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受试者入选标准: 男性健康受试者,18~40 周岁。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在正常范 围(19~24)内。 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通过直接提问和体检,有任何显著的临床疾病者。 临床上有显著的变态反应史、特别是药物过敏史者。 经研究前全面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发现有任何显著的临床疾病者。 正在服用或在服第一剂研究药物前3周中曾服用任何处方药或非处 方药(每天3g以内扑热息痛除外)者。 在此研究给第一剂的日期前4个月内接受过任何试验性药物者。 喝酒每周超过28单位酒精(1单位=285ml啤酒或25ml烈酒或1 玻璃杯葡萄酒)者。 每天吸烟超过10支或相等量的烟草者。 有证据表明其为药物滥用者。 在研究前一个月献过血,或打算在研究期间或研究结束后一个月内 献血或血液成分者。 研究者认为受试者有任何原因可能不会完成本研究者。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
崔一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E-mail: cuiymzy@
生物等效性( ) 生物等效性(BE)的概念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 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 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 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生物等效性试验在药物研究开发的不同阶段,其 作用可能稍有差别,但究其根本,生物等效性试验的 目的都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的制 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即药物不同制剂之间的差异 ,以此来推测其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的可接受性,即不 同制剂之间的可替换性。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为什么采用一般采用交叉设计? 对每位受试者都连续接受两次或多次的处理, 相当于自身对照,可以将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 的影响与其他因素区分开来,减少了不同试验 周期和个体间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可能出现的其它设计方案 在进行两种以上剂型比较时,也可以进行多 周期试验设计。 在试验药物的半衰期过长时,可进行平行试 验设计。
如果试验药物是前药怎么办? 如果试验药物是前药怎么办? 原则上以原药为基础进行等效性研究。 在原药代谢很快、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异大导 致血液浓度测定困难或受试者数目过大时可以 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基础进行等效性研究。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如何确定参比药物? 如何确定参比药物? 原则上选择国内已经批准上市相同剂型药 物中的原创药。 在无法获得原创药时,可考虑选用上市主 导产品作为参比制剂。
BE研究的临床试验报告 BE研究的临床试验报告
生物等效性研究临床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 (2)生物样本分析方法考察的数据,提供必要的图谱; (3)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包括全部受试者的资料、样本例 数、参比制剂、给药剂量、服药方法和采样时间安排; (4)受试者各时间点的药物浓度、药代参数和药时曲线; (5)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详细统计过程和结果; (6)服药后的临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受试者中途退出和脱 落记录及原因; (7)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结果分析以及讨论; (8)参考文献。
研究目的

在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中评价XXX制药有 限公司生产与YYY制药有限公司生产A片剂 的生物等效性。
试验设计
本研究为开放、单剂量、双周期随机交叉设计; 计划入组24例,均为男性; 受试者于试验当日清晨按试验设计口服试验制剂 或参比制剂。于1周后交叉服用另一制剂。试验 结束后进行随访; 每周期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0.5、1、1.5、2、 3、4、6、8、10、12、16、24小时采集静脉血测 定血浆中A的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判定 两种制剂是否生物等效。
BE研究中常用的软件 BE研究中常用的软件
• WinNonLin • DAS • 研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所用软件 必须经确证并应在研究报告中注明所用软件。
等效判断标准
• 采用主要药代参数经对数转换后以多因素方差 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用双 向单侧t 检验和计算90%置信区间的统计分析 方法来评价和判断药物间的生物等效性。
8天
B组服对照药物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为什么要做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的生物等效性 比较? 比较? 观察制剂的控释或缓释特性是否一致。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受试者的例数? SFDA指导原则:18~24例 根据统计学的把握度进行计算 对某些变异性大的药物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例数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入选标准
年龄在18~40周岁之间健康男性, 且同一批入 组受试者年龄相差不超过10岁; 体重指数(BMI)在19~24之间, 体重不应低于 50Kg; 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受试者在首次服用研究药物前30天内患有严重疾病(研究者认为没有 临床显著意义除外);或有胃肠肝肾疾病患者;或有其他影响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因素者; 有药物过敏史者; 受试者在筛选试验前2年内有药物滥用史或酗酒史(定义饮用酒精的量: 每日饮用酒精的量约为40g); 饮用过量茶、咖啡和/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者(>8杯/天);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艾滋 病病毒抗体(Anti-HIV)中有一项呈阳性者; 实验室检查异常且研究者认为有临床意义的受试者; 收缩压≤90mmHg的受试者;卧位5分钟和站立后立即测定的血压值:收 缩压之差>20mmHg,舒张压之差>10 mmHg的受试者;
用法用量
采用随机的服药顺序,受试者在第一研究周期早 晨空腹单次口服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在第二研 究周期交叉服用参比制剂或试验制剂,剂量均为 5mg,两次服药间隔至少1周。
生物等效性评价指标
主要判定指标:Cmax 和 AUC0-24h; 参考指标:AUC0-∞ 和 Tmax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如何确定给药剂量? 给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单次用药剂量一致,不 得超过临床推荐的单次最大剂量或已经证明的 安全剂量。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一般应服用相等剂量。 需要使用不相等剂量时,应说明理由并提供所 用剂量范围内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依据,结 果可以剂量校正方式计算生物利用度。
等效判断标准
关于方差分析 • 方差检验是显著性检验,设定的无效假设是两 药无差异,检验方式为是与否。 • 在P<0.05 时认为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但不一 定不等效; • 在P>0.05时认为两药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并不 能认为两者相等或相近。
等效判断标准
关于等效检验 • 双向单侧t 检验及(1~2α)%置信区间法是目 前生物等效检验的唯一标准。 • SFDA规定:一般经对数转换后的受试制剂的 AUC0→t 在参比制剂的80%~125%范围,受试 制剂的Cmax 在参比制剂的70%~143%范围, 判断两药生物等效。 • 如有必要时,应对Tmax 经非参数法检验,如无 差异,可以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受试者排除标准(举例): 受试者排除标准(举例)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为什么选择男性受试者? 为什么选择男性受试者? 消除性别间的差异。 避免受女性经期及妊娠的影响。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其主要药代参数Cmax 和 Tmax 均以实测值表示,AUC0→t 以梯形法计算。 • 一般用非房室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来估算药代动 力学参数,为什么? 用房室模型方法估算药代参数时,采用不同的 方法或软件其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各国等效判断标准比较
国家/ 国家/地区 中国 加拿大 EMEA 日本 WHO 美国 南非 AUC标准 AUC标准 90%可信限 90%可信限 80~125% 80~125% 80~125% 80~125% 80~125% 80~125% 80~125% Cmax标准 Cmax标准 90%可信限 90%可信限 70~143% None (点估计) 75~133% 某些药物更宽 Cmax的可接受范围可 能比AUC宽 80~125% 75~133%
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测定
• 建立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定量分析方法是进 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关键之一。 • 开始入选受试者前,应建立可靠的和可重现 的药物浓度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学建立和考察的内容
• • • • • • 特异性; 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定量下限; 精密度与准确度; 样品稳定性; 提取回收率。
BE研究适用范围 研究适用范围
• • • •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 改变给药途径的口服制剂或其他有关制 剂(化学药)。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剂(化学药)。 改变口服药物制剂处方或工艺的补充申 请 其他
BE研究方法
• 通常意义的BE研究是指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 生物样本(如血浆或尿液)中药物浓度,获得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来反映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吸 收到体循环中的动态过程。并经过适当的计算 得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等参数后,通过统计学比较 判断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如何确定清洗期 ? 设定清洗期是为了消除两制剂的互相干扰,避免 上个周期内的处理影响到随后一周期的处理中。 清洗期一般不应短于7个消除半衰期。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如何设计取样点? 取样点的设计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及药代动力 学参数计算的合理性,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应兼顾到吸收相、平衡相(峰浓度)和消 除相。服药前应先取空白血样。一般在吸收相 部分取2~3 个点,峰浓度附近至少需要3个点, 消除相取3~5 个点。 采样持续应到受试药原形或其活性代谢物3~5 个半衰期时,或至血药浓度为Cmax 的1/10~1 /20,AUC0-t/AUC0-∞通常应当大于80%。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普通制剂 随机、交叉、单剂量、两周期试验设计 控、缓释制剂 随机、交叉、单剂量和多剂量、两周期试验设计
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