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刹制动
气刹制动培训讲义
一、汽车制动系概述
1、制动系的功用
汽车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 提高行驶速度,以提高运输生产率,同时还应 视需要能减速和停车。因此,汽车上必须设有 用来强制汽车减速和停车及能在坡道上停放的 可靠装置--汽车制动系统。
制动系功用:视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 的距离内停车,并保证汽车停放可靠,不至自 动滑溜。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快放阀
快放阀可以迅速地将制动气室中的气压排 入大气,以便迅速解除制动。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不工作时,气路中没有压力,阀片a在本身弹力 的作用下,使进气口和排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制动时,气压从进气口1进入,将阀片a紧压在 排气口上,同时打开进气口,经A腔从出气口2 向制动气室供气。 解除制动时,1口压力下降,阀片a在气室压力 作用下,关闭进气口,打开排气口。气室气压 从2口 进入排气口3排入大气。
调压阀
作用:使储气筒保持在 规定的气压范围内,并在 超过规定气压后,实现空 压机的卸荷空转,以减小 发动机的功率消耗,延长 空压机寿命。另可向外取 气。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调压阀工作原理
1: 空压机→1口→ B腔
→e 21 2: B腔→E腔→膜片C 上移(810KPa) 阀d 打 开 →K下移→排气门i 打 开。 3: 当21口下降60-130 (Kpa) → 膜片C下移 →K上移→排气门i 关闭
3、辅助制动采用排气制动,大大增加制动 系统的安全性,减小了驾驶员疲劳强度。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1.行车制动部分
前桥制动管路气流从前桥贮气筒经串联 式双腔制动阀下腔输入口和输出口,再经过 快放阀,最后到达前桥左右气室。后桥制动 管路气流从后桥贮气筒经串联式双腔制动阀 上腔的输入口和输出口,再经过感载阀,最 后到达后桥左右弹簧气室的膜片腔,使车辆 处于制动或解除制动状态。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四回路保护阀:
作用 保证贮气筒间 的隔离,安装在贮气筒后, 在行驶过程中,该阀所 连接的任一回路损坏漏气 时,其它回路中的压力首 先下降到安全压力之下, 然后未失效的回路中的压 力回到安全压力之上。最 低安全压力670KPa。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一、汽车制动系概述
3、制动系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
•操作轻便
•制动稳定性好
•制动平顺性好
•散热性好
一、汽车制动系概述
4、东风系列重型汽车制动系特点
1、采用先进的气压制动技术:引进德国 WABCO公司的全套制动阀类总成,大大提高 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 灵敏性。
2、采用双回路制动系统:当某一回路失效 时,另一回路仍可产生一定的制动力,确保 行车安全。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3.1串联式双腔制动阀
制动阀用来操纵汽车及其挂车的制动 器,其制动效能的大小应能随操纵力的大 小比例变化,且不管汽车的速度、载荷情 况如何,均应保证安全、迅速和有效地把 汽车制动住。 串联式双腔制动阀工作原理(见图)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当向顶杆座a施加制动力时,平衡活塞c下移,关闭 排气阀门d,打开进气阀门j,从后桥贮气筒来的气压经 11口进入到A腔,从21口输出到后回路中的弹簧制动气 室的膜片腔。在A腔中的气压通过孔道D进入B腔,作用 在继动活塞f的上部,使继动活塞f下行,同时压缩回位 弹簧,关闭排气阀门h,打开进气阀门g,从前桥贮气筒 来的气压经12口到达C腔,从22口输出到前回路中。 当A腔中气压增长时,使平衡活塞c压缩橡胶弹簧b 向上移动,当平衡活塞c达到平衡时,进排气阀门j和d 同时关闭。同理,当继动活塞f和作用在它上面的压力 ,弹簧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进排气阀门g和h也同时关 闭。制动气室中得到一恒定的气压值。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继动阀
储气筒和制动气室二者一般是只通过制 动阀用管路连接的,这样,储气筒向制动气 室充气以及制动气室内压缩空气排入大气, 都必须迂回流经制动阀。在储气筒、制动气 室和制动阀相距较远的情况下,这种迂回充 气和排气将导至制动和解除的滞后时间过长, 不利于汽车的及时制动和制动过后的及时加 速。
东风商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培训中心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制动气室
作用:将输入的空气压力转 变为
转动制动凸轮的机械 推力, 使车轮产生制动力矩。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非制动状态
制动状态
工作原理:踩下制动踏板时,压缩空气自制动阀充
入制动气室工作腔,使膜片拱曲而将推杆推出,使制动 调整臂和制动凸轮转动,制动蹄张开实现制 动。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在排气过程同时,来自再生贮气筒的干净空气由22 口进入干燥器,经气道13、干燥筒12、9室、排气阀门8 和排污口6排向大气。当来自再生贮气筒的干净空气从 下往上流经干燥筒时,将滞留在分子筛表层的水分带走, 并排向大气,从而使分子筛活化。当干燥器22口的压力 下降至卸载阀的回关压力(700∽770KPa)时,阀门2关 闭,活塞7向上运动。活塞7上端的空气经通道4,调压阀 芯3中小孔至通道5,最后由排污口6排出.同时,排气阀门 8关闭,排气过程结束,下一个充气过程重新开始。通过 调节螺钉16可调节卸载阀的回关压力值。当环境温度低 于4º C时,干燥器的电加热装置启动,防止排水系统因结 冰而堵塞排气阀门8,影响使用效果。当环境温度上升到 20º C时,电加热装置自动切断。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正是这种预先调节,在低控制压力下的部 分载荷范围内的载荷范围内的感载比得以提高。 当压力再增大时,活塞 n 将克服弹簧 o 的弹簧力 向上运动,关闭阀门a.由于在C腔中建立了压力, 继动活塞f向下运动,排气门h关闭,进气门k打 开。1口中的压缩空气经B腔到达2口,进入汽车 的弹簧制动气室的膜片腔。同时当B腔空气作用 在继动活塞f上,当B腔压力等于C腔压力时,继 动活塞f向上移动,进、排气阀门k、h都关闭, 弹簧制动气室中得到一恒定的气压值。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空气干燥器
作用:过滤压缩空气中 的水份、机油和杂质, 减少管路腐蚀,提高制 动系统安全性。 (设有防冻加热功能)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组合式干燥器
由于经空压机压缩后的气体温度较高,因此空气中 包含的水分随同空气一起进入气路。含有水蒸气的压缩 空气,经过管道凝聚成水。这些水分会引起金属零件锈 蚀,橡胶密封件龟裂、润滑油脂分解失效,管路堵塞等 故障,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特别在寒冷地区的冬季, 存留在气路中的水分会进一步冻结成冰,破坏阀的正常 工作,甚至使制动操纵失效。空气干燥器利用分子筛作 为干燥剂,采用与卸载阀一体的整体式结构,巧妙利用 卸载阀排气的动作过程,使再生贮气筒中的压缩空气反 向通过干燥筒,将干燥剂表面吸收的水分和油污排入大 气,实现了分子筛的再生活化,能长期有效的吸收空气 中的水分。( 见图)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在弹簧的调节下,维持在C腔的气压总比A腔 和B腔的气压稍低。 因此,两腔的输出气压与踏板力成正比关系。
解除制动时,21口和22口的气压分别经排气阀 门d和h从排气口3排向大气中。
当前回路失效时,其工作过程仍如上述,并不 影响后回路的工作。当后回路失效时,阀门总 成e推动继动活塞f向下移动,关闭排气阀门h ,打开进气阀门g,使前回路正常工作。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自动载荷感应阀
感载阀是随着汽车轴负荷的变化,自动地 调节制动器的制动气压,使其制动力的大小尽 量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附着情况相适应,以保 持汽车在各种载荷、各种减速度情况下制动的 稳定性。另外,它还具有继动阀的功能,即对 制动气室进行快速的充排气。
东风商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培训中心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贮气筒及排水阀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串联制动阀
作用:控制储气筒进 入各车轮制动气室和挂车 控制阀的压缩空气量。它 能起随动作用并能保证有 足够的踏板感。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工作原理:
制动过程: 踩制动踏板→橡胶弹簧→活塞c →排气阀d关闭→进气阀j开,11口 →A腔→21口 →B 腔→f下行→排气阀h关→进气阀g开→12口 →C腔 →22口 平衡过程: A腔中压力作用在活塞C的底面上, 活塞克服橡胶弹簧b的力向上运动,直到活塞的上下 表面达到力的平衡为止,在此位置上,进气阀和排气 阀同时关闭,达到一平衡位置。以相同方式,C腔中 上升的压力使活塞f重新向上运动,直到在此又达到 新的平衡位置为止。进排气阀门同时关闭。
工作原理:
以21口为例,湿贮气筒→1口→ d腔→ 阀2打开→h 腔 → 21口 同时h腔→膜片 由 于膜片的有效面积大于阀2的有效面积,故 h腔作用在膜片上的力大于d腔作用在阀2 上 的力,故膜片进一步被顶起 当某一管路失效,则h腔和d腔中压力 下降,由于损坏中在d腔压力达到700KPa时, 阀2自动关闭,h腔中压力仍可通过膜片克 服弹簧的作用,21口则能以安全670KPa供 气,空压机产生的多余气体由损坏回路排 入大气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感载阀安装在汽车车架上,通过推杆j及弹性臂与 车桥相连。空载时,车桥与阀的距离最大,摆杆j处于 最低位置。随着汽车的加载,此距离缩小,摆杆j从空 载向满载位置方向移动,受摆杆j控制的凸轮i,使挺杆 g上升到相应的负载位置。若摆杆j或弹性臂断裂时, 凸轮j自动回串联式双腔 制动阀上腔的压缩空气从4口流入A腔,并作用于活塞 b上使其下移,关闭排气阀门d,打开进气阀门c,压缩 空气流入膜片e下方的C腔,加载于继动活塞f上。同时, A腔的压缩空气经阀门a由通道E进入D腔,并作用于膜 片e的上面。
二、汽车制动系组成及原理
空气压缩机
作用:产生压缩空气,是 制动系统的动力源 结构:往复活塞式 冷却:空冷式 水冷式 润滑:压力强制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