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联网科技导论-李梅-第6章长距离无线通信之移动通信网络
物联网科技导论-李梅-第6章长距离无线通信之移动通信网络
• 优点:提高频率利用率,组网灵活
• 缺点:网络构成复杂
• 按服务区形状分:条状服务区、面状服务 区
条状服务区
– 用户的分布呈条状(或带状),如铁路、公路、沿海水域 等。 小区
条状服务区
可采用多个频率复用
➢ 二频复用
r
r
r
f1
f2
f1
A
B
A
➢ 三频复用
r
r
r
f2
f1
f2
B
A
B
r f1
r f2
r f3
– 如图, 设置分集接收台 – 基站发射用全向天线,接
收用定向天线 – 提高基站接收灵敏度
Rd Rd
BS MS1
MS2
Rd
大区制设置分集接收台示 意图
• 小区制网构成方式基本概念
– 小区制:利用频率复用的概念,将整个服务区域 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低发 射功率的基站,负责本小区的通信。
第6章 长距离无线通信之
移动通信网络
蜂窝网络
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所 需的小区数最少,无重叠区,故所需的频率组数也最少, 最经济。仅有理论分析和设计意义。
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子区,每 个小区设一个基站。形成了形状酷似“蜂窝”的结构, 因而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称为蜂窝移动通信方式。
– 频率复用:
• N个相邻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簇) • 将可供使用的频道划分成N组 • 区群内的每个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组 • 相邻区群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组分配模式
• 基本小区有:(r0:小区半径)
– 超小区:r0 >20km(农村) – 宏小区:r0 =1~20km(人口稠密地区) – 微小区:r0 =0.1~1km(城市繁华区) – 微微小区:r0 <0.1km(办公室、家庭)
一般用户几十~几百个,一般用于专网。
• 提高覆盖半径是大区制需解决的问题 • 决定覆盖半径的因素:
– 地球的曲率限制了传输的极限范围 – 地形环境影响,信号传播可能产生盲区 – 多径反射限制了传输距离 – 移动台发射功率小,上行信号传输距离有限(上下
行传输增益差可达6~12dB)
• 解决上行问题的办法:
• 大区制
– 在一个服务区域(如一个城市)内只有一个基站, 并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MS1
BS MS2
MS3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 早期的移动通信网一般是大区制 • 主要特点:
– 基站天线很高,几十~几百米 – 基站发射功率大:50~200W – 覆盖半径:30~50km
• 优点: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 • 缺点:频谱利用率低,服务性能差,容量小,
r
• 按基站对小区的覆盖方式:
– 中心激励:
• 基站位于小区中心,有 时会有辐射阴影。
➢ 顶点激励: • 在顶点上设置基站,并采 用三个互成120°的定向天
线,以避免辐射阴影。
• 簇(区群):
– 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一簇(区群)) – 若N越小,则系统中区群复制得越多,系统容量越
大,频率的利用率越高。 – N叫做区群的大小,典型值3、4、7、9、12 、…… – 构成蜂窝网的二次几何图形
r
r
f1
f2
r f3
A
B
C
A
B
C
➢ 四频复用
r f1
rr
f2
f3
r
r
r
f4
f1
f2
r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3
f4
A
B
C
D
A
B
C
D
• 组网时需确定重叠区及载波/同频干扰比:
– 重叠区
• 重叠区太大,越区干扰大
a
f1
f2
A
B
• 重叠区小,弱电场区可能多。
a
f1
f2
A
B
面状服务区
• 指服务区不呈条状而是一个宽广的平面
• 小区形状:应该是规则结构:圆形(全向天线), 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
• 设蜂窝移动系统共有 S个不同的双向信道
• 其簇的大小为N
C
• 簇内每个小区分配有 A
K个信道,小区间信
B
道分配各不相同
• 簇在系统中复制M次
•则
– S=KN
– C=MKN=MS
C
A
B
C
C
A
A
B
B
• 簇内同频小区位置的确
定
沿着任意一条六边形 边的垂线方向移动a 个小区,并逆时针方 向旋转60°,再移动b 个小区。
A
b D
A
a
图 2.3 确定同频小区的方法
A B
C
N=3,a=1,b=1
A
C
B
D
E
F
G
B
A
D
C
N=4,a=0,b=2
N=7,a=1,b=2
常见正六边形小区群的图案
1G - 模拟蜂窝移动技术
出身
1946年 移动电话服务在美国出现 1947年 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移动概念 50至60年代 贝尔实验室发展了蜂窝无线电话原 理 美国 AMPS, 英国TACS,北欧NMT 1981 (Nokia/Mobira, Erricson)
1987年TACS进入中国运营 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模拟移动网络
特点
多址方式:FDMA 无数据传输能力
频分多址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Address),有许多 不同技术可以用来实现信道共享。把信道频带分割为若干更 窄的互不相交的频带(称为子频带),把每个子频带分给一 个用户专用(称为地址)。这种技术被称为“频分多址”技 术。频分复用(FDM)是指载波带宽被划分为多种不同频带 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可以并行传送一路信号的一种技术。 频分复用技术下,多个用户可以共享一个物理通信信道,该 过程即为频分多址复用(FDMA)。FDMA 模拟传输是效率最 低的网络,这主要体现在模拟信道每次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 使得带宽得不到充分利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 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 (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 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 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 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应用原因
蜂窝网络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源于一个数学结论,即 以相同半径的圆形覆盖平面, 当圆心处于正六边形网格的 各正六边形中心,也就是当圆心处于正三角网格的格点 时所用圆的数量最少。
虽然使用最少个结点可以覆盖最大面积的图形即使要 求结点在一个如同晶格般有平移特性的网格上也仍是有 待求解的未知问题,但在通讯中,使用圆形来表述实践 要求通常是合理的,因此出于节约设备构建成本的考虑, 正三角网格或者也称为简单六角网格是最好的选择。这 样形成的网络覆盖在一起,形状非常象蜂窝,因此被称 作蜂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