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学1.绝对时空观:(经典力学时空观、牛顿时空观):时空概念起源于运动,又超脱于运动,而成为独立的两个量,用以描述运动。
2.质点:物体的点模型,将有形有状的物体抽象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3.质心:物体(系统)的质量分布中心。
4.自然坐标系:若质点的轨道是已知曲线,在轨道上任选一点O为原点,把轨迹看作一条有向曲线,以原点到质点的路径长度S作为指点的位置坐标。
5.角速度:描述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6.开普勒行星三定律:①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②第二定律(面积定律):每一行星的矢径(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③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7.惯性:物体自身具有使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
8.惯性系(马赫):相对整个宇宙(或说整个物质分布)的平均价速度为0的参照系。
9.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相对性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从它导出的各种力学定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有相同的形式,即力学规律对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10.*伽利略变换:假定找到一个惯性系S,那么按照马赫定义(物质速度与音速的比值),另一惯性系S’只能相对于S系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动量:描述质点运动性质的量,反应的是质点的打击本领。
(力是物体间交换动量的一种表现形式)12.动量守恒定律:若Fu(e)=0(u=x,y,z),则I(e)为0,P为常数。
13.质心运动定理:质心加速度ac 与作用在体系上所有外力的矢量和F外成正比,与体系的总质量M成反比,ac 的方向与F外的方向一致。
14.质点的角动量:在惯性参照系中,一个动量为P的质点相对于某一固定点O 的角动量L的定义为L=r×P=r×mv。
15.平行轴定理:I=Ic +Md2,其中Ic是通过质心的轴的转动惯量,d为两平行轴垂直间距,M刚体质量。
16.刚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或与其他物体17.保守力:力所做的功只与初始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这样的力叫做保守力。
18.势能:由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由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所确定的能。
19.刚体的平面运动:假如刚体的质心被约束在一平面的运动,且刚体上所有的质点都在上述平面平行的平面内。
第五章流体力学1.流体:气体和流体的总称,“软物质”,软凝聚态物质。
2.质元:宏观小、微观大区域中分子的集合。
3.流场:流速随空间的分布,流体速度场,简称流场。
4.流线:流场中一系列假想的曲线,任意点切线方向为流经该点的流体质元的速度方向。
5.流管:由流线围成的细管。
6.定常流动:流速与时间无关,是空间分布的函数。
7.非定常流动:任意一点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8.层流运动的特点:流体运动的规则,各层流动互不掺混,质元运动轨迹光滑,流场稳定。
9.湍流运动的特点:流体的运动极不规则,各部分相互掺混,质元轨迹杂乱无章,有涡旋出现,而且流场极不稳定。
10.理想流体:无粘性且不可压缩的流体。
(任意点的压强只与位置有关,而与计算压强所取得截面的方位无关;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可能存在压强差)11.粘滞力:流体流动的时候相邻的两层之间会产生沿切向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12.雷诺数:层流向湍流变化的判据。
临界雷诺数:由层流向湍流过度的雷诺数。
第六章气体分子运动论1.速度方向等概率假说:热平衡态时,每个分子速度按方向的分布是完全相同的。
2.自由度:决定一个物体空间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目。
3.能量均分定理:在热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个自由度都具有平均能量1/2kBT。
以i表示分子的总自由度,理想气体的平均总动能为ikBT/2,nmol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E=iNkB T/2=inNAkBT/2=inRT/24.范德瓦尔斯方程:对1mol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a/Vm 2)(Vm-b)=RT第七章热力学1.准静态过程/非静态过程:系统进行得足够缓慢,以致连续经过的每一个中间态都处于近平衡态或者平衡态的过程;反之,为非静态过程。
2.弛豫时间: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受到外界瞬时扰动后,经一定时间必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态,系统所经历的这段时间。
实际上就是系统调整自己所经历的这段时间。
3.*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系统A和系统B分别与系统C的同一状态处于热平衡,那么当A、B接触时它们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5.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6.多方过程:热容量为常数的准静态过程。
7.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其特点是只与两个恒温热源交换能量的无耗散的准静态的循环。
8.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一个系统经过一个过程P从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一个过程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说明原过程P是可逆的,否则不可逆。
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宏观表述:①开尔文表述(热机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成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②克劳修斯表述(制冷机表述):濒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熵增加原理):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或者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朝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直到熵达到最大值为止(即平衡态)。
11.热力学几率:一个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的数目叫做这个微观态的热力学几率。
1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①自然过程从热力学几率小向热力学几率大的方向进行;②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13.*波尔兹曼的宏观-微观表述:从微观上看,对于一个系统状态的宏观表述是非常不完善的,系统的同一宏观状态可能对应多种微观状态,而这些微观状态是粗略的宏观状态所不能描述的。
lnΩ,此熵具有可加性。
14.波尔兹曼熵公式:S=kB15.*生命系统的熵原理:有机体必须是开放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进出必须是有机体处于低熵状态,即摄入低熵物质排出高熵物质。
16.*生命的热力学基础:有机物依赖负熵为生,熵不断减少,“负熵”不断增加。
第八章静电场1.库伦定律: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电相互作用力。
2.电偶极子:两等量异号的点电荷+q和-q,相隔一定的距离,当考察点离开两点电荷比较远时,两电荷体系的特征可用特征量P=ql表示,这样的电荷系统叫做电偶极子。
3.等势面:电场中电势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4.尖端放电现象:空气被电离,离子碰撞产生火花放电,伴有电压。
5.静电屏蔽:空壳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
6.电容器:储存电能的装置。
7.电容:描述电容器储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8.电流强度:反映的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流的性质。
9.恒定电流:空间各点的电流场不随时间变化10.电动势: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向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第九章恒定磁场1.磁性起源假说:磁现象的本质是电流,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其中的分子环形电流。
2.磁场的高斯定理:通过磁场中任一闭合曲面S的总磁通量恒等于0。
3.安培环路定理: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闭合环路L的线积分,等于穿过从闭合环倍。
路为周界的任意曲面的所有电流代数和的μ4.磁矩P:描述载流平面线圈磁性的物理量。
5.霍尔效应:通有电流的导体板,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
6.自感现象:载流回路因自身原因所引起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7.磁镜:当粒子从磁场较弱区向磁场较强区运动时,因纵向运动完全被抑止,之后向反方向作螺旋运动,像平面镜反射光一样,故称磁镜。
第十七章核磁振动第十三章振动与波1.简谐振动:用时间的正弦或余弦函数来描述的振动。
2.“拍”现象:振幅作周期性慢变的高频振动。
3.振动的合成:同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或多个简谐振动。
4.波动的本质:波动是能量的传播而非介质质量的输运。
5.能量密度矢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正截面的能量。
6.驻波:同频率反向行进的行波。
7.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或观察者(或两者)相对介质运动而造成的观察者接收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8.冲击波:当波源速度大于波的传播速度,将激发出一种锥状波形的波在介质中传播,成为激波,也成冲击波。
第十四章光的衍射与干涉1.衍射:光传播时不按直线进行的现象。
2.光学发展简史:①牛顿的微粒说:光是由微粒组成的,其微粒遵守经典力学规律;②惠更斯波动说:光和声一样是一种波动;③麦克斯韦的电磁波说:光是一种高频振荡的电磁波;④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光是由量子组成的,遵守量子力学规律,其能量和动量分别为ε=hν,p=h/λ。
3.光程:路程与相应折射率乘积之和称为光从Q到P的光程,记为L(等于相同时间内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4.费马原理:光从空间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是沿着光程为极值的路径传播。
5.惠更斯原理:波前的每一点都可看做球面子波源,无数子波的包络就形成t+Δt时刻的新波前。
6.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这些子波都是相干的,空间某一点的光扰动是所有子波在该点的相干叠加。
7.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远场衍射,衍射物距光源和观察屏都很远,以致入射光或屏上任何地方观察的衍射光都是平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