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测试题(答案)

心理学测试题(答案)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阶段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 C )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
A.思维
B.感觉
C.认知
D.记忆
2.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索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议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D )。

A.心理咨询
B.心理测验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心理特征是( A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B.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5.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A )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主体内省
D.学习迁移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种方法是利用了直觉的哪种特征?( D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7.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C )
A.温故知新
B.触类旁通
C.照本宣科
D.闻一知十
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B )。

A. 运气
B.能力
C.努力
D.任务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B )。

A.苏联心理学家 B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C.美国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10.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 B ),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A.才能
B.潜能
C.知识
D.智慧
11.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 B )获得的。

A.思维定势
B.概念形成
C.系列教学
D.概念同化
12.教师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印象,从而形成以点概面的偏见,这是教育活动中的( B )。

A.第一印象
B.晕轮效应
C.蝴蝶效应
D.刻板
13.先行学习与后续学习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是某种下位的先行学习,进而对更高一级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叫做( C )。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4.知觉的( C )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

A.计划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系统性
1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D )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6. 老师的批评调皮不好学的学生时,常说“你又不为你父母学习的”,这是为激发学生的( D )。

A. 自我意识
B. 学习目的
C.学习需要
D. 学习动机
17. 从众是指个体因感到(A )而在行为上与多数人取得一致的心理现象。

A. 群体压力
B. 自信不足
C.大脑疲惫
D. 行为异常
18. 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且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效果的现象叫做( A)。

A. 横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顺向迁移
D. 纵向迁移
19. 持以下哪种学生观的教师容易成功?( D )。

A. 评价性的学生观
B. 偏执性的学生观
C. 放任型的学生观
D. 移情性的学生观
20. 美国心理学家斯拉文提出的教策略是( D )。

A. 接受性教学策略
B. 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C. 程序教学策略
D. 合作学习型教学策略
21.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 C )。

A. 没有作用
B. 具有消极作用
C. 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 具有积极作用
22.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 )。

A. 艾宾浩斯
B. 威廉·冯特
C. 巴甫洛夫
D.斯金纳
23. 有意义的学习是( C )。

A. 以主动方式实现的
B. 以对比方式实现的
C. 以同化方式实现的
D. 以发现方式实现的
24.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
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25. 下列关于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是( B )。

A. 想象中的概括性成分不断减少 B . 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
C. 想象由现实性的浪漫性过渡
D. 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减少
26. 学习者总是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并且在最后对他们进行总结,这是为了利用( B )。

A. 位置记忆法
B. 首位效应或进位效应
C. 复习形式多样化原则
D. 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7.下列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正确的是(A )。

A. 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B. 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 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D. 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28.在教学活动中,书本和专家的指导与监督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发挥主要作用,这体现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C )的发展趋势。

A. 迁移性逐渐提高
B. 从不自觉到自觉最后达到自觉最后达到自动化
C. 从他控到自控
D. 敏感性逐渐增强
2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受到(D )的制约。

A. 儿童想象力
B. 儿童家庭背景
C. 儿童年龄
D.儿童逻辑思维能力
30.教师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而进行测验,这属于教学评价类型中的(A )
A. 形成性评价
B. 追踪性评价
C.随机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二、多选题
1.感知包括( AB )。

A.知觉
B.感觉
C.观察
D.表象
2.下列选项中,对问题解决具有影响的因素有( ABCD )。

A.酝酿效应
B.知识经验
C.问题表征
D.心理定势
3.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种
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前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包括( BC )。

A.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B.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C.惩罚和服从取向
D.好孩子取向
4.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哪几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ABD )。

A.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B. 附属的内驱力
C. 强化的内驱力
D. 认知的内驱力
5.学习动机的功能有( ABCD )。

A.维持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功能
D.指向功能
6.创造性强的人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与品质?( ABCD )。

A.自信心强
B.独立性强
C.兴趣广泛
D.目标专一
7.档案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BCD )。

A.信息反馈阶段
B.成果展示阶段
C.资料收集阶段
D.组织计划阶段
8.容易导致从众现象的因素有( ABCD )。

A.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
B.有强烈的自卑感
C.为了避免受到孤立
D.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者
9.格式塔的创始人是( ABC )
A.魏特海墨
B.科夫卡
C.克勒
D.布鲁纳
10. 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 AB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