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拼组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及拼组不同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各图形间的联系和转化,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学生拼组图形操作,积累经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拼图操作练习和欣赏,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的特征认识,体验图形的转化。

教学难点:反思自己操作拼组图形过程,整理并形成图形拼组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学习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师:同学们,2008年的8月8日在北京首都将举行一场全世界瞩目,令全中国人民骄傲的体育盛会。

知道是什么吗?生:奥运会!师:第29届奥运会马上就要举行了,你们知道这次奥运会主体育场叫什么名字吗?生:鸟巢师:对,鸟巢的设计很奇特,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课件演示)鸟巢的屋顶是滑动式可开启的,同时可以容纳近10万人观看体育比赛,而且鸟巢的设计让这近十万名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非常神奇。

现在我们近距离来观看鸟巢的框架。

(课件显示图片)师:“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你们认为每组的钢架应设计成什么形状的?生:三角形。

师: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框架呢?生: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还是一种美的图形。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

(课件显示)师介绍:这一款手机,键盘和机身都是用三角形拼成的,通过棱角镜像的结合,表达了自己的个性,显得特别的时尚;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不仅形状是三角形的,就连框架上的图案也都是三角形的,是十大世界顶级豪华建筑之一;香港的中银大厦,平面是用三角形拼成,每个三角形高度不同,象征着中国银行节节高升,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着长城,代表着中国。

这些设计漂亮吗?生:漂亮!师:那你们能不能也用三角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呢?生:能!师:真的能吗?生:能!师:我不相信,三角形拼图形我们还没学呢,你们就会了?那你先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给老师看看,看你能拼出几种?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用几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哪种四边形?生拼组图形。

师巡视指导。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体验知识的形成师:同学们拼得可真认真,教师相信你们听得也一定认真,是不是?谁来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四边形,是用几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成的?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的。

师:你用的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怎么样?生:一样。

师:我们应该说是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再说一遍好吗?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

师:说的真好,老师这有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你把你拼的四边形贴到黑板上好吗?(生动手贴)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生:我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

生:我拼成了长方形,是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生:我拼成了正方形,是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把所拼图形贴到黑板上)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四边形,都是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拼成的?生: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师:通过这些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四边形。

师:是不是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四边形呢?生:是(不是)师:现在任意拿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拼看!师:告诉老师你们验证的结果!生:我们发现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师: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那任意拿两个不相同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四边形呢?生1:不能。

生2:能师:先别忙着下结论,随意拿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拼拼看!生动手拼师:通过刚才的拼组,是不是任意两个不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四边形?生:不是!师:有没有把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拼成四边形的?生:有师: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拼的过程好吗?生操作师:那你认为两个不相同的三角形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拼成四边形?生:两个不相同的三角形必须有一组边相等才能拼成四边形。

师: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

师:你拼的真好!同学们,你们会用3个相同的三角形来拼一个四边形吗?生:会师:老师非常欣赏同学们的自信,那你们动手拼一拼,把你们拼的结果告诉老师。

生:我们三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梯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不同的四边形,现在老师知道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真的很强,通过操作这些问题你知道吗?(课件出示)1.长方形至少由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2.至少()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梯形?3.正方形至少由()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4.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形。

师:真棒!三、拓展学习,感悟数学美师:我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四边形,那更多的三角形呢,它们会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呢?一起来看大屏幕,向我们走来的是谁?生:小马师:(课件演示)小马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生:三角形师:在小马的身上你还发现了哪些图形?生:等腰梯形生:平行四边形生:正方形、长方形生:直角梯形师:刚才所说的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生:三角形师:三角形是数学王国中最基本的图形,大家看,还有更漂亮的呢!师:美丽的孔雀、可爱的房子、还有卡通式的船,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生:三角形师:你们想不想拼一拼?生:想!师:老师也相信你们能拼出更美、更多的图案。

那我们现在来搞一个活动,名字叫做“我是图案设计大师”,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组。

看要求:1.发挥你们的想像力,用三角形拼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2.拼好后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案,在你这幅图案中有哪些图形。

3.对下面的图形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它来设计你们的图案。

小设计师们,开始吧!生动手拼。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拼得图案都非常的漂亮,你们想不想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的成果?生:想!师:谁先来介绍你们组拼出的美丽图案?师:你们用三角形拼的是什么?生:我们用三角形拼成的茶壶,我要用茶壶冲水喝。

这幅图案中有长方形,梯形……师:你们拼的真有创意!生:我们用三角形拼成的火箭,我长大后要去太空,探索那里的奥秘。

这幅图案中有长方形、梯形师:一个伟大的梦想!老师愿你美梦成真!生:我们用三角形拼成的大房子,我想住到自己设计的大房子里。

这图案中有长方形。

师: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好的设计师。

师: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图案,那就用你们拼出的美丽图案来装饰我们的黑板吧!生把图案贴到黑板上四、总结收获,深化知识师:同学们,看到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图案,老师觉得每一幅都很美,你们都获得了“优秀设计师”的称号。

那你能说说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对三角形的拼组,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好吗?生:我知道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生:我知道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三角形的拼组、观察、思考,不仅学会了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精细的操作,创作出如此美丽的图案。

师:最后同学们再发挥一下你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这节课起个名字好吗?生:三角形的拼组生:趣味三角形。

……师:三角形是基本图形,这节课就叫“图形的拼组”吧。

其实关于图形的拼组,我国古代就有了,我们最喜欢玩的“七巧板”,也叫做“唐图”,这七块小小的图形,能拼出日月山河,飞禽走兽,物品器皿,风景建筑,还有人类喜怒哀乐的复杂表情、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同动态……所以外国人把七巧板也叫做“东方魔板”。

(课件显示:配音,出示图案)今天七巧板为我们带来了广播体操中的一些动作,现在全体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做运动,为马上就要召开的奥运会加油吧!(生全体起立,跟着电脑做动作)师:同学们,老师希望课后你们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七巧板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图案,好吗?生:好!师:下课!教学评析:本节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

针对教材,教师在设计时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

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真正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

本节课并没有按照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编排意图去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和上课时间的限制,设计时冲破了教材和教参的束缚,依据新理念重组了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更新。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进行合作,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给予了美的熏陶。

在实践教学的检验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在小组合作拼图时,学生的热情很高,拼了很多图形,可是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不能人人展示。

学生的表现欲受到压制,呈现出意犹未尽的场面。

这也是我在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现象,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