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转控制线路说课
【设计理念】
1.“生活即是教育”,所以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80%的时间留给学生,20%的时间作为老师教学及引导学生,并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将互联网搜索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有机结合,在增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情感、职业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对LM7805稳压电路的探究学习,激发和提高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机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
3. 基于“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知识迁移思维,加强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应用。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本节课本着新课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注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
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及对策】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机电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掌握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会装接和调试简单控制线路,对于万用表、电工工具等的使用已掌握较为熟悉。
同时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电气控制产品很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
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对于抽象、理论的知识学习能力较差,基于这样的学情,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引导,小组
合作”、“信息化手段辅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出来,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趣,知识和技能有用。
【教材内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正反转控制在现代化生产中属于绝对不可缺少的生产控制环节,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万能铣床主轴的正传与反转、起重机的上升与下降等。
它在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中,前面与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紧密相连,后面与位置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启动控制、制动控制等密切相关,对今后进一步进行电工技能实训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1、会分析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2、能掌握联锁保护方法;
3、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控制线路的装接
4、会对控制线路自检和排故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项目情境、仿真验证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安装调试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微视频”等信息化教
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增强专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重点】: 1. 会根据已有控制线路布置图画出接线图
2. 会控制线路的装接、自检和排故
【项目难点】:自检和排故的分析方法
内容创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2课时授课。
本节课教学是第二学时,通过“课前布置任务,收集资料”及以解决一个实际生活的问题为教学引入,实现知识技能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问题的解决。
在装接电路问题上,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上不仅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了括展,而且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
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及项目制作过程中。
策略创新:
1.教法创新:结合实际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实例探究法”等多
种教学方法。
2.学法创新:引入实际生活实例,采用“做中学”教学方法。
3.教辅手段创新: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1.教学场地: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智慧教室,3人为一组,共8组。
2.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软件仿真辅助教学,网络数字化资源。
3.教具准备:多媒体PPT、实验电路器材、数字式万用表、微视频(起重机吊钩升降控制课前引入视频)。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