为了刺激本国 旅游业的发展,为本国企业创造更多的增长机会。

发展旅游业跨国经营对旅游客源地国家压力最大。 简单假设企业A、B、C在旅游客源地、国际中转站和 旅游目的地分别拥有自己的旅游资源,如果每个企业 都能获得另一企业提供的游客: A企业获得93的收入,而不是11——增加了8.5倍 B企业获得93的收入,而不是35——增加了2.7倍 C企业获得93的收入,而不是47——增加了98%(即 稍低于2倍)。 因此,企业A从国际化中获得的收入最大,所获利润 也可能最大。
2、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行业跨国公司

技术(生产)的规模经济至今都没有达到。 连锁业中的确存在营销和管理的规模经济,但是大多 局限于分离的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企业必须根据特定 的客源市场要求专业化经营,这种“生产优势”对跨 国经营不太容易实现。 各国行业法规不尽相同,经常妨碍技术和知识的转移。 许多旅游企业是其他行业国内企业的附属企业,他们 对跨国经营不感兴趣,或者经营资金有限。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其实行前提是假定 旅游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需求曲线,旅游经营者知道每个 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二级价格歧视,即旅游经营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即将旅游服务划分为不同 的消费量区间,对旅游服务不同的消费量区间实行不同 价格的行为。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旅游企业将所有的旅游消费者划分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综合消费曲线,提供相同的服务 但按不同的价格向不同旅游消费者组群收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