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2012年02月16日08:541.科学有作用吗?克林顿总统的科学顾问吉本斯(John H.Gibbons)博士说:自从1962年卡逊(R.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发表以来,人们对科学的看法改变了。

以前认为科学是好东西,现在要在好坏之间作选择。

迫切的任务是重建科学的基本定位,以科学知识解决社会疾病。

希望理性会获胜,但也不一定。

——摘自布罗德(William J.Broad)与格兰兹(James Glanz)的文章评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为善为恶在于人们如何利用。

这确实是首要问题。

2.战争是我们的生物学命运吗?“只有死人才看到战争的尽头”,柏拉图说对了吗?最近关于博弈论的研究指出:人类乐于建立相互合作关系。

可以想像人类的未来战争是稀少的,并会被一致谴责。

但也许要再丢一颗核子炸弹人们才会醒悟。

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使用棍棒和石块。

” ——摘自安吉尔(Natalie Angier)的文章评论:战争是否由生物遗传基因所决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意识中要不要战争。

否则人与动物何异?3.人类会不会访问火星?问题不是会不会去火星,而是:什么时候去?如何去?谁先去?祖布林(Robert Zubrin)博士提出了一个登火星的方案:先用无人飞船分批将人类登火星后返回地球所需的设备送去,然后再送人登火星。

这样就可以避免建造为一次性往返所需的巨型载人飞船的困难。

火星能告诉我们有关生命起源和归宿的问题。

——摘自利里(Warren E.Leary)的文章评论:如何去火星是技术问题,研究火星才涉及科学问题。

4.大脑如何工作?人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细胞有1000到10000个突触。

大脑皮层有大约100万亿个连接及3亿英尺长的连线。

这些神经细胞构成6层。

研究者不了解这6层神经细胞如何产生自我意识。

考虑自由意志问题,我们的某些行为是意识的,但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我们能作出选择。

就其大部分而言,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觉吗?——摘自布莱克斯利(Sandra Blakeslee)的文章评论:人类从来都是研究客观世界,探索大脑中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人类第一次研究自己。

5.引力究竟是什么?牛顿发现引力定律,但不知其所以然。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物质和能量所产生的时空弯曲。

近来有迹象表明,原子等“可见物质”只占宇宙中总物质的5%,其余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

现有的引力理论未能解释宇宙的95%,显然这不可能是完整的理论。

一些科学家提出不同的解释,其中包括具有11维时空的超弦理论。

——摘自奥弗比(Dennis Overbye)的文章评论:引力问题不仅关系到宇宙论,而且现有的引力理论与量子论相抵触,这可能是物理学新突破的契机。

6.人类会不会找到亚特兰蒂斯?亚特兰蒂斯(Atlantis)是古代传说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洲,后被地震和洪水所毁,沉没于大西洋中。

有关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他写道:“这个王朝积聚了全部权力,企图一举征服你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国家。

”《想像亚特兰蒂斯》的作者埃利斯(Richard Ellis)认为亚特兰蒂斯是幻想,他说:“亚特兰蒂斯活在人们心中,主要是因为你无法证明它不存在。

你不可能去搜索洋底的每一英寸,所以希望在沉没的宫殿中寻宝的念头常在。

”亚里斯多德更直截了当:“梦想它的人使它消失。

” ——摘自威尔福德(John Noble Wilford)的文章评论:将亚特兰蒂斯当作科学问题提出的人具有丰富想像力。

7.人体的哪些部分是可以替换的?从头到脚,几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用器官移植或人工器官所替换。

MIT的兰格(Robert Langer)教授说:“我还没有找到人体的一个部位不曾有人在作替换的研究。

借以时日,每一个部位都可以替换。

” ——摘自维拉罗萨(Linda Villarosa)的文章评论:大脑可以修补,但不能替换,否则我将非我。

nger!你同意吗?8.我们应该吃什么?一个字的回答:少!——摘自格雷迪(Denise Grady)的文章评论:Denise是富人的一字师,饥饿的穷人可不能学。

9.下一个冰期何时到来?下一个冰期几乎肯定将在公元82000年达到高峰,但对将在何时开始一直有争论,最近的理论认为影响大气层的人为因素将使之大大推迟。

——摘自列夫金(Andrew C.Revkin)的文章评论:在劫难逃?10.大爆炸之前是什么?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尚未形成统一理论前,对此问题的回答只能是科学幻想。

有两种候选的统一理论:一是所谓“一切事物的理论”——超弦理论;另一是不大为人所知的“环量子论”,据此,大爆炸是大反弹。

被称为“物理学诗人探险家”的惠勒(John A.Wheeler)博士则根据他对量子论和信息论的理解,提出了关于大爆炸的“观察者起源说”。

——摘自奥弗比(Dennis Overbye)的文章评论:谁说科学家没有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突破。

11.我们能永远活下去吗?德国马普人口研究所的沃佩尔(James Vaupel)博士认为:“寿命没有限制。

”根据是:从1840年到如今,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中人的寿命每10年增加2.5岁,而且是线性的,没有减慢或停止的迹象。

他指出:“生物医学的进展令人振奋,我们正在开始了解癌症、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在对动物进行减缓衰老的试验。

”他预言:到2050年,人的平均寿命可达100岁。

——摘自洛拉塔(Gina Lolata)的文章评论:大家好好地活吧!每增加1岁就可以得到0.25岁的额外奖励,何乐而不为?未雨绸缪!应该开始考虑地球人满为患的问题。

12.男人是必需的吗?女人呢?男人的存在只是为了传种,精子银行中已有足够供若干世代的DNA,所以男人过剩了。

由于若干年后才能有人造子宫,所以女人还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麦克尼尔(Donald G. McNial Jr.)的文章评论:这是典型的非人文“科学”观点。

难道男人和女人除了传种接代之外就没有别的存在价值了吗?13.下一个瘟疫是什么?从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到1918-1919年间杀死4000万人的伤寒症,无人知道下一个瘟疫在何时何处到来,但它会来。

沙夫纳(William Schaffner)博士认为下一个瘟疫由病毒产生的可能性比细菌大。

——摘自奥尔特曼(Lawrence K.Altman)的文章评论:远的且不说,AIDS和SARS(非典)的教训使我们对可能到来的瘟疫不能掉以轻心。

14.机器人能有意识吗?有两派相反的意见。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莫拉韦克(Hans Moravec)博士认为人无非是一架精巧的机器,他说:“我相信我们能做出具有和人类同样丰富行为的机器人。

”牛津大学数学家彭罗斯(Roger Penrose)博士利用数学的不完备定理争辩说:任何应用计算的机器,包括机器人在内,都不可避免地在其成就方面比不上人类数学家。

——摘自钱(Kenneth Chang)的文章评论:在对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尚未弄清楚以前,奢谈机器人的意识,是否言之过早?15.我们为什么睡觉?食色性也,众所周知。

最有天赋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人为什么睡觉。

芝加哥大学的雷希特舍费恩(Allan Rechtschaffen)博士说:“这可能是生物学最大的未解问题。

”50年来对睡眠的研究有了一些头绪,但离解答甚远。

2003年10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两篇报告,指出睡眠的REM(眼珠速动)期能巩固记忆并帮助学习,但也有人列举事实提出异议。

婴儿的REM期比成人的长,所以它可能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雷希特舍费恩博士说:“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只是我们尚未找到。

” ——摘自古德(Erica Goode)的文章评论:科学家在寻梦。

梦中的潜意识说不定握有解开意识之谜的一把钥匙。

16.动物有多聪明?大猩猩能学习语言和句法的某些方面,鹦鹉和海豚也能。

这些动物能学习,它们比多数人所想像的更聪明。

程序化的行为主要源出于进化。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果蝇的迪金森(Michael Dikinson)博士说:果蝇在第一次起飞时,就像一架战斗机。

他还说:“许多人争辩说,动物比我们所承认的更聪明。

更多时间,它们比我们所承认的更欠聪明。

” ——摘自戈尔曼(James Gorman)的文章评论:两面都说了,当然没错,但等于没有说。

17.科学能证明上帝存在吗?18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在被问到上帝是否适合于他的天文学理论时说:“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他的理论应用牛顿定律,却否定牛顿的“上帝最初一击”。

大爆炸是另一个有关上帝的热门话题,无中生有不是科学所能处理的。

“精细调节说”也是上帝藏身之地——电子电荷、引力强度为什么取这样的值使得星球、原子、分子和生命可以存在?像一个八岁孩子那样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最后的回答是“就是这样”或“上帝使然”,任你选择。

——摘自约翰逊(George Johnson)的文章评论:亿万富翁坦普尔顿(John M.Templeton)爵士设立以他命名的“宗教进步奖”,每年的奖金额超过单项诺贝尔奖。

近几年都授予以科学名义宣扬上帝的科学家或科学作者。

这就是“科学能证明上帝存在吗”这类问题花样不断翻新的原因之一。

18.进化真是随机的吗?进化生物学家思考一个难题:生物世界中有多少是出于偶然?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伦斯基(Richard E.Lenski)博士说:“许多研究发现:进化中具有令人惊讶的重复性。

”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古尔德(Stephen J.Gould)则认为:将生物历史倒回重演,进化之路将与原先实际发生的很不相同。

近来有许多实验支持重复性,但进行决定性的实验所需经费超出国家科学基金(NSF)的预算。

——摘自允(Carol K.Yoon)的文章评论:两个极端——完全随机或完全重复性都不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形。

19.生命如何开始?生命的出现是单一事件,发生在35亿到40亿年前。

德国的瓦赫特绍泽(Gunter Wachtershauser)认为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细胞膜等的结构都太复杂,它们都是后来产生的。

他主张生物起源于在黄铁矿表面简单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重复循环。

另一些生物学家指出:RNA在生命起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存储遗传信息,而且具有酶的作用,在早期的细胞中起关键作用。

尚未发现RNA能自我复制,但RNA能复制其一小段。

尚不清楚第一个RNA如何形成。

火山灰中的成分montmorillonite具有某种有趣的催化作用,能从部件合成RNA。

陆地的火山或海底的“黑烟囱”有稀奇的化学物质和过程,是生命之源可能的候选者,但如果说这就是生命之源,则言之过早。

——摘自韦德(Nicholas Wade)的文章评论:生命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自我复制,它既是信息的存储又是信息的传递。

相关主题