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城市规划199711规划实例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周澍临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一、设计范围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
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
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
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
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
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
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
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
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城市规划28199711图2规划结构图和人民广场大片绿地;沿苏州河开辟滨河林荫道;在南北高架道路旁,辟建绿化隔离带,建筑物的红线后退,既美化环境,也减轻了噪声、废气、降尘的影响;自行车专用道宁海西路辟成林荫道。
二层步行平台将上述绿地联系起来,构成了区域内的绿化系统。
31道路与交通所有主、次干道实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主、次干道上设公交专用车道;禁止占道路停车(包括自行车),社会停车泊位的设置采取短缺供应政策,以限制中心区的停车,从而减少中心区地面车流量;主要的步行道设在道路之上的二层平台,区域内形成二层步行平台系统;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地铁系统将是与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模式,并可采用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水上出租等多种辅助交通模式,解决区域内的交通。
41城市开发、形态和形式根据城市设计所勾划的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来确定城市开发形式。
在确定建筑物覆盖率和后退红线时,鼓励在开发时共同承担专用通道、开放空间、广场和二层步行平台的建设。
作为对开发商所作贡献的奖励,允许其建更多的面积,并可以有较高的覆盖率。
(二)设计准则(Guide lines )根据确定的总体规划方案,制定建筑设计和道路景观设计的准则。
在设计准则中还对特殊地段,如人民公园、苏州河滨江绿带和沿成都路高架道路绿化隔离带的绿化配置做了专门的设计。
11建筑设计准则(1)建筑的特征、体量建筑物的首层要求具有人的尺度,可以通过景观要素、饰面材料及质地、建筑纹理和韵律的表现以及建筑细部等处理手段来实现。
要尊重现有建筑,尤其是近代保护建筑。
同时考虑建筑的其他要素,如柱顶壁缘的线脚、门窗花饰、遮阳天蓬等。
(2)建筑形式为保证建筑之间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要调强体现城市街墙(St reetwall )景观,尽可能地从红线退让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根据空间结构规划的需要,确定主楼的后退,要注意建筑物的横向设计,如阳台、外廓、雨蓬等。
鼓励建筑物之间用高架廓道或地下隧道相联通。
(3)材料选用的外墙面材料为天然石料、砖、透明浅色的玻璃。
鼓励用装饰性的金属材料来强调效果,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
(4)色彩不要大面积地使用明亮耀眼的颜色,石料和砖石砌块要保持自然的色彩。
玻璃和金属的颜色,宜选用柔和、中性的色调,如透明的窗玻璃,古铜色、灰色、绿色和蓝色的材料。
可用一定程度的对比,来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和外貌。
(5)停车停车库要与建筑物相协调,采用适当的建筑手法和绿化构筑视觉屏障。
车库入口和人流出入口分开。
(6)货运装卸服务区通过建筑、树木和其它遮挡视线的方法,使货物装卸区避开公共活动空间。
不提倡在基地内开辟穿越的汽车通道。
(7)基地出入口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设置车辆出入口。
(8)照明建筑泛光照明不应直接射入其它建筑的窗内。
在建筑顶部的照明应该按照夜间远处眺望的要求设计。
在建筑设计准则中,还对四个不同的功能分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特定的要求。
21街道景观设计准则(1)道路根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的原则,提出了推荐的主、次干道和支路的横断面(图3、图4)。
对不同等级道路的铺砌材料、绿化和照明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和建议。
(2)道路交叉口交叉口的设计要明显区别于道路的路段,但材料、色彩、绿化和照明必须与道路相调和。
绿岛布置要有较强的方向感,可以设计成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菱形、八角形等。
(3)停车根据发达国家大城市的经验,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心区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建议在建设新建筑时,不作停车泊位配置的硬性规定,如需设置停车库,则高度超过1米的停车库面积计入容积率,而提供社会出租车停车泊位的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
两块基地尽可29城市规划199711图6二层步行系统图能共用车辆出入的通道。
地面停车要用绿化、幕墙或其它建筑物作视线遮挡。
(4)公共交通推荐采用地铁、轻轨、高架单轨、水上出租(Water Taxi )等无污染的公交和通勤系统,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小汽车的需求。
各类公交站点应设置能容纳每辆车5%乘客的候车亭,停车亭的设计应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呼应。
在城市结构中的地区或分区中心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站。
(5)区域入口(Gatewa y )区域入口(Gatewa y )的设计是使人们进入上海市中心区时具有识别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其风格应体现区域的特征,在跨越主干道设置时,可结合人行天桥设计。
(6)人行天桥在规则方案中提出通过两层步行系统来疏解地面拥挤的人流。
两层步行系统的组成,包括:建筑退让、横跨基地的附属建筑、二层广场平台和人行天桥等。
每一幢建筑都应与二层步行系统相贯通。
人行天桥可以是开敞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在二层步行广场上可以适量地安排绿化、建筑小品、座椅等(图5、图6)。
(7)公园和开放空间在区域内建多处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和公园,并用步行广场和林荫道将各分区与人民公园、苏州河滨河道相连,步行广场应用绿化、喷泉、特殊的地面铺砌、色彩斑澜的旗帜、街头桌椅、照明等多种手段来丰富街头的生活气息。
公园为居住区创造富有个性、宜人的环境也被用作高架道路的绿化隔离带(图7、图8)。
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开发项目的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组团共享的小型绿化庭院,对不同的建筑后退界线,确定不同的绿化率。
随着规划的实施和道路的拓宽,架空线缆应埋设在地下,为行道树生长提供更多的空间。
在绿化种植配置的要求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和建议。
(8)照明街道照明光源宜采用具有自然色彩的金属卤盐灯,人行道和公园的照明光源则应选用色彩最柔和的白炽灯。
对不同场合的灯杆高度都作了具城市规划30199711图9灯杆标准图体规定(图9)。
(9)标志物用大量的商业性招牌(包括霓虹灯广告)为手段,喻示买卖兴隆和繁荣的做法,只是一种新潮和时尚,而建筑物和街坊立面被招牌所覆盖,人们将不能欣赏到城市建筑所具有的坚固性、永恒性和历史文脉。
为此,对商业性的招牌和广告的尺寸大小、悬挂的位置和数量应加以管理和控制。
(三)土地使用和区划(Zonin g )为了保证规划原则的贯彻,对区域内的建筑总量进行控制,按照确定的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区划(Zonin g ),落实每个街坊的用地性质、允许容积率、建筑退让、覆盖率、建筑高度控制、停车泊位等技术经济指标,为规划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将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五个发展分区,每一分区都有独特的性质,这部分内容包括区划图和与其相配套的规划技术参数。
三、讨论与思考11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由于我们与美国HO K 公司合作完成的城市设计文件还达不到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直接操作的依据,为此今年我们又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拿出一套可操作的文本。
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的土地使用和空间结构布局方案,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按土地开发成本计算合理的建筑容量;运用交通规划模型计算定量地分析区域内的交通流量及分布,编制道路和交通系统的规划;根据确定的建筑容量,编制供电、供水、通讯、煤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改建规划。
最后,用图则的形式将以上的成果落实到街坊和每块开发基地上。
图则以每块基地为单位,包括图、表、文字说明等内容,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1城市设计的实施由于城市空间布局的需要,街坊之间的容积率进行了重新分配,必然带来了局部地块的规划设计要求与现行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抵触;在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过程中,容积率高的地块如何补偿容积率低的地块;开放空间和二层步行平台系统如何统一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实施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土地有偿使用的市场经济机制为实施城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通过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可以通过经济的手段,严格地按批准的城市设计组织实施。
参加工作人员:美方:Flo y d Zimmerman 、David Gna 2e gy 、MarkHusser 、Silas Chiow 等。
中方:关镇南、梁毅睿、严伟、张莉、孟海明等。
顾问周太彤、毛佳梁、张国洪、G y oObata 、R y an Stevens 等。
(本文得到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名誉院长李德华教授指教,谨表谢意。
)作者工作单位:上海市黄浦区城市规划管理局AbstractsRe g ional Inte g ration and Susta inable Develo p mentThe f ormulation and im p 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 p ment p lan f or urban a gg lomeration of Pearl-River-Delta Economic Re g ionb y Fan g Qi n gf an g et,alThis article discusses t he re g ional inte g 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 p ment and it s p lannin g in line wit h t he f ut ure of t he Pearl-River Delta rural and urban under t 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 y.The Enl i g htenment f or Modern Urban Plannin g G a ined from the Stud y of the Ancient To w ns in H exi Area,G ansu Provinceb y Zhao J i m i n gThis article raises a corres p ondent urban p lannin g idea and st rate gy b y anal y zin g t he g iven p eriod urbanization p rocess in t he mid and western p art of China.The Selected Works of the Urban Desi g n in Shan g ha ib y Zhou S h uli n et,alShan g hai is now intentionall y fosterin g it s urban f unctions in t he fields such as dist ribution,p roduction,mana g ement, service and p ioneerin g in order to meet it s st rate g ic tar g et and be finall y ranked amon g t he world level centers in e2 conom y,finance and t rade,Accordin g l y,Shan g hai’s master p lan shows it s la y out which makes t he g rou p dist ribution and axial develo p ment inte g rat de,t he21st cent ur y CBD will be built u p,coverin g an area of t he bounds,p art s of t he sout h and nort h bounds,L u j iazui in Pudon g as well as a number of sub-urban centers.Some of t he urban desi g n works are demonst rated for y out referene.The Extension and A pp l ication of the Plannin g Mana g ement Mode onLand to the Marine Territor yT a ke Q in g dao f or exa m p leb y Y uan Benli n g et,alThis article anal y ses t he p roblems in mana g ement alon g t he coast line in Qin g dao,and p resent s it s ex p erience of solvin g t hem in reformin g t he instit utional s y stem,buildin g u p administ rative or g ans and le g islation enforcement.American Ex p erience f or the Site Se Iection and Develo p ment of Hi g htech Parksb y Zhan g Ti n g w eiThe Chinese g overnment has ended tax deduction/exem p tion p olicies offered to forei g n hi g h tech com p anies.How can Chinese cities att ract hi g h tech indust ries,or kee p t hem f rom movin g out now?This article reviews t he develo p ment histor y of hi g h technolo gy in t he U nited States,focuses on p rinci p les of hi g h tech indust r y s y te selection,and anal y zes various p olicies ado p ted b y U S cities in encoura g in g hi g h tech develo p ment.The aut hor p ut 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f hi g h tech att raction p olic y for Chinese p lanners,em p hasies t he im p ortance of a com p rehensive,d y namic p ro-hi g h tech p olic y p acka g e based on lon g-term considerations.t ransl ated b y Oi n Fen g x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