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防冻胀设计

第五章 防冻胀设计

(四)渠道防冻层的设计
依据《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98)规定,渠道衬砌结构的抗冻胀稳定性验算应根据渠道的土、水、温的变化情况取地基土的冻胀量作为衬砌结构的冻胀位移量。

该工程的的渠系除过斗渠外,其余大部分渠道为西北——东南向渠道,渠道断面较小,各渠段沿线气象条件一致且地质条件亦相近,因此设计取其中一条渠段为代表,按渠底部位的最大冻胀量进行衬砌结构的抗冻胀设计。

(1)工程区基本资料
项目区最低气温在元月份,多年月平均气温在-8.5~-9.5℃,属于寒冷地区。

项目区地下水位埋深1.5~2.5m。

渠道沿线均为壤土,粘粒含量高,属于冻胀性土。

项目区最大冻土层深度67cm。

(2)设计冻深的计算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98)附录B公式计算设计冻深Zd:
Zd=φƒφdφwZ k
式中:
Zd-设计冻深,m;
Z k-标准冻深,m;按工程区冻土平均深度0.67m取值;
φƒ-冻土年际变化的频率模比系数,根据标准冻土深度值按规范图B.1.1-1查的,4级建筑物按频率为10%的曲线查取,则φƒ=1.22;
φd-日照及遮荫程度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
φd=a+bφi
其中:φi-典型断面(N-S,B/H=1.0,m=1.5)某部位i的日照及遮荫程度修正系数,阴(或阳)面中部的φi由规范图B.1.1-2查得为φi=1.1,底面中部的φi由图B.1.1-3查得为φi=1.1;
a、b-系数,根据建筑物所在的气候区(根据规范图 B.1.1-4
查得本灌区位于南温带),建筑物计算断面的轴线走向、断面形状及计算点位置可分别由表B.1.1-1、表B.1.1-2查取。

本工程渠线大致呈N-S走向,取a、b值边坡分别为0.38和0.62,底部分别为0.32和0.68,则:
边坡φd=a+bφi=0.38+0.62×1.10=1.062
底部φd=a+bφi=0.32+0.68×1.10=1.068
φw-地下水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
φw=(1+αe-Z w0)/(1+αe-Z wi)
其中:Z w0-邻近气象台(站)的地下水位深度,m;根据规范规定对于轻壤土、砂壤土,取Z w0=2.5m。

Z wi-计算点的地下水位深度,m;本次计算取Z wi=1.0m。

α-系数,根据规范表B.1.1-3查得当土壤类别为轻壤土、砂壤土时,α=0.63。

则:φw=(1+αe-Z w0)/(1+αe-Z wi)
=(1+0.63×e-2.5)/(1+0.63×e-1.0)=0.854 根据以上各参数计算。

边坡设计冻深为:
Zd=φƒφdφwZ k
=1.22×1.062×0.854×0.67
=0.74(m)
底部设计冻深为:
Zd=φƒφdφwZ k
=1.22×1.068×0.854×0.67
=0.75(m)
(3)确定砂砾料防冻层厚度
项目区附近有比较丰富的非冻胀性土(砂砾料,粒径小于0.05mm 的土料重量不大于总重量的6%),采用非冻胀性土(砂砾料)置换
渠床冻胀性土(壤土)。

渠床各部位置换深度Z n按《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98)中7.4.1计算:
Z n=εZ d-δ0
式中:ε——置换比(%),可按表7.4.1取值,坡面上部取60%,坡面下部、渠底均取70%;
δ0——衬砌板厚度,取0.08m;
Z d——置换部位的设计冻深;
由公式Z n=εZ d-δ0计算得边坡上部换填厚度0.36m,坡面下部、底部换填厚度0.45m。

根据本地区多年来已建水利工程的运行经验,因此防冻层采用5~50mm故本次设计砂砾石料厚40cm置换。

砂砾石料铺砌时应采用小型机械打夯,填筑夯实相对密度不小于0.65。

(五)渠道砼标号及衬砌厚度确定
依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表7.4.1-1的规定,工程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5~-9.5℃,高于-10°C,属于寒冷地区,确定砼强度标号为C20,抗冻标号为F100,抗渗标号为W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