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本管理思想
1.依靠人。过去,企业曾经热衷于 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 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在 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 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 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
2.开发人的潜能。生命有限,智慧 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 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 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 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 于事业之中。
企业文化建设所形成的企业员工 自觉的自我管理,使员工在特定的工作 岗位上创造性地区工作以达到企业目 标,同时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面而自由 发展的人,这是企业人本管理体制的最 高目标,也是人本管理体制的真正要 旨。
参考文献: 1.包季鸣.企业组织与人事[M].上 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256. 2.钱孝先.人本管理是新世纪管理 的一大特点[J].高等函授学报( 哲社 版),1996(6 ):39- 61. 3.马士斌.人本管理的真正体现— —生涯管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 科版) , 1999(4):51- 56] 4.科恩.论民主[M].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88:273. 5.郭永军.论作为道德范畴的民主 [J].东岳论丛, 1995(4). 6.肯尼迪,迪尔.企业文化[M].上 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9(5):4. 7.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 的管理艺术[M].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 社, 2000(10):311 8.张绍学.以人为本[M].成都:西 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011、荀况. 荀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韩非.韩非子[M].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9. 10.葛新斌.试析西方管理理论中 “人性假设”的基本形态及其关系[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1.朱熹注.孟子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沙因.组织心理学[M].经济管理 出版社,1987. [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 与金融学系] (责任编辑:韦玉)
[关键词] 人本管理 人性 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发展史 上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当前,我国经 济处于由初级市场经济向完善市场经济 过渡阶段,企业管理实务界迫切需求一 种新的能够对实务界管理进行有效指导 的管理新理论。人本管理突破传统管理 理论的界限,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 研究人,将人性看作人最本质的东西, 对管理理论加以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同时对企业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采取一定措施激发个体的动机,开发个 体员工的潜能,使个体产生一种内在动 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激 励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性因素: 需要、潜能和目标( 个人目标和企业目 标)。
人本管理中激励的人学基础需要, 是人的现实存在的本性,是人的生存发 展对环境、对象和自身活动的一种依赖 关系,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有 需要才会有人的生命,没有需要就意味 着生命的终止。提高员工自身能力,促 进员工全面发展才是人本管理中激励的 更重要的任务。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 都应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从动态的企业目标和企业结构的指导 下,考虑员工个人的因素,从员工整个 个人职业生涯来设计人力资源开发和配 置,以求得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协调 统一。
2.社会人假设。20 世纪30 年代哈 佛大学教授梅奥等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 发现:劳动效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 影响,而且与社会和心理因素关系更 大。因此,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利益 固然重要,但作为高级的社会生物,人 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更大,人 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来自满足社会和心理 需要。
3.自我实现假设。美国心理学家马 斯洛曾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 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能使 他们感到最大快乐。人们能做什么,就 应该做什么。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为自我 实现”,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自我 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 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由此获得最大 的满足。
一、中西人本属性评述 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首先 就要了解人的属性或人性。中西方学者 在对人性的研究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 差异,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主要是围绕 着人性善恶之归属。 (一)中国史上人性之假说 东汉王充在《论衡本性》中指出世 硕最早提出“性善恶相混论:以为人性 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 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 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焉。故世子作《养 书》一篇。”后世杨雄、司马光等亦持此 说。孟子批评了告子,系统提出并论证 了“性善论”。《孟子·告子上》说:“无 隐之心,非人也;无善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
四、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模式 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理论、制度设 计和管理行为三个方面的结合,使企业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活动具有了不同的实 践表现,从而形成多样的人本管理模 式。 1.管理激励。企业人本管理中的激 励既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行为,又是个 体员工一系列心理状态所组成的过程, 它是指管理主体依据个体员工的需要而
4.复杂人假设。也称权变人,认为 随着生活条件变化和人的发展,人们会 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出多 种多样的需要;各种需要相互结合,形 成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因此不能把复 杂多变的人归为一类,没有适用于一切 人的人性模式,管理的方式也必须随机 应变和因势利导。
清华大学张德教授主编的《组织行 为学》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现 代管理理论中的‘自我实现假设’有一 定的相似之处,荀子的‘性恶论’和西 方管理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十分接 近。”王德明等编著的《管子十日谈》等 很多译述《管子》的专著,都将《管子》 与西方提出经济人假设的古典经济学之 父亚当·斯密和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相提 并论。
工商管理
DEVELOPMENT RESEARCH
论人本管理思想
耿庆峰
[内容提要] 所谓的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人性的探讨是研究人本管理的基础; 人本管理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差别,理解这些差别是有效理解人本管理思想内涵的重要条件;对 人本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形式的深刻理解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之路。
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 与生俱来,是善的开端和萌芽,也是人 与禽兽的分水岭。通过“养心”、 “寡欲” 的道德修养,善端不断扩充发展,就成 为“四德”。“四德”发展到完美程度, 就达到圣人境界,故“人皆可以为尧舜” (《告子下》) 。《荀子·性恶》说:“今人 之性,饥而欲饱寒,寒而欲暖,劳而欲 休,此人之惰性也”,并提出“隆礼”、 “重法”、“礼法”结合的思想,被韩非、 李斯等人发展成为法家“法治”思想的 理论基础。
3.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企
业组织在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中,逐渐形 成的共同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 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管理的理念,即肯 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为手段 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文化的现实 手段是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形成以人 为主体的人本文化,通过实施软管理, 构建企业价值观。
三、人本管理思想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 以人为本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是针 对西方曾一度盛行的“以物为本”的管
84 发展研究 / 2008年 第3期
DEVELOPMENT RESEARCH
工商管理
理思想而提出来的。它不同于“见物不 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 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的作用的基上,突出人在管理 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 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二)西方人性之假说 美国心理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
将西方人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 1.经济人(X) 假设。这是西方古典
经济学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私利,工作的 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因而应采用 “胡罗卜加大棒”,即物质刺激与控制监 督惩罚的管理方式相结合,构成“任务 管理”模式。
3.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作为大 写的人,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 严和做人的应有权利。无论是东方或是 西方,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 重要的精神象征。
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支训 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 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 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 务。
5.人的全面发展。改革的时代,必 将是亿万人民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励 精图治的时代;必将为人的自由而全 面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6.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本身是一个 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 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仅 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 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 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2.员工参与和民主管理。员工参与 指的是企业组织通过鼓励员工参与企业 的决策工作,从而发挥员工的所有能 力,以使得员工和企业共同得到发展的 一种人本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 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参与式、代表参 与式和质量圈。
参与式是让下级在很大程度上分 享其直接监管者的决策权,它被推崇为 治疗员工士气低落的一剂妙药。参与式 允许最了解工作的人参与决策,结果可 能是更完善的决策;员工工作中的相互 依赖也需要和其他部门与工作单位的人 共同商议,这增加了对群体会议的需要 以解决共同影响他们的问题;参与管理 还可以增加对企业的承诺,如果员工参 与了决策过程,在实施决策时他们便不 会反对这项决策;并且,参与为员工提 供了内在报酬,它会使员工工作更有趣 和更有意义。代表参与不是让员工直接 参与决策,而是让员工中的一部分代表 进行参与的民主管理的具体形式。代表 参与的最大价值只是象征性的,如果管 理者对改变员工态度或提高企业绩效感 兴趣,代表参与并非最佳选择。质量圈 是指把员工划分成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小 组,让他们定期会面讨论质量问题,探 讨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建议以及实施 纠正措施的民主管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