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工企业防火复习资料

自考工企业防火复习资料

第一章危险品及危害性1、危险品: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害特性,在运输、存储、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或物品。

2、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它化学品。

3、危险品分类:第1类爆炸品 第2类:气体 3类易燃液体 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然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液体的物质 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物质 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物质 7类放射性物质 8类腐蚀性物质 9类杂项危险物质,包括危害环境。

4、危险品包装分类 1类包装:高度危险性物质 2类中等危害性物质 3类 轻度危险性物质。

5、包装标志:危险货物包装一般由文字、数字、图形、颜色等组成分成标记和标签其中4个标记26个标签。

6、化学品安全标签:指标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一组文字、象形图和编码的组合。

7、标签要素:标识、象形图、信号词、危险说明、防范说明、应急咨询电话、供应商标识、资料参阅提示语等。

8、爆炸品物质类型:爆炸性质、爆炸性物品、烟火物质。

9、爆炸品危险特性:敏感性、不稳定性和安全性、殉爆、毒害性。

10、应急措施:爆炸品着火可用水、空气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最好的灭火剂是水。

扑救时要注意利用掩体、墙体、低洼处、树干等均可利用,有毒物质应注意防毒,不可关闭关闭门窗等窒息灭火。

11、气体物质类型:压缩气体(-50℃)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冷冻液化气体。

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氧化性。

12、计算:满液时液化气体压力随温度的变化()1212t t P P -+=αβ 实际充装系数容积自重总重=- 1P 气瓶满液温度1t 时液化气饱和蒸汽压,MPa 2P 液化气体在温度2t 时的压力,MPa α由温度上升到温度2t 时液化气平均压缩系数 β由温度上升到温度2t 时液化气平均膨胀系数(查表)13、漏气、着火应急措施:气瓶漏气应及时设法拧紧气瓶阀。

氨气瓶漏气应浸入水中其他剧毒气体应浸入石灰水或水中,操作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

着火处理:漏出气体着火如可能应将附近的气瓶移至安全距离以外。

并设法组织继续泄漏,先对气瓶冷却在设法控制泄漏后在扑灭。

14、易燃液体物质类型: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

危险特性:高度易燃、蒸汽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麻醉腐蚀性。

15、着火应急措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的烃基化合物可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剂 初起用二氧化碳扑救,重质油品可用水或泡沫扑救,能溶于水的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扑救。

扑救时需要用水冷却容器设备外壁。

16、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固态退敏爆炸品 危险特性:易燃易爆、遇酸、氧化剂的燃烧爆炸性、自反应性、毒害性、遇湿易燃性、自然危险性,着火处置措施:易燃固体绝大多数都可以用水扑救,自反应物质不可用窒息法、最好大量的水冷却。

金属元素粉末火灾不可用水也不可用二氧化碳。

17、易于自然物质 危险性:遇空气自然、遇湿易燃易爆、积热自然。

应急措施:遇湿易燃易爆的易自然的物质不可用二氧化碳、水或含水的任何物质扑救。

18、遇水放出易燃液体的物质 危险性:遇酸或水的易燃性、爆炸性。

应急措施:遇水放出易燃液体的物质不可用水或含水的灭火剂扑救,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不含水的也不可以使用。

19、氧化性物质的危险性:强烈的氧化性、受热撞击分解性、可燃性、与酸作用的分解性、与水作用的分解性、强氧化物质与弱氧化物质的反应性、腐蚀毒害性。

20、毒性物质的危险性:毒害性、呼吸中毒、消化中毒、皮肤中毒。

第二章 储存物品与生产火灾危险性分析一、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特征:1、甲类火灾危险性:1)闪点小于28℃。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汽作用能产生爆炸极限小于10%的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然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作用能产生易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4)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氧化剂。

5)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或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生产:+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2、乙类火灾危险性: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然的物品。

生产: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3、丙类火灾危险性1)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二、影响存储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因素1,、储存物品本身的易燃性和反应性2、易燃性和反应性之外所兼有的毒害性、腐蚀性和放射性3、储存条件4、物品包装的可燃程度及量的多少5、与灭火剂的抵触程度和遇水生热能力6、储存物品的种类。

影响生产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因素:1、生产工艺条件2、物料所处的状态3、生产场所可燃物料的种类和存储量三、气体火灾危险性特征:1、易燃气体2、具有氧化性的特点3、易燃气溶胶四、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判定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指标2、划分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界限3、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细化。

五、火灾热量释放速率的氧消耗原理主要假设:1、消耗单位质量的氧气释放的能量为常数13.1MJ ╱kg 2O 2、所有气体都被认为是理想气体3、引入的空气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所有不参加反应的都包含在氮气里4、测量的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干气,水分在进行气体分析前已从样品中除去。

六、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处防火分区有不同的火灾危险性的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厂房或实验内存放的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量小于最大允许总量,且其与建筑物的单位容积的比值小于单位容积最大允许量是,其火灾危险性类别可按较小的确定。

七、液态甲乙火灾危险性物品单位容积最大允许量的确定与空气混合比低于爆炸下限的5%,可不按照甲乙火灾危险性进行确定。

V L d d v 93.830 V--液体蒸汽的体积 L d --液体相对密度 dv --液体蒸汽的相对密度第三章 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1、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构成:直接原因、事故扩大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直接原因:1、人的原因2、物的原因3、天灾及第三者行为的原因事故扩大原因:1、火灾发现不及时2、事故处置不得力3、防火防爆措施不完善4、消防设施不完善间接原因:1、技术原因2、管理原因3、教育原因4、身体及精神状态的原因基础原因:最原始最基本的原因包括管理、基础教育、法规制度建设和历史原因等2、火灾爆炸事故原因类型:燃烧类火灾爆炸(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粉尘喷雾爆炸、气体分解爆炸、破坏性爆炸)泄漏类火灾爆炸、自燃类火灾爆炸、反应失控类爆炸、热传递类蒸汽类、破坏平衡类蒸汽爆炸3、火源型火灾:燃烧类和泄漏类;蓄热型火灾:自燃类和反应失控;潜热型蒸汽爆炸:热传递和破坏平和类蒸汽爆炸。

4、泄漏类火灾爆炸:是处理、存储或输送可燃物质的容器、机械或设备因某种原因造成开放而使可燃物质泄漏到外部或助燃物进入设备容器内部,遇点火源后引发的火灾爆炸。

造成物料泄漏的原因主要是:设备材料的缺陷、机械性能降低和人为因素。

预防:防止泄漏、及时发现泄漏、及时堵漏和防止火灾爆炸。

5、自燃类火灾爆炸:因热量蓄积引起自然发热而导致可燃物质温度达到自然点所引起的火灾爆炸。

条件:物质在正常条件下存在自发放热反应,反应放热速率远大于体系散热速率。

6、破坏平衡类:是因为过着液体气-液平衡状态被破坏而造成的急剧相变所引发的物理爆炸。

条件:密闭容器中存在大量的过热状态的液体;过热状态的液体温度比标准沸点温度高很多;容器气相部分器壁破裂且在靠近液面处出现面积足够大的开口。

分为:高压液体蒸汽爆炸、加热液体蒸汽爆炸和常温液化气体蒸汽爆炸。

第四章 火灾与爆炸事故后果定量分析1、火灾高温火焰的热辐射作用和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是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伤害破坏作用的主要原因。

2、热辐射危险性的破坏准则:热通量准则、热强度准则、热通量-热强度准则。

3、爆炸冲击波的形成及特征参数: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在迅速向外界膨胀的过程中,剧烈冲击压缩周围原本处于平静状态的空气,周围的空气因受到冲击而发生扰动,周围空气的状态发生突跃变化,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空气密度增大,这种扰动空气传播 。

峰值超压、持续时间和比冲量三个特征参数来衡量。

4、火灾分为池火、喷射火、火球、蒸汽云火灾和固体火灾等形式。

最大火球直径和火球持续时间: 火球最大直径:38.5m D = D —火球最大直径,m ; m —火球消耗的可燃物质质量,kg ;对于单罐储存,m 取罐容量的50%;对于双罐存储,m 取罐容量的70%;对于多罐储存,m 取罐容量的90%。

火球持续时间:345.0m t d=动量扩散 ; 66.2m t d = 浮力扩散,大于30t ; 火球升腾时间:61.1m t s =; 火球热辐射通量:θπτχcos 42L qr q='',1=τ, 32.027.0p r =χ存储压力p 在0.2-0.4Mpa 之间。

2)(2T p T H Z R L -+= p Z 动量扩散取D/2,m ; 浮力扩散取5D/6,m ;T H 目标高度,m ; TR 目标至火球中心水平距离,m ;d t Q q /= q火焰热释放速率,kw ; Q 火球释放的总热量,KJ ; 液态烃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距离池火中心L 处目标物接受池火火焰热辐射通量为:24cos Lq q r πθ ='' r q 火焰的总辐射能量输出,kw ;q D q q r r )0034.021.0(-==χ 22)2/(T T H H R L -+= D qH 02.1235.05/2-= 第五章 防火防爆技术对策1、工业企业消防安全设计:周围环境、地理条件、消防环境。

2、工厂功能分区:生产车間及工艺装置区、动力公用设施区、仓库与堆场区、修理设施区、生产管理及其他设施区。

3、消防车道的布置要求:1)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一般与厂区、库区内其他道路合用 2)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甲乙类或1500的乙丙类库房一个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装卸区及危险品仓库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路面宽度不小6m 转弯处不小于12m 。

4、工厂总体布置:按使用工能要求分区布置(总平面布置要求、功能分区)、确定防火间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