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软件系统升级维护项目需求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指挥科(信息科)二零一九年十月目录1.项目概述 (4)1.1.项目名称 (4)1.2.项目性质 (4)1.3.建设单位 (4)1.4.项目背景 (4)1.5.项目目标 (5)1.6.项目周期 (5)1.7.方案编制参考 (5)2.建设内容 (6)3.软件功能设计 (8)3.1.案事件管理系统功能升级 (8)3.1.1.升级“所属机构管理”功能模块 (8)3.1.2.升级“案件审批”功能模块 (8)3.1.3.升级“人员指派”功能模块 (8)3.1.4.升级案件系统法律文书管理功能 (8)3.1.5.新增“案件编号管理”功能模块 (9)3.1.6.升级数据报表自动统计功能 (9)3.1.7.新增行政处理/处罚案件执行跟踪提醒功能 (10)3.2.电子地图综合应用系统app功能升级 (11)3.2.1.升级App中“案件审批”和“人员指派”功能模块 (11)3.2.2.升级“监察员数据库”功能模块 (11)4.项目风险与对策 (12)4.1.技术风险 (12)4.1.1.可控制技术风险 (12)4.1.2.不可控制风险 (12)4.2.风险管理 (13)5.项目实施管理计划 (14)5.1.项目组成员 (14)5.2.项目时间计划 (14)5.3.项目可交付成果 (14)6.技术服务要求 (15)6.1.保密要求 (15)6.2.管理要求 (15)6.3.培训要求 (15)6.4.运维服务要求 (15)6.4.1.故障服务 (16)6.4.2.热线服务 (16)6.4.3.日常巡检 (16)6.4.4.软件BUG的修复 (16)6.4.5.硬件基础服务 (16)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2019年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软件系统升级维护项目。
1.2.项目性质软件系统功能升级。
1.3.建设单位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指挥科(信息科)。
1.4.项目背景我局于2012年制定并实施《中山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整合企业用工申报、劳动年审和用人单位用工信息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推行用人单位用工信息网络化管理,实现全市企业用工信息网上申报和年审。
同时建成了两网化电子地图综合应用系统,以地理信息为载体,实现对全市用人单位用工情况、隐患预警信息、案事件情况等信息三维化显示和定位,有效强化对重点网格、重点行业和厂企的动态管控。
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全面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工作部署,我局于2015年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网上办理,开发了劳动保障监察案事件管理系统和移动端电子地图综合应用系统app,不断完善案事件管理系统功能,优化网上办案流程,实现了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网上流转,极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和质量。
今年以来,“智慧人社”建设和“互联网+劳动监察”执法模式对我局行政执法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为全面提升我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管理水平,更好地支撑劳动保障监察业务,需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软件系统进行升级维护,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1.5.项目目标结合目前实际业务需求,完成对两网化软件系统的功能升级。
1.6.项目周期项目建设周期2个月内。
1.7.方案编制参考1.《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2.《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书》;3.《中国软件行业软件工程定额标准(试行)》。
2.建设内容具体建设内容如下:3.软件功能设计3.1.案事件管理系统功能升级3.1.1.升级“所属机构管理”功能模块由于本单位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需要对系统中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以前系统的组织架构和用户进行绑定后,系统数据根据用户ID 进行信息关联,当用户“所属机构”进行了调整,关联数据所对应的“所属机构”也进行了变化。
比如:某案件数据的记录了处理人是张三,所属机构是劳动监察第一支队。
当张三调动到劳动监察第二支队时候,存在部分数据的关联会错误显示处理人是张三,所属机构是劳动监察第二支队。
所以需要对用户的“所属机构”功能进行优化,对用户“所属机构”进行自定义调整后,不影响历史数据。
3.1.2.升级“案件审批”功能模块案件审批“角色”功能的情况和上述“所属机构”功能情况类似,对“角色”名称进行调整后,历史关联的数据“角色”名称也样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对案件审批“角色”功能进行优化,对案件审批“角色”进行自定义调整后,不影响历史数据。
3.1.3.升级“人员指派”功能模块由于业务流程和机构改革组织架构的变化,修改各机构的“人员指派”流程。
3.1.4.升级案件系统法律文书管理功能修改各机构在各个办案环节中(环节包括:立案登记、调查取证、案件处理、结案登记、结案登记、执行跟踪和补录),各份法律文书的审批流程。
3.1.5.新增“案件编号管理”功能模块目前系统对案件编号维护的功能,操作过于简便,缺乏维护记录,不方便对历史操作进行复核,现将该功能另开于新页面操作,并即时查询历史操作记录。
3.1.6.升级数据报表自动统计功能为保障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将统计时间改为“经办时间从、至”。
1、增加《两网化巡查数据表》,报表项目如下:注:实地巡查= 举报+投诉+群体性事件+主动巡查+书面审查+交办案件+转办案件2、增加《两网化案件数据表》,报表项目如下:注:受理立案 = 已结案 + 未结案3、增加《两网化网上申报数据表》,报表项目如下:注:申报单位数以纳税编码为基准(单位不重复)4、增加《两网化预警数据表》,报表项目如下3.1.7.新增行政处理/处罚案件执行跟踪提醒功能1、办案期限提醒:立案后35个工作日开始倒计时方式提醒剩余办案期限还剩10日,以便及时结案或办理延长办案时限审批手续;办理延长审批手续后,立案65个工作日开始倒计时方式提醒剩余办案时限还剩10日。
有公告、委托审计或鉴定等情形的,增加办案人员手动扣减办案时限的功能。
2、送达时限提醒: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限期改正等决定的,提醒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送达;中止决定应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60个自然日,提前5日提醒公告期即将届满。
3、催告提醒: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决定送达之日起满15个自然日后根据罚款缴纳情况开始提醒办理催告手续,在执行措施内录入已全部缴纳罚款的不需提醒,未录入全部缴纳罚款的提醒办理催告手续。
4、强制执行申请提醒: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决定送达之日起满6个月后根据罚款缴纳情况开始提醒办理强制执行申请手续,在执行措施内录入已全部缴纳罚款的不需提醒,未录入全部缴纳罚款的提醒办理强制执行申请手续,送达之日起满8个月开始倒计时方式提醒剩余申请期限还剩30个自然日。
3.2.电子地图综合应用系统app功能升级3.2.1.升级App中“案件审批”和“人员指派”功能模块重构App中案件审批流程,新增各级机构人员指派角色,将案事件管理系统数据同步至App数据库中,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网上同步审批和录入。
3.2.2.升级“监察员数据库”功能模块更新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名称和人员信息,按照机构调整后的用户角色赋予各级监察员权限4.项目风险与对策4.1.技术风险4.1.1.可控制技术风险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存在疏忽或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数据库表信息存在数据丢失、数据不完整、数据有误等情况,从而使得项目建设出现纰漏。
其一,建立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需要让系统所涉及的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拥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其二,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障相关人员对系统操作的熟悉程度,以防止由于对系统操作不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操作不当的事件。
4.1.2.不可控制风险由于意外事故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无法预料的风险,这需要对不可控风险进行评估。
其一,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它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也难以避免偶然无意造成的危害,如:洪水、火灾、地震的破坏,系统所处环境的影响(温湿度、磁场、碰撞、污染等),硬件设备故障,突然断电或电压不稳定及各种误操作等。
这些危害会损害操作系统设备,有时会丢失或破坏数据,甚至毁掉整个系统。
其二,网络本身存在缺陷,通信与网络设备本身有弱点,因此利用这些网络进行服务,存在多方面的威胁,如:对物理通路的干扰;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被窃听;非授权用户非法使用,信息被拦截或监听;操作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等;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系统存在的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抵赖、信息假冒等。
以上风险虽然无法事先预知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风险本身存在客观性,比较难以把控,但是仍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做好相关方面的预防:一是基于安全的党政网络平台、政府网站群系统以及政务数据交换中心系统平台网络与硬件环境,营造较为稳定的系统运行环境;二是做好数据备份,通过不同时间点、不同策略进行在线与离线的数据备份;三是在做好数据备份的基础上,建立关键节点的样品保存,每个关键节点的状态与上一个关键节点的样品进行智能分析,寻找和发生数据安全风险;四是事先为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假冒等问题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2.风险管理对现有的网络攻击和入侵事件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国外政府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21%,黑客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48%,竞争对手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72%,组织内部不满雇员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89%。
这说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如果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相应的电子化业务安全防范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保护措施,再好的技术和设备都无法确保其信息安全。
其一,内部人员了解内部的网络、主机和应用系统的结构;其二,能够知道内部网络和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规律,甚至自己就是管理员;其三,拥有系统的一定的访问权限,可以轻易地绕过许多访问控制机制;其四,在内部系统进行网络刺探、尝试登录、破解密码等都相对容易。
因此,在管理上要保证机房重地不能随意进出,敏感信息不存放在本地的磁盘上,以避免因信息处于未保护状态受外部入侵,也防止为内部破坏埋下隐患。
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也要避免,避免内部人员在系统中植入病毒或改变某些程序设置。
5.项目实施管理计划5.1.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和工期的进度安排需要部署以下人员:5.2.项目时间计划项目里程碑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项目规划、项目调研、项目实施、项目验收。
项目周期为2个月内。
5.3.项目可交付成果1.软件产品:定制开发部分的软件操作手册。
2.管理文档:包括项目会议纪要、项目部署报告、项目报告等。
3.技术文档:包括系统接口技术说明文档。
6.技术服务要求6.1.保密要求本项目要求实施方在实施方案中针对本项目建设内容制定保密措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