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手抄报汉字的发展史
商代之前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
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
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
“图画”形式。
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殷商时期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
“表意符号”演变
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
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
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
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
文字。
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些
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
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
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
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
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
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
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西周时期
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
字即——“金文”。
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
相传是周宣王时
期太史所创写。
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
十首四言诗文。
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
一直到了秦朝。
秦始皇一统中国。
才把文字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