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
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
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
其二是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请你继续关注好)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
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这时再引入新课。
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
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
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
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
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
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
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
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
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
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
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
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
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玻二、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
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
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
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
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
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
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
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
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
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幽默内容提要: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效课堂的构建,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的做法。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学生真正地参与自主探究。
再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教学风格,促进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当前的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倡导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初中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所以素质教育的实施向当前课堂的高效性提出了挑战。
在此前提下我市的化学教学改革推出了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三、五、五教学策略。
策略中提出了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的构建。
本人认为无论是何种课堂都必须以高效作为前提。
所以如何利用好当前的教学策略使化学课堂高效的运转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的重中之重。
一、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纯粹的填鸭式讲解为主线的“机械教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洋思教学法”“杜郎口1035 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给我们化学课堂改革充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在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纷至沓来之时新的问题也应运而生。
1、自由代替自主的假探究课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实验、合作等环节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但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得让学生进行探究,更不是说教师将问题提出后就让学生“放羊式”的乱探究。
如果这样就会使得课堂陷入到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所以探究的问题要用在必要的环节和必要的知识点上。
其而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导”的地位绝对不能动摇。
否则,不顾问题的难易,不管学生的实际,一味机械地套用探究模式,只会使课堂僵化而低效。
2、包装华丽的花课堂华丽的外包装很容易使人迷惑。
但是在华丽的外部包装之下暴露出来的却是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解决的苍白无力。
特别是现在的某些观摩课、公开课,教师往往在华丽的包装上下大力气。
可谓是各种教学手段齐上阵,搞得课堂“热热闹闹”。
但真正这节课下来,学生却学不到什么东西。
曾经听过某位老师的公开课,仅对金刚石、石墨、碳60 三者物理性质的探究就用了讨论、提问、板演、视频展示、模型展示等方法。
课堂反应可谓“热闹”。
因为前面的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说以后来有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只能是点到为止、草草收兵。
这样的课堂有什么高效可言。
华丽的包装只能使课堂效果适得其反。
我们不反对好的教学手段,但一定要用在恰当的时候。
那么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浅薄的建议。
二、全力打造探究问题,促进学生真正探究所谓探究活动的先决问题,就是让学生探究什么。
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学生花大力气探究,设计问题要有价值,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1、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问题设计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矛盾性和辩证性。
只有这样的问题,学生才有意识、有兴趣地去进行小组内的合作,进行探究。
例如,在碳与氧气发生反应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煤球炉上的风门有什么作用?风门开、关的时候,炉内会发生什么反应?因为学生对煤球炉非常熟悉,所以对照课本上的知识完全可以将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探究好。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此问题后提出:根据日常经验,关闭风门后炉内火焰呈现蓝色,这是否是碳的不完全燃烧时的现象。
针对学生如此高的探究欲望,我因势利导,提出了另外一个探究问题:蓝色火焰的产生可能会是哪些物质间反应产生的?而此时的问题是集辩证性与矛盾性于一身的。
很多的学习小组都总结出了非常多的答案:c 的不完全燃烧、co 的燃烧、c 与co 的反应、c 与co2 的反应等等。
但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以他们现在的知识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到课下让学生探究,但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去引导。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分层次递进式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全员高效素质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的学生指的是全体学生。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出自己的调子。
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说话相呼应,就要例我自己“化学课堂要想取得高效,就必须得分层次递进合上这根弦的调门。
式的进行全员参与的探究。
不同的学生思维想象高低不同,过高过低的思维起点,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要想抓住学生思维的起点就必须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探究问题及习题。
而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要做到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最终使整个课堂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下去。
例如,复分解反应的教学。
由于学生对酸、碱、盐及其物质的化学式掌握的不准、不牢,所以导致了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得不好,所以,我就把握住了学生思维的这个起点,先在第一个层面上做文章,先设计了如下的探究问题:给出每个小组常见的元素和原子团,然后,根据他们的化合价进行化学式的书写比赛。
这样在紧张和兴奋之余,加深了对常见物质化学式的印象。
因为这一层面上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能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