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应与心理健康

适应与心理健康

*大家对心理健康或心理健康课的理解与 认识 *心理课的要求、教学目标与检验标准
*大一同学为什么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五彩缤纷的心理学与生活
五彩缤纷的心理学与生活
五彩缤纷的心理学与生活
五彩缤纷的心理学与生活
练习
• 假如你独自一人在外旅行,不幸的是你迷路 了,为了节约体力,你不得不扔掉随身携带 的五样物品。你会选择怎样的顺序呢? • 五样东西分别是:照相机、旅行指南、信用 卡、书、雨伞 ,而且不可复得! • 把扔掉他们的顺序列出来

大学生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学习为中 心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及日常生活方式 的总称。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北京师大: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用积极的心态看世界
我们所看到的世 界,并不是世界本 身,而是我们眼中 的世界 我是一切的根源!
3、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由中学生→大学生 由被保护人→独立人
角色固恋;角色迷失;角色退行
4、营造和谐,积极与人交往
受人欢迎的秘方
一张会笑的脸,
如同会跳的心一样重要!!!
受人欢迎的秘方
不要忘记别人的姓名, 不要让别人忘记你的名字 (1)一种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的获得好 感的办法,那就是记住他人的姓名,使他人 感觉重要。 (2)多数人不记得姓名,只是因为他们没有 下必要的功夫与精力把姓名牢记于心。
• 五样东西分别代表:
• • • • • 雨伞—爱人 照相机—回忆 书—理想 旅行指南—朋友 信用卡—金钱地位
大学是什么
德国当代教育思想家雅 斯贝尔斯说:大学是公开 追求真理的场所,是研究 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 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 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 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同学们认为大学是什么? •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你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 超脱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的旧模式。
自主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重建自己的归属 感和友谊范围。


美丽开始却…….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 方式,会感到不适应,有的哭过,有的想家。 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但如果无视这种反 映一味让它蔓延,那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 活,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1、角色的变化
学业地位的改变—学习和能力共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独立、自主
人际关系的改变—重要
2、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饮食等 语言环境的变化—方言
学习环境的变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文化 经济环境的变化—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就业环境的变化—就业难,难就业
3、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
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 不协调,从而在自我认知、情绪体验、人际行 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的状态。
新生适应不良是什么?

二、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学习上的不适应
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从生活方式看 中学生活:大多住在家里, 独立生活空间, 起居都由父母安排; 大学生活:集体生活, 住寝室吃食堂, 凡 事要靠自己处理。 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是个 挑战。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中学有相对固定的班级教室, 而大学则 没有; 中学生回到家中一般有自己独立 的学习空间 大学是集体宿舍, 难免受到其他同学的 干扰; 中学校园与社会联系相对较少, 比较单纯, 而大学校园里各种活动场所 更多, 与周边社会环境联系也更为紧密 等等

学习方式方法的不适应
中学学习:课堂讲授、灌输为主, 靠做题来 巩固, 教师控制安排学习 大学学习:启发式教学, 课堂讲授时间相对 少,学习内容广、深,学生自己安 排自习、阅读、钻研学问的时间,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从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看
中学: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学、 父母、亲戚、老师。 大学:师生关系不像中学那么密切, 有时 甚至几天见不到辅导员; 父母也远 在外地, 不能处处呵护关怀。生活 领域的扩大, 交往的场所也扩大到 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宿舍人际
从全国各地来的同学组成一个宿舍, 脾气习惯各不相同, 常常难以适应;
生活习惯不同
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的不同
语言地区不同
思想性格不同
沟通很重要
心理上的不适应

空虚感

高中时期:目标明确
辛苦充实
学习生活紧张有序

大学: 考上大学 活
高枕无忧
享受生
缺乏引导与监督
没有前进方向 无所
失去动力
大学课程安排轻松
事事
空虚无聊

失落感
受父母、老师以及各种传媒的影响, 相当多的高中学
2、建立合理的认知
艾利斯的ABC理论
事情无所谓好坏, 完全是想法使然 ——莎士比亚
艾利斯将人类常见的非理性信念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如强迫思维)。 ②倾向过于易受暗示影响。 ③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 ④倾向于要求尽善尽美,认为不是完美的就是无用的。 ⑤倾向于对他人的过分要求。 ⑥倾向于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 ⑦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 ⑧倾向于自暴自弃。 ⑨倾向于自我贬低。 ⑩倾向于过分关注自身的机体的变化。

家庭背景 经济条件 自卑 自卑
对策
我出现了 新生适应不良
对策一 对策二 心 理 咨 询 中 心
自 我 调 节
对策一:自我调节
1、正视现实,积极适应新的环境
有人问登山家:“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 应该怎么办?”登山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又问: “为什么不往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往山顶走, 固 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 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 被活活淹死。”登山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 只 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 怀有美好的憧憬。进入大学以后 他们真实地接触大学, 在熟悉大学校园环境、了解大学 生活以后,他们会发现大学校园并非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 美好、迷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使他们感到沮丧、迷 茫。
“象牙塔”与“火柴盒”

自卑感
班级一般 全面发展 自卑 无特长自
高中学习佼佼者 高中只顾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