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的投影教案

点的投影教案

教案设计
课程名字:机械制图
姓名:田泉
学号:132124010045
点的投影
授课教师:田泉学时:1课时
章节名字:1、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5、两点的相对位置
内容分析:点是构成线面体最基本的几何要素。

本节课介绍点的正投影机器投影特性。

教学内容:1、介绍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符号
2、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讲解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4、讲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学情分析:因为点是线面体的最基本几何要素,所以学生只要掌握了点的投影规律,对后面的直线面的投影便会变得简单容易,所以要仔细、好好讲
授本节课。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熟练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
作第三投影的方法
3、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
4、根据两个点的投影,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5、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性的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1、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

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的投影。

二、教学内容
(一)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当投影面和投影方向确定时,空间一点只有唯一的一个投影。

如图2-11(a)所示,假设空间有一点A,过点A分别向H面、V面和W面作垂线,得到三个垂足a、a′、a″,便是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规定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空间点,它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a′和a″)表示。

根据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规律将其展开,可以得到如图2-11(b)所示的带边框的三面投影图,即得到点A两面投影;省略投影面的边框线,就得到如图2-11(c)所示的A点的三面投影图,(注意: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区别。


(a)(b)
(c)
图2-11 点的两面投影
(二)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从图2-11(a)、(b)可以看出,Aa、A a′、A a″分别为点A到H、V、W 面的距离,即:
A a = a′a x = a″a y (即a″a YW),反映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
A a′=a a x= a″a z ,反映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
A a″= a′a z = a a y (即a YH),反映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
上述即是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若已知点的空间位置,就可以画出点的投影。

反之,若已知点的投影,就可以完全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由图2-11中还可以看出:
a a YH = a′a z 即a′a⊥OX
a′a x= a″a YW即a′a″⊥OZ
a a x= a″a z
这说明点的三个投影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而且这个关系不因空间点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把它概括为普遍性的投影规律:(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OZ轴,即a′a″⊥OZ;
(3)点的水平投影a和到O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a″到OZ轴的距离,即a a x = a″a z 。

(可以用45°辅助线或以原点为圆心作弧线来反映这一投影关系)
根据上述投影规律,若已知点的任何两个投影,就可求出它的第三个投影。

3、讲解例题(例2-1)已知点A的正面投影a′和侧面投影a″(图2-12),
求作其水平
投影a 。

(a)题目(b)解答
图2-12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求第三个投影强调:一般在作图过程中,应自点O作辅助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以表明a a x= a″a z的关系。

(三)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三投影面体系可以看成是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可用直角坐标确定点的空间位置。

投影面H、V、W作为坐标面,三条投影轴OX、OY、OZ作为坐标轴,三轴的交点O作为坐标原点。

由图2-13可以看出A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
点A到W面的距离= Oa x= a′a z = a a YH = x坐标;
点A到V面的距离= Oa YH = a a x = a″a z = y坐标;
点A到H面的距离= Oa z = a′a x = a″a YW = z坐标。

图2-13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用坐标来表示空间点位置比较简单,可以写成A (x,y,z)的形式。

由图2-13(b)可知,坐标x和z决定点的正面投影a′,坐标x和y决定点的水平投影a,坐标y和z决定点的侧面投影a″,若用坐标表示,则为a (x,y,0),a′(x,0,z),
a″ (0,y,z)。

因此,已知一点的三面投影,就可以量出该点的三个坐标;相反地,已知一
点的三个坐标,就可以量出该点的三面投影。

2、讲解例题(例2-2)已知点A的坐标(20,10,18),作出点的三面投影,并画出其立体图。

其作图方法与步骤如图2-14所示:
(a)(b)(c)
图2-14 由点的坐标作点的三面投影立体图的作图步骤如图2-15所示;
(a)(b)(c)
图2-15 由点的坐标作立体图
(四)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在投影面上的点(有一个坐标为0)
有两个投影在投影轴上,另一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

例如在V面上的点A,如图2-16(a)所示;
2、在投影轴上的点(有两个坐标为0)
有一个投影在原点上,另两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

例如在OZ轴上的点B,如图2-16(b)所示;
3、在原点上的空间点(有三个坐标都为0)
它的三个投影必定都在原点上。

如图2-16(c)所示。

(a)(b)(c)
图2-16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五)两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的相对位置
设已知空间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则z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H面的距离改变;
如果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前(或向后)移动,则y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V面的距离改变;
如果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则x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W面的距离改变.
综上所述,对于空间两点A、B的相对位置
(1)距W面远者在左(x坐标大);近者在左(x坐标小);
(2)距V面远者在前(y坐标大);近者在后(y坐标小);
(3)距H面远者在左(z坐标大);近者在左(z坐标小)。

2、举例
如图2-17所示,若已知空间两点的投影,即点A的三个投影a、a′、a″和点B的三个投影b、b′、b″,用A、B两点同面投影坐标差就可判别A、B两点的相对位置。

由于x A > x B,表示B点在A点的右方;z B > z A,表示B点在A
点的上方;y A > y B,表示B点在点的A后方。

总起来说,就是B点在A点的右、后、上方。

图2-17 两点的相对位置
3、重影点
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这两点是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这时,空间两点的某两坐标相同,并在同一投射线上。

当两点的投影重合时,就需要判别其可见性,应注意:对H面的重影点,从上向下观察,z坐标值大者可见;对W面的重影点,从左向右观察,x坐标值大者可见;对V面的重影点,从前向后观察,y坐标值大者可见。

在投影图上不可见的投影加括号表示,如(a′)。

4、举例
如图2-18中,C、D位于垂直H面的投射线上,c、d重影为一点,则C、D为对H面的重影点,z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图中z C > z D,故c为可见,d为不可见,用c(d)表示。

结尾:
1、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标记符号
2、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
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5、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