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大家上午好
主讲人:朱英红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一、 我国土地总面积大,人均量小,人均占有土地 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人均耕地更少,仅1.5亩, 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3%,有666个县低于联 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国土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 发、利用和治理、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从三座大山长期压迫下被解 放出来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政权和 自己的土地。这种当家作主的喜悦,迅即转化为 高涨的生产积极性,大面积被撂荒的耕地被重新 耕种起来,使新中国的经济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 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人们还不可能全面地从合理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的角度来对待土地问题。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 配置还远未达到先进水平。
二、现今土地资源概况
● 全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0.5 万 公顷,新增耕地26.9 万公顷。 ● 全国批准建设用地57.6 万公顷,比上 年增长44.6%。 ● 全国建设用地供应31.9 万公顷,比上 年增长44.2%。 ● 全国重点城市综合地价呈平稳上升态 势。 ● 全国重点城市土地抵押面积和抵押贷 款双增长。
二、森林、草场资源和植被破坏严重。森林面积每 年被侵占50万公顷,草场以每年133万公顷的速 度退化,土地沙化面积近半个世纪扩大了500万 公顷, 其中90%是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 三、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及森林被破坏,导致 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每年被冲走的地表土达50亿 吨,约为世界水土流失总量的1/5,损失肥料 4000万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50万平方千 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从而导致了近些年地 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3.改善耕地质量,提供耕地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实质上是保护耕地的生产能力,以保障粮食 安全。而耕地生产能力又取决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 因素,因此在保护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同时,要重视耕 地质量的保护。 4.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改变粗放的用地模式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每单位耕地面积上所投劳力、资本 的多少。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改变粗放的用地模式,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兴建和维修排灌工程设施。 (2)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防止土壤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 (4)禁止闲置、荒芜、破坏耕地。 (5)大力开展土地整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 各项建设加大了对土地乃至耕地的需求量。1985年 全国出现耕地减少1500万亩的高峰,敲响了中国耕 地危机的警钟。面对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建设仍 需继续占用耕地,而耕地后备资源却又十分有限的 严峻现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强 有力的措施。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 地管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通知》,全国人大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实行 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各级土地管理机构。1991年, 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 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逐步得到落实,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锐减的势头, 开创了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管理土地的新局面。
2.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对基本农田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 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在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 的地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与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基本农田的 地力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 励与惩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基本农 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
5.建立耕地预警系统 二、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 1.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以供给引导需求。 2.大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 三、政府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 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例如,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虽能使农作物增长,但也能使土 壤结构变坏、环境遭受污染。因此,应使有损土地和环境的投入 要素使用量持续下降,直至脱钩,以无污染、无公害的投入要素 取而代之。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部化。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他人或公共环境造成了影响,但经济活动 主体又不将此种影响计入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价格当中。
这种外部性的存在,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 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实行持续发展,要求将 土地资源与环境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 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 觉行动。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根据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本变化,使 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人口的承载力、人均 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
四、住房问题 土地具有稀缺性,随着人口的 迅猛增长,住房需求随之扩大,土地供不 应求情况严重,在这种供求关系下,房价 一路飙升,虽然政府今年已经出台了“国 十条”,试图降低房价,稳定房价,但效 果并不明显。 此外,我国土地资源还面临着沙漠化、 盐碱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一、对农用地进行保护。 1.保持耕地总量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建设用地对农用地(主 要是耕地)的占用,为了保持耕地数量的 相对稳定,我国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以限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通过实施 非农建设用地“占一补一”,合理引导农 业结构调整实现耕地总量想对稳定的目标。
谢谢!
另外,在人口迅猛增加的同时,耕地面积却 不断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6年我国耕地 面积与1958年相比,累计减少约4073万公顷,平 均每年减少140万公顷左右,扣除开荒造田增加 的耕地,每年净减耕地50多万公顷。据国土资源 部发布的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2003年的0.095公顷下降 0.094公顷。
5.消除贫困 贫困是人类——环境系统恶化的重要动力。 为了维持生计,穷人不得不掠夺式地开发资 源,致使环境恶化,而这种结果又反过来使 贫困人口更加贫困,如此循环下去,使环境 更加恶化。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 须要逐步消除贫困。 以上就是针对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提出的几 点对策,有不对或不足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 指正!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Leabharlann 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 化,以及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从建 国到1983年我国失去耕地近10亿亩,同期新垦耕地 8.1亿亩,净减耕地1.9亿亩。全国人均耕地解放初 0.18公顷,80年代初为0.1公顷,减少近一半。 目前,我国耕地的有机质的含量约为1.5%,低于 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带土壤有机质含 量开垦初期为8~10%,目前降为1~5%;长江和淮河 流域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不足1%。其原因是农 民对耕地“用多养少”、水土流失、不懂科学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