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密关系(一)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亲密关系(一)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拒绝邀约的焦虑--特别是不够自我肯定的女性,主要担心拒绝对 方会让彼此感到尴尬、伤害友情关系以及对方的自尊与自信 。 如何拒绝邀约? 同理心的态度表达拒绝 注意态度的坚定,切勿暧昧 礼貌性地表达感谢,必要时委婉地说明原因
约会暴力与安全约会
浪漫的爱情真的会有暴力发生吗? 研究(Sugarman & Hotaling, 1989)显示暴力是约会过程中的ㄧ大 部分现象,包括肢体上、情绪上、精神上、经济上、以及性方面 的控制 研究(Henton,1983)发现有超过1/4的受害者与3/10的施暴者将暴 力解释为一种包含忌妒与占有的爱的行为展现。这些受害者并把 暴力的发生归咎于自己的不够体恤对方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暴力 经常未曝光并持续发生。
两性亲密关系的发展—分与合
两性亲密关系的发展模式(卓文君,2000)—四阶段迂回演进或退化 的动力过程发展历程 (一)前奏曲—初接触之际个体内在状况 • 关键因素︰亲和动机的强弱、近似效果、外在特质吸引 • 性别差异 (二)序曲—互动的开始 • 关键因素:自我表露、内在人格特质的相互吸引、价值观的相似 性与需求的互补、外力的介入、时空的距离 • 性别差异
系统互动理论
关系中的互补性与相互性--形塑伴侣间的互动模式,ex妻子唠叨, 可能意味着关系中有位总是不给回应的丈夫,而丈夫愈是不给回 应,妻子的唠叨就愈严重,并形成恶性的循环与牢不可破的互动 模式。 角色互补与角色对称。 三角化的伴侣关系问题。 个人界限—纠葛与疏离。 夫妻次系统界限--捍卫夫妻次系统的自主性并创造夫妻自身的经 验。

(三)进行曲—正式公开的情侣关系 关键因素:关系期望的满意度、共同体的共识、承诺程度、性爱 观 性别差异 (四)交响曲—迈入婚姻 关键因素:婚姻的准备度与承诺度、夫妻角色期望与扮演、冲突 的因应与解决模式、外遇.. 性别差异
分享、以及约会过程中 的互动与观察,促进彼此间的了解与认识。 (二)学习沟通与协商 (三)发展共同的兴趣 。 邀约与拒绝约会 男性较有邀约的焦虑,女性则较会遇到如何拒绝的困境
婚姻暴力具有周期循环之特性(Walker,1979) ,包括三阶段︰ (1)紧张形成阶段 (2)剧烈虐待阶段 (3)温情忏悔阶段 • 受暴妇女通常都已在亲密关系中被虐数年甚或数十年之久,才提 起勇气与施虐者对抗,因此很容易被指责为她们不懂得保护自己、 她们有被虐待狂、她们没志气、太软弱、太依赖、或者是暴力的 发生昰她们自己招惹的、是自己讨打的(引自成蒂,2006)。 • 受虐者未选择离开配偶或结束婚姻关系的原因包括: (1)不知道可以选择离开婚姻 (2)没能力离开婚姻 (3)不敢离开婚姻 (4) 不愿意离开婚姻 (5)不甘心离开婚姻
亲密关系(二)—关系的冲突与结束
梁淑娟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副教授 谘商心理师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
关系中无可避免冲突—因应冲突的方式与态度决定关系的拉近或 拉远。尖锐的人身攻击和冷淡退缩的回应方式是关系中最具杀伤 力的武器。 关系的高满意度一定保证关系的稳定度? 影响关系满意度的因素︰权力不对等、坚持传统的性别角色、问 题解决能力差、不良沟通技巧、未解决的问题与敌意的累积、关 系的三角化。 亲密关系中的破坏性事件:劈腿与外遇、暴力。
依附理论
陌生人情境实验(Ainsworth, 1978)与依附理论(Bowlby,1973)—婴 儿基于生存的本能行为与需要依附于主要照顾者的照顾。 研究(Hazan etal.et, 1994)指出幼儿早期所形成的依附模式会延伸 至其成人时期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模式(ex伴侣关系)。 成人的依附模式: (一)安全依附型(Secure) –高自尊与自我价值、信任他人、高自 我表露、能忍受与伴侣的分离并发展自我 (二)焦虑依附型(Anxious)—低自尊与自我价值感、缺乏安全感、 怀疑忠诚、控制对方、无法忍受与伴侣的分离
邀约的焦虑--担心对方的拒绝,可能令自己处于尴尬的处境、失 去过去以来相处的自然与自由感、以及自尊受伤。 如何邀约? 必须认知他人有拒绝的权利。其次是克服被拒绝的挫折与沮丧。 先预想好并演练如何提出邀请 。 邀约时,则须注意自己的风度,象是保持男女间应有的礼貌、 诚挚的态度、以及给予对方考虑的空间等,切勿让对方感到压力。
爱情关系
什么是爱情?与喜欢有何差别? 爱包含(1)依附(attachment):是一种亲和与依赖的需求(2)关 心(caring):出现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亲密(intimacy):要求排 他与独占的亲密。喜欢则包含对对方的赞赏(admiration)、尊敬 对方(respect)、与知觉两人间的相似性(Similarity)(Rubin, 1970)。 Sternberg(1988)的爱情成分--(1)亲密(intimacy):指伴侣间心 灵相近,相互归属的依附与亲近感觉,属于爱情的心理向度,是 爱情的情感成分;(2)激情(passion):指强烈渴望与伴侣身体结 合的性爱欲望,是促使双方产生浪漫与吸引力的动机,属于生理 向度,是爱情的动机成分;(3)承诺(commitment):指愿意与对方 相守的意愿及决定,包括短期承诺决定去爱一个人,与长期承诺 两人间亲密关系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社会向度,是爱情的认知成。 爱情类型? Lee的爱情类型—
(三)矛盾依附型(ambivalent)—低自尊与自我价值、不信任他人、 对是否依附产矛盾情感、不易安抚 (四)逃避依附型(Avoidant)--低自尊与自我价值、不信任他人、压 抑依赖的渴望、态度漠然、令人怀疑承诺度 男性展现依附需求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女性因为强烈依附需求变 得歇斯底里? 接纳依附需求并展现与与他人情感的连结
失恋者的适应历程(Canary, Cody & Manusov,2000) (1)创伤阶段—感到错愕、震惊、麻木、疲惫等负向情绪反应。 (2)抗议阶段—与对方讨价还价,企图挽回恋情,可能出现惊慌失措 与歇斯底里的情绪反应。 (3)否认阶段—无法接受爱已逝去,不愿公开承认。避开外界,独自 沉思,作息失序,可能出现自伤或报复行为。 (4)纷扰阶段—过去的种种占满整个思绪,神情恍惚并无法集中注意 力做事。 (5)克服阶段—意义化分手事件。逐渐对两性关系恢复信心或转而自 暴自弃与消极退缩。 (6)结束与认同改变阶段—接受分手的事实,表现合情理的态度与行 为,告别失恋的创伤。发展因应失恋危机的技巧并有正向的思考。
神经之爱(mania):是一種以佔有以 及滿足個人需求為主的愛情。
现实之爱(agape):是一種考量現實 利益所發展的愛情。 利他之爱(pragama):是一种牺牲、 奉献、不求回报的爱情。
关系满意度低具强烈控制欲缺乏自信, 易有嫉妒之苦
女性得分较高 受社会文化所影响 关系满意度高 在东方国家较常见
Sternberg爱情理论的三元素与八大类型
亲密感 类型 情元素 爱 心理情感向度 - + - - + + - +
激情 生理动机向度 - - + - + - + +
承诺 社会认知向度 - - - + - + + +
无爱Nonlove 喜欢Liking 迷恋Infatuated love 空洞之爱Empty love 浪漫爱Romantic love 友伴爱 Companionate love 愚爱Fatuous love 完美之爱 Consummmate love
妳确定妳交往的对象真的没有暴力倾向吗? 仔细评估你与约会对象过去的关系是否具有平等、互惠与相互尊 重的特性?对方是否曾经出现暴力行为?对方是否具有消极攻击、 上瘾行为(酗酒、嗑药、赌博)、病态忌妒、以及病态依赖的人格 特质(Margolin, Sibner, & Gleberman, 1988)? 当约会的主题焦点在于关系冲突或分手的谈判时,更需做好约会 暴力的防范 ! 第一次发生约会暴力时,即便是轻微的推挤、掴掌、或口出秽言, 都必须坚定地表达出对对方出现暴力行为的愤怒,并给予严重的 警告,让对方感受到你要求暴力必须立即停止的决心。当发生暴 力,应告知家人或朋友,必要时,可寻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 治中心」的协助,切勿视约会暴力为一种羞耻,而轻忽其严重性。
婚姻暴力
婚姻暴力普遍存在于各社会阶层 ,受虐者几乎都是女性 。 1998年通过家暴法,家庭暴力正式被宣誓为一种犯罪行为,施暴 者必须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负责。设立全国性24小时113保护专线, 并建立了家庭暴力暨性侵害责任通报制度,确保护女性生命安全 并维护应有的社会正义与公平。 暴力发生的原因是伴侣选择以「暴力」的方法因应生活压力与彼 此间的冲突。与婚姻关系中性别权力结构不平衡有密切关联性。 男性透过暴力权控的方式拾回失去的能力感与尊严,但却被掩饰 为是生活压力下的失控行为者与冲突过程中沟通互动不良的结果。 遭受暴力的妇女会产生严重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施虐者可能失 去婚姻与家庭,并必须接法律的制裁 。
分手与结束
爱情关系发展历程的分合变量(卓文君,2000)。 分手的策略(陈皎眉,1997)—直接vs间接 四种常见的分手方式—「一方决定,一方无奈接受」、「双方自 然疏远」、「平和且理智地分手」、「协议分手,但双方或一方 感到痛苦」 分手归因的性别差异:女性多半认为是自己外型不够具吸引力, 男性多半认为是自己的条件不够、能力不足或缺乏经济。研究 (Rubin,Peplau,Hill,1981)发现男女对于关系的感受、对 问题的敏感度、分手的方式与分手后的调适具有性别差异。
客体关系理论
何以关系中焦虑追求亲密的人多数是女性,而不断在亲密关系中 退缩的人却多数是男性? 分离个体化—个体在依附过程中内化外在客体(母亲形象)表征, 认同外在客体,并逐渐与所依附的对象分离,最后走向个体化的 过程。 男孩在分离个体化过程中因被迫断然离开所依附的母亲,经历被 母亲遗弃的创伤。女孩则与母亲经历不完全的分离。 男孩与女孩在分离个体化过程经验的差异影响成人亲密关系的发 展—男性的心理界限较僵化严谨vs女性的心理界限较具渗透性。 连结成为男性的困难,分离成为女性的困扰。


遇到婚姻暴力怎么办?如何避免婚姻暴力? 受暴者--必须以坚决的态度要求配偶立刻停止暴力。倘若无暴力 的劝导无 效,务必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为首要策略,当处在生命危 险的当下,务必先取采低姿态,并趁机逃脱寻求各种协助。 施虐者-- 冲突过程中情绪高涨时尽快离开现场、请求配偶在暴力 警讯出现时协助提醒以冷却情绪、或者寻求专业的婚姻谘商之协 助,切勿铸下施暴之大错,失去婚姻与家庭,更得吃上牢狱之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