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二中2016届高考化学考点各个击破(含答案):倒计时第75天化学与材料的发展1、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①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湿法炼铜是用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A. ②③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水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可用作木材防火剂D.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与氯气、强酸、强碱溶液等起反应【答案】D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酒精和硝酸银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B. 乙烯和二氧化硫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 水晶项链、光导纤维、玻璃、瓷器等都是硅酸盐制品D. 反应AgBr+KI = AgI+KBr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I比AgBr更难【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是硅 B.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烧碱、石灰石、石英C.常用氢氟酸(HF)来刻蚀玻璃 D.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污水处理中的化学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B.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在身体有炎症时可以自行服用C.玻璃、陶瓷、水泥、光导纤维的化学组成都是硅酸盐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对维持生命不是很重要【答案】A6、金属冶炼技术随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
下列金属中,常用作还原剂冶炼其他金属的是()A.Ag B.Cu C.Fe D.Al【答案】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化硅、氧化铝均为高温结构材料B.汽油、乙烯均为石油分馏产品C.明矾、漂白粉均为自来水消毒剂D.光导纤维、涤纶均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答案】A8、以下4种有机物: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高分子链节的特点是,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碳碳键中有1个是双键;支链上有1个—CH 3和1个—CN 并且不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还有2个。
这些特点跟4种有机物小分子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答案应该是D 。
此题的解决还可根据高聚物先找出单体,再与给出的4种有机物对照,找出答案。
9、目前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航天工业。
宇航员在升空、返回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穿上10公斤重的舱内航天服,“神七”宇航员所穿的舱内航天服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它耐高温,抗氧化B .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C .它没有固定熔点D .它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答案】B【解析】B 项显然错误,如果质地较脆,则起不到对航天员的保护作用。
10、下列反应是加聚反应的是 ( )B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C .(C 6H 10O 5)n +6n O 2――→点燃6n CO 2+5n H 2OD .【答案】D【解析】A 、B 、C 项中的反应均不属于聚合反应,D 项中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11、美国科学家发现“超级的原子Al 13”,Al 13显示一个碘原子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超级原子微粒含有169个价电子B .镁能和Al 13作用生成Mg(Al 13)2C .等质量的超级原子Al 13和普通铝中含有的铝原子的个数比为1∶13D .超级原子Al 13能形成(Al 13)3分子而不能形成(Al 13)2分子【答案】B【解析】Al 13显示一个碘原子的性质;等质量的超级原子Al 13和普通铝中含有的铝原子的个数比为1∶1。
12、下列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光导纤维、玻璃、水泥、陶瓷等硅酸盐材料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克服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但强度比较差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D.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答案】C【解析】A项中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中强度比较差是错误的;D项中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光导纤维、单晶硅等其成分都不是硅酸盐。
13、科学家对人造血液和人造器官的研制及应用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列物质就可以作为人工心脏、人工血管等人体植入物的高分子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 (维通橡胶)(有机硅橡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下列关于上述高分子生物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合成维通橡胶的单体是:B.用于合成有机硅橡胶的单体是:C.聚四氟乙烯、有机硅橡胶均可看作加聚反应的产物D.有机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均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答案】B【解析】合成维通橡胶的单体是CH2==CF2和CF==CF2—CF3;有机硅橡胶是通过羟基之间缩水生成“醚”键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4、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并证实了碳的另一类单质,它们是由一系列偶数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中C60(足球烯,分子中含有30个双键)最具代表性。
下图所示为n个C60连接而成的物质X。
下列有关物质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难溶于水B.一定条件下X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X的摩尔质量为720nD.X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答案】C【解析】X是由n个C60连接形成的物质,难溶于水,所以A对;在C60中碳原子没有达到饱和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B对;摩尔质量是有单位的,所以X 的摩尔质量为720n g·mol-1,所以C错误;X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种单质,所以和金刚石、石墨等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所以D对。
15、现在大量使用的塑料,如聚苯乙烯,难以分解而造成的“白色污染”甚为严重。
铁道部下令全国铁路餐车停止使用聚苯乙烯制造的餐具,而改用降解塑料。
该塑料在乳酸菌作用下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下列有关降解塑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解塑料是一种纯净物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C.经缩聚反应生成D.单体是CH3CO-COOH【答案】C16、要分离下列四组混合物:①食盐与沙子②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④CCl4液体与甲苯液体的混合物(已知CCl4与甲苯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和110.6℃)(1)分离①、②的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分离③时所使用的仪器中有一种在其他组分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________。
(3)上述四组混合物分离时需使用酒精灯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过滤结晶(2)分液漏斗(3)②④【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离的方法,过滤、结晶、分液等等。
17、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6 mol/L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
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7.2 g镁条,同时向烧杯乙中放人10 g NH4Cl和20 g氢氧化钡晶体,搅拌使之溶解。
(1)A瓶中气体颜色,理由是 ;(2) B瓶中气体颜色,理由是 ;【答案】 (1)变深 Mg与盐酸反应放热,所以A中气体温度升高。
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变浅 NH4Cl与晶体氢氧化钡反应吸热,使B中气体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
【解析】考查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可逆反应2NO2(红棕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2O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反应(1)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使平衡左移,NO2的浓度增大,红棕色加深(2)NH4Cl与氢氧化钡晶体在常温下发生吸热反应,降温使可逆反应正向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18、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SO 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通氯气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
【答案】(1)K=SO2+NaOH===NaHSO3(2)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抑制Fe3+水解(3)Cl2+2Fe2+===2Cl-+2Fe3+Cl2、HCl【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过量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
(2)加入过量盐酸可保证铁元素浸出到溶液中,且Fe3+容易水解,加酸可抑制其水解。
(3)通氯气的目的是氧化Fe2+,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是剩余的氯气以及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19、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8.96L溶于水形成100mL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
计算:(要有计算过程,只有结果计零分)(1)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生成H2的体积(标况)(3)将生成的FeCl2配成400ml溶液,此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答案】(1) 4mol/L (2) 11.2g;2.24L (3) 0.5mol/L20、某金属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0.6 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1.0 g氧化物XO。
试通过计算推导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答案】第三周期ⅡA族【解析】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r,则由题意知:2X+O2===2XO2A r2(A r+16)0.6 g 1.0 g2A r 0.6 g=2(A r+16)1.0 g,解得A r=24由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所以X的原子序数为12,该元素是Mg,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21、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甲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试推断并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