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
XX 单位有限空间专项预案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本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本预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本单位从事生产,地址位于占地建筑面积职工人员主要产品为;本单位有限空间类别有共处。
表1 有限空间基本情况
有限空间本身具有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特点,在生产、维修、管理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缺氧、中毒、触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表2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单位视实际情况修改)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的应急方针,坚持以下应急原则:(1)设立警戒线,撤离所有无关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要迅速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撤离、疏散可能受到伤害的人员。
(3)禁止盲目施救。
(4)尽最大努力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识和记录,以便事故侦察和处理。
(5)事故报告: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应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和省主管部门。
在事故发生24 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构,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总指挥(小组长-单位第一负责人):公司总经理为应急总指挥,负责领导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现场指挥(副组长-作业负责人):负责执行总指挥下达的应急指令,负责应急信息传递、应急值守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总指挥不在时,由现场指挥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小组:由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组成。
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的现场抢险救援等应急工作。
1
现场指挥
应急小组
(2) 职责
总指挥
受政府主管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的领导; 定专项预案;
达预警、预警解除、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响应终止指令; 对事态发展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定对外信息发布人员,审批信息发布材料; 合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 定向政府主管部门的应急工作报告等。
现场指挥
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的应急指挥工作 应急小组
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抢险、通信联络、物资保障、应急疏散等应急工作。
急抢险人
员:——
人员职责:负责现场人员救援、伤员撤离工作
总指挥
1 2 3 4 5 6 7
3 4 5通信联络人员:——
人员职责:负责事故报警、事故现场对内和对外通讯联系
物资保障人员:——
人员职责:负责警戒、救援物资保障等工作
应急疏散人员:——
人员职责:负责现场人员疏散工作
医疗救护人员:——
职责:负责受伤人员前期救治
(五)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落实监控措施。
●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审批制度。
●主管安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
资格人员考试,并考核合格,取得安全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资格
证书,持证上岗。
●有限空间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制定可靠有效的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有
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
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预警行动
现场指挥接到可能导致事故的信息后,立即报告总指挥,并通知有关部门采2
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认为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经营场所主管单位报告。
一旦预警事故可能影响周边社区,应开展周边社区人员的危险警示工作。
(六)信息报告程序
(1)报警
事故发生后,发现者立即报告现场指挥,并拨打救护电话,报告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大小、发生时间,明示行车路线,并派专人到路口迎接救护车辆,火灾报警电话:119;伤亡报警电话:999、120。
公司24 小时报警电话:010-xxxxxxx。
报警同时,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有序疏散
(2)接警处置
现场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他职工应按照各自分工迅速进入岗位,履行职责。
(3)报告事故内容
总指挥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1 小时内向上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
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
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市安监局联系电话: 010-
区安监局联系电话: 010-xxxxxxx
(七)处置程序
(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发生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本公司应急响应分为内部、外部响应:
●内部响应:监护人员立即报告作业负责人。
作业负责人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进行应急处置、资源调配;监护人员立即开展现场救援。
●外部响应:发生超出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时,由总指挥负责启动救援,由
各救援小组按职责分工实施救援,由总指挥确定是否请求社会救援。
(2)响应程序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
救援器材。
●进入作业场所前,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评估,并有针
对性的做好检测和防护。
●对于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温、有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采取通风净化措施,使有限空间工作条件符合要求。
事故信息处置:做好事故信息处置,准确、及时提供和采集信息,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现场抢险队伍提供救援支持,保障应急行动有效。
(3)处置措施
●中毒急救: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撤离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食物排除;经皮肤吸中毒者,必
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眼耳鼻喉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视症状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缺氧窒息:当发现缺氧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让作业人员迅速离开作业现
场将窒息者移至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交医生处理,作业人员和抢救人员必须立即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监护人员负责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现场负
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排查确认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撤离;并及时向总指挥汇报;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应急疏散小组负责指挥并引导疏散人员按规定的
路线向安全区域进行疏散,疏散完毕后对疏散区域进行核查;
●危险区域的隔离(隔离方法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描述):救援人员用围挡设施
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救援者佩戴正压式呼吸器防护用品及安全绳、安全带等器材进入隔离区域;
●附件:
24 小时值班电话:xxxx
应急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安监局:;
消防:119 ;
医疗急救:120 。
(八)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