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爱哭鼻子的小姑娘作者:来源:上传时间:2011-04-11 09:57:38关键词: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爱哭的,小姑娘案例描述与分析清晨,郑玉和大姨牵着手,小脸阴阴的,慢慢地走了过来,还没到教室门口,眼泪下来了,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大姨的衣服:“大姨,大姨……”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大姨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

我迎了上去,郑玉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大姨往回走。

“郑玉,为什么哭呀?”郑玉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大姨边哭边说:“大姨,我要回去,嗯……嗯……”大姨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陆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

”说着,带着郑玉下楼去了。

“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郑玉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小班时是哭得较“韧”的几个孩子,小班第一学期快近尾声时,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

可是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而且开学也已两个星期,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我曾经分析过郑玉的个性,她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

但从她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折,却有其特殊性:郑玉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她:“郑玉,都上中班了,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饭了”她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

问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郑玉,老师来喂你。

”她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

她对美工活动和计算活动兴趣不高,经常犯难地说“我不会。

”完成得也很慢。

但是郑玉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口齿清楚伶俐,表达流畅,思维有序,回答问题正确,想象能力也丰富。

综合这些情况,我认为郑玉的先天气质虽然偏于抑郁质,但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属于“强型”中的“活泼型”这一类型。

造成郑玉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是性格对气质起了制约作用,即性格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了某些气质特点。

仔细分析郑玉的家庭情况:她自幼是大姨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大姨,父母虽是同住,他们的主要任务可能也就是给她讲讲故事,做些交流,吃,穿、睡都是大姨照料的,连假期也跟着大姨回乡下,(虽然其母亲也有寒暑假)。

大姨是个尽心尽责的保姆,但在教育上,不懂或不能象父母那样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迟缓,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如何使郑玉的性格变得开朗,主动活泼起来,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她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她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她玩。

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

隔了几天,郑玉带了顶红色毛线帽来幼儿园,依旧不太高兴,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说:“哟,今天郑玉带了顶小红帽吗,真漂亮!”这两天孩子们正在听《小红帽》的故事,郑玉听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翘,整张小嘴脸得意起来。

“戴这么漂亮的小红帽,可是不会哭的噢,来,跟大姨再见,我们给小朋友看看去”郑玉忘了哭的事,高兴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

连着几天,郑玉都带着小红帽来幼儿园,即使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也别过脸去,不让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会儿就好了。

怎样解决郑玉吃饭难的问题呢?这天,郑玉又支着头,撅着嘴,看着饭碗,我故意说“我们郑玉呀,最能干了,小班的小朋友才不会自己吃饭呢,郑玉一定会自己把饭菜吃完的。

吃完了,给陆老师看看,奖励她五角星。

”郑玉果然吃了起来,可是她不爱吃,过了一会儿,趁我去收拾饭桌的时候,悄悄地把饭菜倒在锅里了,然后兴冲冲地拿着空碗,对我说:“陆老师,我吃光了。

”我还真以为她自己吃完了呢,吃惊地摸着她的头,笑咪咪地说:“哟,郑玉真厉害,吃得这么快呀!”旁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没有,她把饭菜倒掉了。

”“啊?”这下,我忍住笑了,“郑玉,你把饭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没有五角星奖励喽,不过,要是明天,你能把饭菜吃完,一定会得到五角星的。

”郑玉点了点头。

第二天吃饭前,我及时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了,也得到了奖励。

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如果及时得到肯定,再次出现或多次出现时,持续给予不同形式的正强化,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

可以说,我们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措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体会与反思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

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

而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发展正常。

(3)情绪积极向上。

(4)人际关系融洽。

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

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

(5)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格特征。

(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

在我们带班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表现为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幼儿,比如象郑玉这样的孩子。

而《纲要》要求应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个案观察1“丁鹏,别插队”我站在活动室门口正在组织男孩子们饮水。

段阳阳手里拿着水杯也插口道“丁鹏,你这样不听话,会把老师累坏的”然后又向我“王老师,你不累吗?你也喝点水吧!”“谢谢!段阳阳”他的胖脸上马上乐开了花。

个案观察2“高子清,你怎么了?”组织孩子们上完厕所回来。

我正在弹琴,稳定孩子们的纪律,孩子们听到琴声也安静地开始听琴做韵律活动了,忽见段阳阳站起身走到前排俯身关切的向趴在桌子上的高子清“你不舒服吗?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告诉我,我去告诉王老师!”我也忙走过去问高子清怎么了。

后来高子清身体有点不舒服。

我忙带她去医务室作了处理。

想多亏了这心细的段阳阳呀1观察3“阿奶,你过马路小心点,再见”段阳阳一边走向活动室一边向送他的姨奶叮嘱“这孩子真会关心人…”旁边的几位家长称赞到观察4早上我正在院子里带孩子们做操,忽然发现段阳阳抹着眼泪。

不作操了。

“怎么了?段阳阳”我过去问。

他不做声。

旁边看操的姨奶奶过来拉起他的手走出了队伍。

做完操回到教室发现姨奶奶正在抚摸着他的头说着什么。

我刚要问个究竟,姨奶奶冲我递了个眼色,拉我到一边说“作操时,他看见张辰喧妈妈亲了一下张辰喧走了,他可能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心里难过了”姨奶奶眼圈红了,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我走过去对段阳阳说“来,让老师妈妈亲亲”亲了一下他的胖脸蛋说“来,当老师妈妈的小助手做值日生给小朋友发勺子去吧!”“好吧!王老师”他红红的眼睛乐成了一条缝。

忙开了。

观察5孩子们正在安静的操作数字游戏。

忽听“嬉…”说笑的声音传开了。

放眼望去。

又是段阳阳!“段阳阳!”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头开始操作了。

但不一会儿他又动这个小朋友。

逗哪个小朋友笑了…个案分析:段阳阳是个胖乎乎、个头较高的小男孩。

入园以来姨奶奶就告诉我们老师。

孩子生下没几个月妈妈就丢下他走了。

因为爸爸和奶奶工作忙他一直由姨奶奶带者缺少母爱的段阳阳感情非常细腻。

也很脆弱。

他很善良。

也很有礼貌。

懂事的他会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周围的人。

但在集体生活中他的自制力较差。

集体活动中做小动作。

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

动作操作能力较差。

因此对与这个纯真、可爱的小男孩既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有一颗细腻的母爱之心去鼓励安抚他娇嫩敏感的心。

一面又要有老师的理智去发现引导他改正不足。

教育措施:1)与经常照顾他的姨奶奶沟通建议在家里作为成人尽量少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活缺憾。

不要让孩子娇嫩的心中留下自己从小就没有妈妈。

自己很可怜的感觉。

因为母亲对他来言是不存在记忆的、更多的信息还是来自于自己周围成人的暗示。

更何况家中爱他、关心他的人也很多。

有时候可以通过故事等引导他知道虽然妈妈离开了自己。

但现在有奶奶、爸爸、姨爷爷姨奶奶、姑姑等许多人也在爱他、关心他所以其实他也很幸福。

应该听他们的话。

努力做个好孩子。

2)在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生活中像一位妈妈一样引导他、关心他。

也要保持老师的理智。

发现引导他改进不足。

促进他各方面健康的发展。

如生活中多一点安抚、也不妨对他的进步以亲亲额头、脸蛋予以鼓励。

对他的错误也应该认真、严肃指出。

3)特别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亲子活动中。

老师可适当顾及他的情绪与他多结伴。

或充当妈妈角色带他参与游戏。

以避免孩子心中的敏感伤心。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段阳阳不再发生因为看到别的小朋友与妈妈亲热而伤心流泪的现象了。

有时对个别新入园幼儿流泪找妈妈的样子还会关切的说“好了,咱们都长大了。

想妈妈在心里想一会就行了。

”集体活动中当管不住自己时为了赢得老师妈妈的喜欢他也会在老师眼神的暗示下控制自己的言行。

本学期“礼貌儿歌朗诵会”上虽然有许多妈妈的身影以及与宝宝亲热的场景出现但段阳阳能微笑地认真参加活动。

让来的奶奶姨奶倍感欣慰。

是的,我也相信。

我们的小小男子汉户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更加坚强、勇敢、作为老师。

我们也应该更加懂得育人育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