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作者:李海龙
来源:《财讯》2017年第06期
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旅游往深层次方向发展,养生旅游在旅游方式选择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养生旅游需求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广西巴马作为世界的长寿之乡,长寿养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广西巴马的重点旅游项目,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巴马现象”,本文基于巴马的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情况概述,进一步分析巴马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建议对策等详细情况,旨在全面的探究巴马长寿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及长远利益。
巴马长寿养生文化旅游
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1)旅游品牌的优势
第一,革命红色老区
巴马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百色起义的发祥地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而厚重的一笔。
第二,世界和中国的长寿之乡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县百岁以上的寿星有82位,90-99岁老人有776位,80-89岁老人有2850位,每10万人中有百岁以上长寿者30.13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居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首,是世界唯一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地方。
第三,广西优秀旅游县荣誉称号
巴马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境内有水晶宫景区和盘阳河流域景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寿乡探秘游已列为广西六大旅游精品之一。
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马还被评为“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最适宜人居住的十个小城”、“最佳休闲养生的十个小城”、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2)旅游资源的优势
首先有被英美岩洞探险专家称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晶莹剔透、震撼人心的长寿水晶宫和天然氧吧百鸟岩等溶洞群体及天坑。
其次有逶迤绚丽的盘阳河和湖光山色的赐福湖以及耐人寻味的那社“命”河风光;巴马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有少数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瑶族同胞能歌善舞,素有“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的说法,来到巴马,还能领略蓝靛瑶抛绣球,土瑶射弩、打陀螺等古朴的民俗。
第四有绿色长寿食品丰富,全县土特产众多且极其珍贵,其中巴马香猪、山茶油、火麻、糖蔗、矿泉水、珍珠黄玉米、龙骨花等是代表,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推荐为“绿色长寿食品”。
华昱有机农业项目已取得欧盟有机农业转换期证书。
(3)旅游生态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最佳场所,也是吸引旅游投资的重要条件。
巴马空气所含负氧离子高于国内大中城市十几倍甚至上几十倍,素有“天然氧吧”美誉;阳光远红外线辐射多,成为神奇的“生命之光”;水富含微量元素,天然矿泉水无处不在,是世人探寻的“神仙水”;土壤富含适于人类生存、益于人类健康的矿物质,地磁强度举世闻名,是一块奇妙的土地。
巴马已成为世人惊叹的“买药不如找个好地方”的天然神奇休闲疗养基地,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先生赞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成为广西打造休闲养生度假旅游项目的品牌基地和主战场。
巴马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巴马的旅游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届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据旅游部门统计,游客总量从2006年的11.6万人次发展到2015年11月的409.86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达36.2亿元;每年来休闲度假的养生人(候鸟人)达10多万人次,创造了广西旅游发展史上的“巴马现象”。
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将列入广西重点发展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巴马“长寿养生”在全国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并且,长寿养生是新兴的高端旅游业,发展空间极大。
其明确提出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要依托盘阳河流域发展长寿养生旅游,抓好旅游扶贫,发展现代农家乐,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规划建设一批养生精品项目,打响“长寿圣地、养生天堂”世界级品牌。
巴马的旅游业将上升成为全区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2)长寿文化得到积极开发
长寿文化是巴马兴县之魂,旅游发展之根。
多年来,全县积极开发寿文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深挖民族文化精髓,积极培育布努瑶、蓝靛瑶、壮族等具有地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
办好布努瑶“祝著节”、壮族“三月三”歌节和“盘王节”等群众性节庆文化,开发长寿老人补粮等民俗文化。
二是深入研究全县生态文化,发展生态产业,完善中脉养生长寿体验馆,抓好城区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发展民族歌舞表演、长寿文化展示和长寿生活体验等文化创意产业。
三是积极发展长寿文化产业,开发长寿养生和康体运动产品,重点发展以“惟仁者寿”装饰品、养生保健品、民族服饰等为重点的民俗工艺业,加快发展养生保健休闲业。
整理开发“长寿养生”丛书、编排一批民间表演节目和建设一批长寿文化体验项目。
(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增强
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努力,巴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优化了投资环境,全县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融资环境;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市场需求信息;做好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全力抓好“美丽巴马,清洁乡村”工作,进一步美化寿乡环境。
旅游靠生态,生态在乡村。
近几年,全县共投入2.65亿元建成甲篆乡百马至甘水桥自行车道、水晶宫、白魔洞等等多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
至目前为止,全县还没有一条联系外部的高等级公路或铁路,现有的二级公路也只是“三等”二级路,其路况不能满足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景区景点设施滞后,接待功能不足。
如水晶宫景点停车位不足、公厕少,旅游高峰期接待能力明显不足。
此外,整个县城内无一处较大停车场,城区道路两旁停车位不足,部分农家乐旅馆设备滞后,这些基础设施滞后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是对长寿文化、绿色长寿食品及其相关长寿产品的研究、开发、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对长寿文化的研究和开发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全县对长寿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层面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市场的管理还存在漏洞。
还存在一些假冒的长寿食品和产品充斥市场,因此要加大对绿色长寿食品和产品行业的管理力度,防止一些假冒伪劣绿色长寿食品和产品影响品牌形象。
巴马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要抓住巴马列入广西重点发展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战略部署,以“长寿圣地?养生天堂”品牌为核心,以精品景区、高端服务、完善基础、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为载体,努力把巴马打造成广西旅游新的增长点,真正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深入开展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会战,加快高等级公路、铁路和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完善提高县乡村公路等级,全力推进景区景点道路联接联网,改造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切实增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版”。
(2)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投入全县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建设长寿健康食品工业园区、国际性综合保健养生医院、瑶族文化风情园等设施,切实加强中英文旅游标识、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行社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环境。
(3)加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要抓住国家同意支持广西设立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区的机遇,精心配合自治区编制巴马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做好东巴凤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区的示范点规划工作,积极创新旅游扶贫工作模式,以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壮大农家旅馆为核心,努力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基地,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国家创建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区的目标。
结语
以上主要是以旅游业为例对巴马长寿养生做得全面分析,其中巴马的生态旅游、长寿文化(长寿产品)以及特殊民族风情为基本支撑点,打造的文化生态旅游具有广大的开发和市场前景,形成的“巴马现象”,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但“巴马现象”的发展理念“绿色、环保,营养、高端、养生”以及形式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王娟,潘顺安. 旅游符号与长寿之乡地区旅游发展——以广西巴马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86-90.
[2]黄广琳,梁明康.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人群体质特征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5:116-119.
[3]罗薇丽.论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D].广西大学,2014.
[4]向梅.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
[5]]张义.巴马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文教资料,2015,24:42-4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